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全长12615m 。HDK41+910~HDK42+074、HDYK41+900~HDYK42+074段为左、右线单线隧道,左、右单线长度均为174m,以喇叭口形式过渡为双线单洞隧道,HDK42+074~HDK54+000为双线单洞隧道,长度为11926m, HDK54+000~HDK54+425、HDYK54+000~HDYK54+525段为左、右线单线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425m、525m,以喇叭口形式过渡为左、右线单线隧道。隧道除进口端位于砂质黄土层中外,大多位于混合岩、花岗岩、片岩及砂岩夹砾岩层中,线路经过处山体起伏大,相对高差50~110m,隧道最大埋深340m,埋深最浅处则在出口端的冲沟谷底露顶横穿而过,浅埋段长150m,明洞段长约164m。本隧道设置8座斜井及两段明洞,隧道出入口、明洞入口及斜井入口均修筑便道相通。  相似文献   

2.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80,6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10,20 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80,6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10,20 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隈子隧道左线ZK35+980-ZK35+580,长600m,明洞82m,Ⅴ级围岩158m,Ⅳ级围岩180m,Ⅲ级围岩180m。隧址区地貌类型属重丘地貌,隧道位于步云山镇,隋屯村蛤蜊河附近,呈南北走向展布,属中隧道。隧道形式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区未发现有区域性断裂通过。本隧道出入口段位Ⅴ级围岩,洞身为Ⅳ、Ⅲ级围岩,水质为淡水。洞口地下水影响较小,开挖高度内岩土体较稳定。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以全风化片麻岩为主,岩体破碎,呈  相似文献   

6.
不同围岩和埋深条件下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AC3D计算了II~V级围岩在30 m、100 m、200 m、300 m、400 m和500 m埋深下的拱顶沉降和塑性压力,II和III级围岩拱顶沉降(包括开挖面拱顶沉降和最终拱顶沉降)随埋深呈线性增大,IV和V级围岩拱顶沉降随埋深呈非线性快速增大;开挖面拱顶沉降收敛比(开挖面拱顶沉降占最终拱顶沉降的百分比)随埋深增大而减小,随围岩等级降低而减小,表明深埋弱围岩中隧道要趁早支护。围岩塑性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加、随围岩等级降低而增加,表明深埋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到的围岩压力大。最后对围岩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松铜高速凉亭坳隧道全长1855m,最大埋深约292m。隧道平面线形左右幅进口段均位于R=900m的圆曲上,出口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左右幅线间距进口段约45m,出口段约18m,左右幅均为上坡隧道,纵坡坡度均为2.5%。  相似文献   

8.
青岛地铁五江区隧道中岩柱最小距离1.495~3.0m,埋深10m,Ⅳ级围岩,为浅埋小净距隧道;隧道围岩塑性区在中岩柱处易贯通,中岩柱很容易造成失稳坍塌。经过反复讨论,确定对中岩柱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加固,洞身初支采用格栅、拱部径向砂浆锚杆支护,先施工右洞设临时钢支撑,再施工左洞,边开挖边支护。采用提前加固与控制爆破技术,保证了施工安全,平稳地过渡至大断面施工。  相似文献   

9.
将围岩与支护结构视为一起受力的整体不确定体系,假设原始应力为围岩自重应力,用弹塑性平面有限元程序和按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法分析初期支护作用效应的统计特征,应用“分位值”法对现行单线电化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通用图的初期支护按连续介质模型计算其可靠指标。计算结果表明,各级围岩随着埋深的增加,可靠指标不断减少,Ⅳ级围岩超过200m、Ⅲ级围岩超过300m后可靠指标都很低,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说明完全按埋深来确定围岩原始应力是不合适的。而对于同样埋深,围岩愈松软,可靠指标愈小,特别是松软的Ⅴ级围岩,抗开裂可靠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抗压的可靠指标也很低,说明Ⅴ级围岩的初期支护要加强,一定要加钢筋格栅或型钢拱,以防大面积裂损。  相似文献   

