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在MSC.Dytran平台上建立了船舶首部、冰体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碰撞力的大小、船首及内部结构的损伤变形和能量吸收等特性,为研究大型运输船舶船体结构与冰之间碰撞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几种混合变截面薄壁梁进行抗撞性仿真分析.分析了不同混合变截面对薄壁梁载荷变化和能量吸收情况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单一截面薄壁梁和昆合变截面薄壁梁的吸能特性,表明混合变截面薄壁梁在碰撞时的吸能特性更符合车辆的理想碰撞特性,更有利于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3.
某车型在进行偏置碰撞试验时,产生左纵梁变形区域偏小,变形吸能模式十分不理想;同时导致能量后传,前围变形过大,无法满足碰撞吸能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左纵梁可变形区域、刚度特性、抗弯特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此款车型左纵梁上附件的布置形式及可变形区域,并在原结构基础上调整纵梁结构变形特性。最后,通过实车验证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结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满足碰撞安全要求,能够为星级目标达标提供理想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台车碰撞实验方法对金属圆管撕裂消耗能量与圆管撕裂长度间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圆管撕裂长度随圆管撕裂能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且当台车速度增加至39.81 km/h,撕裂消能能量增加至36 681 J后,金属圆管撕裂长度呈线性增长趋势,增长系数即中间变量Fp≈30 k N;由金属圆管撕裂过程中应力变化情况可知,在轴向压力的作用下,残余变形模态向内卷曲,具有良好的撕裂消能作用,且随着台车初始速度增加,峰值载荷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截面薄壁梁的轴向耐撞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汽车碰撞安全研究的需求,以汽车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薄壁直梁的耐撞性评价指标,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方形和方锥形2种不同截面薄壁直梁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这2种截面的薄壁直梁结构在轴向冲击载荷下的能量吸收与变形特性,并对他们的耐撞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锥形截面薄壁梁的吸能特性优于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薄壁构件为例,研究其薄壁构件沿轴向压缩的历程,在给出薄壁构件的材料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之后,用碰撞大变形有限元软件PAM-CRASH进行仿真,并对薄壁构件的截面对能量的吸收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正方形截面的单元胞和多元胞薄壁结构进行了吸能仿真分析,并对薄壁构件这种能量吸收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连环碰撞事故中,车身结构易受到多次冲击,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巨大影响。以铝合金圆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铝合金圆管的多次冲击响应及特征参数对破坏模式转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铝合金圆管多次冲击下的载荷-位移曲线、比吸能、平均载荷等吸能特性与圆管褶皱形成过程密切相关。此外,采用ABAQUS软件对铝合金圆管破坏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总结了铝合金圆管直径厚度比、高度直径比对多次冲击破坏模式转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列车碰撞仿真中钩缓装置模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列车碰撞过程中的钩缓装置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LS-DYNA离散梁单元模拟钩缓特性的仿真方法.以某6节编组的城市地铁列车36 km/h对撞工况为例,对钩缓装置的加载、卸载以及在极限载荷下的失效脱落等现象进行模拟,并计算钩缓装置对列车碰撞工况能量吸收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碰撞时列车钩缓装置的力学特性以及车钩的失效和脱落现象,并且能得到连挂列车各位置钩缓装置的输出特性、能量吸收等指标;两列车对撞后,钩缓装置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占总能量的27%.   相似文献   

9.
针对用于高速公路临时定点作业和机动养护作业的碰撞缓冲安全装置。研究高速公路移动养护车辆的碰撞特性。碰撞主要的结构吸能是碰撞缓冲安全装置和车身的保险杠。文章基于非线性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的吸能部件的碰撞力学分析,提出碰撞缓冲安全装置的适用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的缓冲装置具有较高的吸能率,该系统通过塑性变形能来消耗冲击能量,当回弹发生后整个吸能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0.
基于LS-DYNA的汽车前纵梁碰撞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乘员的安全保护,前纵梁是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利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长安微型车的前纵梁的正面碰撞进行了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前纵梁的结构进了优化设计,比较了改进前、后前纵梁的吸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前纵梁的碰撞特性得到了加强,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整车耐撞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管排数对涡产生器式圆管板式翅片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蔡升华传质/传热比拟实验原理,研究了翼形涡产生器对又排圆管板式翅片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涡产生器式双排圆管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在不同管排数下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并对换热器板芯结构做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参照欧洲ECE - R93法规,在货车前下部设计安装了前部钻碰防护装置(Front Under-run Protector,FUP).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货车FUP的有限元模型,利用与乘用车等质量的刚性体模型与FUP进行撞击,研究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防钻性能、能量吸收与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货车安装FUP后,能有效防止乘用车钻入;碰撞中FUP总成吸收了大量冲击能量,而且纵向支架是主要的吸能部件.  相似文献   

13.
