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研究GSM-R系统弱场覆盖现状、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数字直放站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总结出GSM-R系统弱场覆盖采用数字直放站的覆盖距离和组网方式,解决模拟直放站多径干扰和底噪抬升的问题,减少网络超时,提高GSM-R通信质量,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2.
光纤直放站在铁路长大隧道中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兰武二线乌鞘岭长大隧道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无线列调系统中采用光纤直放站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无线弱场覆盖问题,保证了系统可靠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无线信号覆盖方案,解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车地通信弱场覆盖的问题。利用低噪声放大技术、窄带滤波技术、光电转换技术、无线电移频技术,结合站场实际条件,研制移频光纤直放站,实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延展,已应用于多个车站。对在用设备车地通信记录分析表明,30天内未发生车地通信中断事件,满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对车地通信的性能要求。移频光纤直放站的建设能够解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车地通信弱场覆盖的难题,改善系统车地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4.
无线直放站在铁路弱场区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西铁科技》2007,(4):58-60
在铁路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弱场强覆盖长期以来主要以漏泄同轴电缆 中继器的模式来解决。采用这种技术虽然能获得稳定和均匀的场强覆盖,但投资大,施工不方便。探讨运用新的投资少、维护简单的技术方式来解决部分弱场区覆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无线直放技术在弱电场覆盖区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业务特点以及无线宽带系统的技术特性,根据高速铁路车地宽带系统的测试情况及既有系统(GSM-R)的平滑升级的需求,提出高速铁路车地无线宽带传输系统的主要架构,指出系统应具备的技术特点,分析高带宽、高频率切换和多优先级等关键技术,并对多普勒、高频率切换、无线覆盖和带宽适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结合局内弱场覆盖状况介绍了山区无线弱场强问题,对三种主要抑制弱场强设备进行了介绍和对比,根据对山区、隧道场强覆盖系统和无线场强中干扰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GSM-R的隧道、桥梁等弱场覆盖场景下,分布式基站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直放站方案的噪声累加、组网不灵活、网管不方便等问题,是一种创新的弱场覆盖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的隧道场景描述了分布式基站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6C系统可对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综合检测、监测,本文主要介绍了6C系统中应用的最新技术,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光纤直放站利用光纤作为中继媒介,具有中继传输距离远,信号质量高,稳定性能好的优点,可以解决铁路长大区间的无线覆盖问题,包括铁路提速后,取消中间站的信号补盲、铁路隧道的盲区覆盖、区间的弱场覆盖等.本文通过对比光纤直放站与现有区间弱场中继器在安全性、稳定性及运营维护方面存在的优势,说明利用光纤直放站对无线通信区间弱场进行补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无线通信提出了全线覆盖、全程运转的要求,而技术的进步亦为同频单工系统采用中继器提供了条件。但是在铁路提速、取消短距离小站、自动闭塞等情况下,急需解决C制式同频单工系统在铁路隧道区间弱场盲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铁道部经过几年的论证、研究,决定借鉴欧洲先进国家铁路通信在GSM-R系统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选择GSM-R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替代原有的模拟通信系统.首批试点线路为青藏线、大秦线和胶济线,并在运营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铁路干线和新建城际铁路推广使用.2008年,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郑西、武广、沪杭、合武、石太高速铁路和沪杭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北京、西安、武汉的GSM-R核心网建立并互联互通调试完毕,京沪、京石、石武、哈大高速铁路即将开通,京九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一些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中的移动通信也采用GSM-R系统,我国GSM-R网络初见规模,其他铁路局相继也要建立核心网.GSM-R网络功能是通过无线场强覆盖实现,完成无线场强覆盖是GSM-R网络最基本的要求,直放站是解决无线弱场强区域覆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以沪昆铁路450 MHz无线列调系统改造GSM-R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首先通过前期文献调查对比模拟光纤直放站和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优缺点,其次针对隧道群、路堑和连续弯道多,地形复杂的铁路现状,通过链路预算,时延调整,组网方案等几部分深入探讨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弱场覆盖方案,特别是特殊点位数字直放站射频输入口加装耦合器的特殊处理等,并结合小型双极化天线在铁路局及厂家相关试验课题科研,探讨小型双极化天线在弱场覆盖方案中的应用,为更多普速铁路无线列调系统改造GSM-R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GSM-R试验工程隧道覆盖技术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GSM-R弱场强区以及盲区的覆盖问题是GSM-R整个无线覆盖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GSM-R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基于GSM-R铁路专用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对隧道覆盖的技术解决方法进行探讨,针对青藏铁路试验段工程中的隧道覆盖系统中一系列技术问题给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GSM-R系统场强覆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GSM-R系统场强覆盖及弱场补强的几种方案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石武客运专线黄河公铁两用桥上的GSM-R系统方案,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与桥梁等相关专业的配合工作进行了详细叙述,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既有线新建GSM-R网络的实际情况,研究因网络覆盖困难地段和与高速铁路并线地段造成GSM-R网络出现弱场、干扰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通信GSM-R网络工程优化提供现场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高速铁路GSM-R系统无线场强覆盖的完整性和信号冗余度要求较一般公众移动通信网络高得多,而且高速铁路地形地貌具有特殊性,无线覆盖场强预测成为高速铁路GSM-R网络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场强预测依赖于对电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建成后,运营商为了解决由于CRH车体密封性好、损耗高,列车速度快等原因,车厢内通信质量明显下降而进行了高铁专网覆盖。为保障高速铁路通信网G S M-R系统的稳定,研究GSM-R系统与GSM系统兼容性测试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智能、绿色、创新、融合"已成为当前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都在加速推进高速铁路智能化相关技术及发展策略的研究。在我国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智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构成,研究智能高速铁路关键支撑技术和覆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大板块关键专用技术的构成。综合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景、需求迫切性等关键问题,研究提出智能建造、装备、运营三大板块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可为智能高速铁路分阶段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提速及更高速度铁路建设等顶层需求不断提升,对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带来了极大挑战。需求提升与高速铁路系统自身能力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推动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持续发展。对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框架结构与顶层设计、接口管理、验证评估、集成优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自主创新需求、多元化系统集成以及前沿技术驱动等挑战,探讨了铁路系统需求映射与表达,系统模型化与模型驱动,系统数字化与数据驱动,系统效能评估与仿真验证,系统多目标协同优化等方向与系统集成结合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八纵八横”战略的逐步推进实施,既有高铁枢纽站因新线引入而增加车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一站多场、多场间短联络线跨场通过等列车进路中,联锁、列控区域的合理划分成为信号系统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合理的联锁分界和列控等级转换方案,可为后期建设、运营维护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以某车站为例,总结新线引入既有高铁枢纽信号系统的技术需求;研究高速铁路枢纽复杂联络线跨场区域内,联锁区域分界、列控等级转换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可应用于高速铁路枢纽工程设计领域,为铁路信号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合理依据,同时为解决复杂枢纽联锁分界和列控等级转换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