10.
光面爆破设计是隧道工程建设确保质量安全的核心技术要素。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穿越围岩以Ⅱ~Ⅲ级为主,此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进出口与浅埋地段等部分为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围岩较差段采用弧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方法施工。不同级别围岩采用了针对性的爆破设计,取得了满意的爆破效果。适当加密周边眼、合理确定光...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中段双龙富水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对富水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渗流场作用时,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和地下水水位等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得到了Ⅲ,Ⅳ,Ⅴ级围岩在各种情况下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应变、位移、塑性区和孔隙水压力分布等结果,探讨了隧道开挖渗流机制,并分析了富水隧道开挖后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直接指导了富水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的改进与提高,为富水区隧道开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某双线隧道最大埋深为556.71m,长度5125m。围岩类别为以III、Ⅳ级围岩为主,岩性主要是硬脆性的砂岩、石英砂岩,局部软弱围岩段为Ⅴ级围岩,岩性为砂及卵砾石,黏土和粉质黏土、半胶结砾岩,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此外隧道还经过一粘土、泥夹石断裂带。深埋隧道开挖施工软弱围岩段施工隧道Ⅴ级软弱围岩段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见图1。具体施  相似文献   

13.
大思高速公路盐井湾隧道出口段为隧道浅埋段,围岩级别为Ⅴ级,采用长40 m的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针对隧道浅埋段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作技术总结,对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超前支护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白龙江隧道的施工技术,确定了隧道开挖的支护方式及关键技术;隧道洞口和洞身的施工方法,着重介绍隧道洞口浅埋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开挖作业和洞身Ⅳ级、Ⅴ级围岩地段开挖作业的具体方案、方法,施工步骤;超前支护措施中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交通标准化》2009,(14):92-92
河北翼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的大风垭口隧道是云南目前巳建成和在建公路中较长的隧道,有“云南第一隧”之称。该隧道位于元江与墨江两县交界处,海拔2050m,双向四车道,单洞总长6727m。该隧道上、下行分离,下行线最大埋深度约331m。上行线最大埋深约为309m。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吉林交通科技》2000,(2):33-34,43
延图高速公路地处山岭重丘区,隧道地质多为花岗岩和沉积财,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差,因此在施工中地浅埋Ⅱ类围岩、浅埋Ⅲ类围岩、深埋Ⅲ类围岩;Ⅳ、Ⅴ类围岩分别采取不同的掘进和支护方法,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程概况河南西部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采用单侧整体式加宽方式.新建单侧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9.5m.加宽部分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l级,以路基方式上跨客运专线隧道,路面顶面与隧道顶面高差为11~13m左右.路基挖方深度8~12m左右。交叉段下覆岩层为砂质黄土(Q3eol+a1),隧道洞身大部位于砂质黄土(Q3eol+a1)中.围岩级别为V级。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开挖和后期营运必然对客运专线隧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石高速公路某隧道浅埋破碎岩体地表加固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石高速公路k21+200-k21+400段野狐岭3#隧道地处野狐岭山脊南坡,全长200米,属短隧道。该隧道最大埋深位于隧道中部为18.5米,隧道进出口段埋深1~2米,其余埋深在10米~11米,基本属于浅埋隧道。从进洞口处施工现场所揭露的围岩情况来看:岩体风化非常严重,属强风化岩体,岩石极度破碎,均以软破岩石为主,节理裂隙发育,  相似文献   

19.
《交通标准化》2009,(8):103-103
河北翼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的大风垭口隧道是云南目前已建成和在建公路中比较长的隧道,有“云南第一隧”之称。该隧道位于元江与墨江两县交界处,海拔2050m,双向四车道,单洞总长6727m。该隧道上、下行分离,下行线最大埋深度约331m。  相似文献   

20.
周士杰 《交通标准化》2011,(14):145-146
以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光面爆破技术在Ⅳ、Ⅴ级围岩和Ⅱ、Ⅲ级围岩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就爆破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