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际公交是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型产物”,是介于“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之间的新型客运方式.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三大城市群之一,“十三五”开局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发展部署,随着浙中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城际公交一体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本文首先分析浙中城市群城际客运出行特征,并结合既有城际公交线路和城际客运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发展城际公交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群空间、产业以及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浙中城市群发展城际公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城际公交的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模式,并结合“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近远期城际公交网络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城市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基于县级单元尺度定量计算城际客运联 系,研究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从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高效旅客运输服务 十分必要。利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客车通行OD数据,计算并构建基于县级单元的城际客运 联系网络。围绕城际客运主要联系方向、联系规模、联系密切程度及空间联系模式,建立城际客 运联系中心等级结构、客运联系强度结构、首位客运联系紧密度、客运联系紧密度结构、客运联 系组团分区结构等分析维度,刻画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状态特征。以辽宁省高速公路客车联系网络 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际客运联系主要受到市级行政区划边界约束,组团分区格局基本 契合全省三大经济区域范围。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空间分析对于优化全省城际客运服务网络,明确 辽中南城市群范围,促进全省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际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是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城际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功能和特点.随后分析了城际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中的虚拟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功能及其优势,并提出了利用XML技术来实现城际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技术途径,最后分析了基于虚拟数据仓库和XML的城际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11,(2):79-79
会展描述: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客运系统取得了飞速发展。截至2010年7月,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建设地铁的城市达到28个,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群空间的支撑和组织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下城际出行的需求特征和要求,并对当前城际交通的不同方式进行适应性分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以服务为导向的长三角城际客运发展总体模式,强调广义轨道交通的主导和融合发展,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诉求和服务。从系统视角出发,注重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下的主导交通方式功能要求,明确长三角跨区大尺度、都市圈、城市密集区、城市毗邻区四类城际出行系统的构建要点;从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城际枢纽模式革新要求,以及两种类型的城际枢纽布局模式,并梳理了枢纽接驳和用地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读书     
《城市交通》2017,15(2)
正高铁客运枢纽接驳规划与设计作者:王晶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8月结合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提出"绿色换乘"(Sustainable Transfer)理念,构建中国高铁客运枢纽接驳体系,并从宏观区域、中观城市、微观枢纽三个层面对接驳体系的构成要素、建构原则和目标进行探讨。分别从高铁客运枢纽与周边用地开发的一体化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和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衔接形式,提出了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条件的判别,得出了适用于23种不同特性城市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武汉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思路、方案与技术特色,并对规划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强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确保骨架线网结构的稳定性和规划的延续性;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结构协调统一;应串联城市主要客运枢纽.适应高速铁路客运带来的"同城化"要求,打造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综合换乘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首先基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现行体制,指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与城市未能有机融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功能不健全等主要问题。结合综合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综合客运枢纽将呈现普及化、综合化、规模化的发展特点。借鉴国外枢纽成功经验,提出以多元交通方式整合、枢纽与城市功能区融合、立体多层连廊连通整个区域为主要特征的枢纽区域概念,并分析了枢纽区域的主要功能。最后,从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调整等方面提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区域治理日趋完善,交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挑战。从城际关系、枢纽格局、空间演变、供需关系、理念技术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新的趋势特征以及衍生问题。区域及城际交通体系层面,提出面向全局的交通资源优化配置和面向城镇群空间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整合两条路径;城市交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交通与空间协同发展、交通系统整合提效、交通精细化管理三项策略;新理念下交通发展层面,提出促进低碳交通、应用新技术引导交通革新、主动适应新态势三类导向。最后,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济及机动化的发展导致我国大中城市道路交通出现了较严重的拥挤现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利用客运专线于城际交通的可能性。论文以厦深铁路为例,从客流需求、客运专线设施对城际交通特点的适应性、相关工程技术改造要求以及交通运行效果四方面系统分析了惠深铁路开展城际客运服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惠深铁路兼顾城际客运功能,不仅可大幅提高厦深铁路的财务收支状况,使综合财务内部收益率达到6.5%;同时还可大幅度提高深惠间城际客运的服务水平,扩展深圳市的发展空间,加速惠州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城际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同样也是交通规划领域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城际交通分担率也随之有相应变化.计算分担率的方法很多,其中Rank Logit模型能够充分利用SP调查中乘客对交通工具选择的排序数据,可以获得比其他非集计模型更高精度的特点.本文采集891份有效SP数据并建立Rank Logit模型,对广州—武汉的城际交通分担率展开研究以验证该模型的优点.模型结果从评价指标、参数实际意义和乘客时间价值等方面对比Rank 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证明RL模型拥有更高的模型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武广通道上政策性调整进行了6组敏感性分析,为政府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运输政策的制订及修改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铁道部、航空公司等运营部门制定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我国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指标体系,在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城市群形成背 景、对珠三角等区域城际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将涉及到 资金与客流保障的关键性指标,如地方财政收入、客流需求(近远期)、人口密度、人均GDP归 为基本指标;土建工程长期贷款率、城际铁路融资成本、票价率、单位里程10 年累积补贴额、单 位工程投资归为辅助性指标.在对某条待建城际铁路进行可行性评估时,只有当满足全部基本 指标、部分或全部满足辅助性指标时,该条城际铁路才能被纳入可以建设范畴.采用收入支出 平衡模型、统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条件 的具体取值.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中国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面临严峻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困境。通过分析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特性与成因,指出新型城镇化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和制定交通政策的新导向。基于旧城改造中优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交通需求管理、城市内外衔接交通设计等典型案例探讨现实问题的对策。从城市居民合理需求的满足和城市整体运行效率提升角度,引导学术界关注城市交通学的理论研究。最后,重点讨论大数据环境下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特大及超大中心城市都市圈交通网络协同优化,以及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应用3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面对沿江高铁和福银高铁十字交汇这一战略机遇,武汉市新一轮高铁枢纽选址布局成为争论的焦点。延续一线一站、分散布局的传统模式,还是实现高铁与机场的强强联合进而打造辐射中部的强大空铁联运枢纽,成为关乎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基于武汉市区域竞争态势、城市定位及国家战略,剖析武汉市铁路枢纽现状及拟定选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高铁枢纽布局体现的空铁联运、选址中心化、铁路枢纽互联互通三个发展趋势,提出将沿江高铁和福银高铁引入天河国际机场的方案,借鉴上海虹桥枢纽模式打造空铁联运一体化枢纽。最后,重点阐述了武汉市高铁枢纽规划和铁路总图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系统规划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民航带来很大冲击,而冲击的大小随着运输距离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的临界距离。基于旅客出行成本,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高铁与民航运输之间竞争的临界距离。这对于协调高铁与民航之间的竞争,促进高铁与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世纪交通由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汽车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现代运输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已进入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新时代.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建设与发展,特别介绍我国多年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以及我国交通建设“十五”计划所确定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