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根据有关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70%以上直接或间接与水有关,即是由水破坏引起的。水破坏已成为我国沥青路面最严重的破坏形式之一。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现象及原因,简要介绍了防治水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破坏破坏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水损破坏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表现形式,并对水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在高速公路维修中针对水破坏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破坏的原因,从选材和施工环节入手,阐述了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措施,从而降低水稳定性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破坏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水损破坏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战,从分析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姜涛 《交通标准化》2012,(15):92-9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水损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避免水破坏的过早发生,各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解决水破坏措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预防路面水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混凝土的界面特性是控制劲性复合桩竖向承载力和沉降特性的关键参数。文章设计了水泥土-混凝土制样方法,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水泥土-混凝土界面特性,并分析了水泥土中水泥掺入量、混凝土强度等对界面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泥土破坏面位于两者交界面上;水泥土强度较低时,界面破坏模式为塑性破坏,随着水泥土强度的提高,脆性特征逐渐显现,破坏模式由塑性破坏转为脆性破坏;界面剪切强度与法向应力符合库伦定律;在一定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范围内,界面黏聚力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近似线性函数,但界面摩擦角与水泥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度不密切;界面剪切强度约为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0.188倍。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现象非常普遍 ,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了水破坏的现象和成因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其中防水层的设置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预防路面水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北方交通》2008,(5):42-43
水破坏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多种早期病害中的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重点分析了水破坏病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各种形式的水破坏,分析了影响水破坏内外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对施工过程提出了防止混合料离析、提高压实度和抗剥落性、提高排水结构质量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的水破坏具有普遍性,是路基、路面的大敌。许多路面病害的产生都与水破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冰冻地区,冬季降水逐渐渗入并滞留在沥青面层内.一个冬季要发生多次冻融,化冻时沥青面层内的自由水会造成沥青面层产生水破坏,同时冰冻时的涨力对路面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对路面水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对各种破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l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原因 1.1交通量 水破坏的剥蚀作用主要是靠孔隙水的动压力,而动压力来源于车轮荷载在路面上施加的压力,因此交通量越大车轮荷载越大,产生水破坏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破坏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的一种主要模式,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现行规范利用具体试验实例分析了水损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述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很多,主要表现为车辙、低温开裂和疲劳开裂三大破坏形式上。近年来,另外两种破坏形式——水损害和反射裂缝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已形成世界性范围的问题。在我国,随着一些高等级公路水损害现象日益严重,公路行业对水损害的  相似文献   

20.
水破坏现象是沥青路面中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通过对水破坏的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从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施工作业标准、材料性质、基层的结构设计和配合比设计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