在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容易受到转向柱的伤害,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转向柱对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极其重要。针对这个问题,以微型轿车转向柱为研究对象,根据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建立转向柱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基于碰撞性能,对转向柱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不同结构的转向柱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形态,运动位移、速度以及吸能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转向柱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形态,运动位移、速度和吸能量等方面的碰撞性能均优于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和六边形的转向柱,且适当增加管柱壁厚有利于改善转向柱的碰撞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为转向柱的优化设计和碰撞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碰撞对山区高墩桥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一大跨度高墩桥体系为原型,充分考虑了碰撞过程中的刚度变化、能量耗散以及桥墩的非线性行为,基于OpenSess平台建立了两种典型桥跨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所选的天然地震波和人工地震波对比分析了碰撞效应对山区高墩桥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碰撞会对高墩桥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场地条件较差时,其最大改变率为15.86%,桥墩与主梁的连接方式会进一步改变碰撞对桥墩变形的影响程度;相邻结构动力特性差异越大,高墩桥体系发生碰撞的概率就越大,但碰撞次数的增加可能会对桥墩变形起到限制作用,降低桥墩的响应,在确定山区高墩桥体系相邻结构周期比时,既要考虑相邻结构动力特性差异对碰撞概率的影响,还应考虑其对碰撞效应的影响;高墩桥的梁-桥台碰撞主要受地震动作用大小的影响,地震动的强度和相邻结构动力特性的差异均会对梁-梁碰撞产生影响,在对高墩桥进行减撞防撞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碰撞位置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依据EN 15227-2008+A1-2010标准对16辆长编动车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列车能量分配优化计分析确定动车组吸能系统各吸能界面的平台力、吸能行程及吸能次序,使碰撞能量全部由可更换吸能单元吸收,保证车辆结构无损伤,并依据能量分配优化参数设计吸能单元及车体结构,最终建立16编组三维碰撞仿真分析模型应用LS-DYNA软件进行列车碰撞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16编组碰撞吸能系统满足列车防爬、司机室生存空间、碰撞减速度等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容易受到转向柱的伤害,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转向柱对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极其重要.针对这个问题,以微型轿车转向柱为研究对象,根据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建立转向柱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基于碰撞性能,对转向柱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不同结构的转向柱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形态,运动位移、速度以及吸能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转向柱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形态,运动位移、速度和吸能量等方面的碰撞性能均优于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和六边形的转向柱,且适当增加管柱壁厚有利于改善转向柱的碰撞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为转向柱的优化设计和碰撞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某轻型货车前纵梁碰撞吸能特性,以碰撞理论为基础,运用CATIA软件建立前纵梁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ANSYS/LS-DYNA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车架前纵梁在碰撞中的变形吸收了大部分的能量,车架的最大变形位于纵梁的变截面处;纵梁的初速度为13.5 m/s,货车整备质量2.5 t条件下,碰撞发生2 ms后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而产生峰值减速度,随后材料变形失效;车架前纵梁吸能特性与减速度相似,位于碰撞发生2 ms时出现吸能峰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梁柱式桥梁护栏,通过有限元静力分析、动态模拟、实车碰撞试验,最终验证了这种护栏结构在碰撞能量为300k J时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缆索护栏是一种以数根施加了初拉力的缆索固定于支柱上的护栏结构(图1),它主要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抵抗车辆的碰撞并吸收能量,吸能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铁列车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配特性,以某6辆编组的地铁列车为平台,依据车钩缓冲装置和防爬器的吸能特性,进行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在列车碰撞的过程中,各个界面的吸能情况并不均衡.对此,对比了车钩系统在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吸能特性,寻找列车碰撞过程中各界面的吸能规律,并进行一定的参数优化,使列车在满足车辆连挂和低速碰撞的要求条件下,可最大化地利用各界面的吸能容量,其配置结果对列车碰撞能量管理和车体结构强度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