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交通标准化》2010,(7):189-192
按“新奥法”施工的河北张石高速黑石岭隧道全长7590m,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单行双车道,属于长大岩石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开挖施工采用IDTS3850爆破振动仪对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通过对结果的回归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爆破振动波衰减经验数学模型。同时,结合该隧道开挖爆破施工提出爆破振动控制技术措施,以确保隧道开挖洞室、初期支护、二衬、相邻隧道等已有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该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已有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软弱黄土隧道地基加固施工方案及其加固效果,以大有山隧道为工程案例,结合其水文地质、气象、地形地貌等工程特性,研究其围岩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高压旋喷桩加固隧道地基的具体措施,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旋喷桩可改善土体变形性质,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适用于软弱围岩隧道的地基加固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措施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轴力值大幅减小,竖向位移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围岩主要以炭质板岩为主,开挖后初期支护出现较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通过分析,高地应力和软岩是造成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初期支护强度、加设长锚杆注浆、预留合理变形量和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来控制变形。并采用超前小导洞应力释放法和预留空间释放法,以减缓变形速率。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进行探索,为此类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隧道工程的开挖过程中经常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技术来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位移、地表沉降等灾害的发生,超前支护技术特别适用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和泥流等地质复杂段的开挖工程。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具有工期短、加固范围广和稳定高等诸多优点,所为其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就是针对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和顺至邢台铁路洺水隧道下穿邢汾高速公路且临近其桥台,根据工程类比并借助数值分析,从爆破安全距离、交叉稳定性分析、爆破分析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施工对高速公路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下穿高速公路Ⅳ级围岩段采用型钢钢架支护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能有效地控制路面及桥台沉降,采用控制爆破并减小开挖进尺,能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公路桥台的影响,为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隧道中软弱围岩施工速度慢及易发生滑塌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相应控制技术进行超前处理,分别从软弱围岩变形机制、控制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控制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控制技术不仅控制了围岩的变形,而且明显减少了拱顶沉降量,实现了软弱围岩中采用台阶法施工的可能,加快了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浅埋、软岩条件下用钻爆法开挖隧道,安全顺利下穿城市道路需要解决诸多的技术问题,并且做好施工监控。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施工开挖和微震爆破理论、超前导管注浆支护、量测监控技术等施工控制技术,对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某浅埋偏压隧道为依托工程,全面总结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其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施工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埋偏压地形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极不均衡,左右边墙、地表部位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拱顶、基底处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而最大轴力值和弯矩值均发生在隧道右侧拱脚处,不利于隧道的整体稳定性;通过采取增设临时支撑、地表注浆等工程措施,提高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中银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地质特点,隧道开挖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和三台阶法,主要介绍了施工工序,同时介绍了隧道初期支护、二衬、施工防排水和沉降变形控制技术。为黄土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若支护不利,可能发生沉降超标甚至坍塌等灾害,对上方的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分工序沉降控制技术即在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各工序的影响权重、分工序控制沉降,进而实现控制总体沉降量的目标。确保了暗挖隧道作业人员的安全,也为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