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萍乡属于三线城市,中心城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221公里,以平面混合交通为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由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出租汽车700辆,公交车总数420标台.公交分担率约20%。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变化特征,给国内各城市制定交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选取亚 洲、欧洲、北美洲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收集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数值,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梳理中心城区、外围城区间的差异,总结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最后,以深圳为例,分 析其近年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趋势,预判未来的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较大、土地资源相对受限的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首尔、香港3 座城市,采用了以公共交通 为主导的机动化出行结构;国际4 大都市东京、伦敦、巴黎、纽约中心城区内公共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东京、伦敦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绝对优势。在相同的空间尺度下,国内城市人口规 模一般远超过国际大城市,在人口密度高、道路交通设施供给能力有限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必须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控规是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法定规划,是规划理论到规划管理控制的桥梁,在控规层面加强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关系研究,使土地开发与交通容量相适应,从源头避免用地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交通矛盾,是控规交通影响评价的核心工作任务。笔者从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特征出发,重点针对中心城区开发成熟、未批地块少、用地与交通互动敏感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交通的互馈优化方法,并结合苏州市平江新城控规交通影响评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中心城区交通改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升 《城市交通》2011,9(2):22-25,46
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厦门市于1994-2009年持续开展了交通改善工作.首先回顾了厦门市中心城区3次交通改善历程.针对不同时期交通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交通结构、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总结各个时期的主要交通改善对策,阐述交通改善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并分析采用的交通改善措施的作用及效果.最...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昆山市地属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东靠上海,西邻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网发达,人流、物流量大且密集。目前,昆山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312国道、顺陈路、城北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8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现有主次干道108条,195公里;支路78条,82公里。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5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2平方米。城区道路基本形成了内外相连、环内互通、环外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截至2009年5月底,昆山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1535辆,其中汽车122167辆;机动车驾驶人总数达到141695人,其中汽车驾驶人90733人。在机动车和驾驶人区域分布上,城区占比近一半,城区交通“潮汐流”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袁亮  曾康琼  夏淼磊 《城市交通》2013,(5):62-68,11
研究作为交通改善方法之一的单向交通系统的适用性。以温州市(大城市)和龙港镇(小城镇)中心城区为例,通过分析现状路网和交通运行特征,制定单向交通系统方案,运用EMME3和VISSIM对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到单向交通系统的适用性结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市中心城区单向交通系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而龙港镇中心城区单向交通系统却能有效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最后,指出单向交通系统与道路特征、交通管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交通小区作为交通规划模型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他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通模型的模拟精度和建模工作量。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结合城市交通模型类型,提出了不同交通模型尺度的交通小区划分方法与原则。最后以佛山市中心城区交通小区划分为例,在中心城区216个宏观交通小区的基础上进行中观交通小区拆分,共拆分为927个中观交通小区,平均面积为0.39 km2。拆分后交通小区与道路、现状地块、规划单元、公交站点基本保持吻合,同时保证了宏观交通小区的承接性。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提出了三大政策: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交通区域差别政策和道路车辆协调政策。这三个基本政策保证了即使小排量机动车解禁,也不可能对中心城区交通造成过大冲击。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已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泊位供给和需求重新进行分类,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的重点。着重探讨了交通政策、泊位共享策略两个因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明确了二者在停车需求预测流程中的作用。结合综合交通规划预测数据,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为例,运用这一思路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分区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泊位需求数量。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0,(2):12-12
一些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前景十分喜人,对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现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成就惠泽后世、功在千秋,得到了广大市民和乘客的一致赞誉与欢迎!  相似文献   

11.
蔡建辉 《城市交通》1999,(1):10-10,11
1998年6月19日至7月5日,我和其他三名同志一道对部分欧洲城市的交通进行了考察。考察的重点之一是:中心城区的立交如何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发展不协调 济南市中心城的“一城两区”空间结构,主城区作为全市和地区的中心,用地功能综合;但东、西部城区用地功能明确,与主城区之间的互补性较弱。因此,在交通流的分布上,东、西部城区与主城区的向心交通量较大。然而,现状东西向交通走廊不完善,导致进、出主城区,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进、出二环路截面的道路拥挤不堪。根据2004年济南市机动车核查线调查,中心城区的出行产生和吸引量占全市总出行产生和吸引量的70%,而二环路以内产生的出行和吸引量占中心城区绝大多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模式、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逐渐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热点。远城区是位于主城区外围的市级下属行政区划。通过分析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远城区交通需求的特殊性以及远城区与主城区的交通关系,指出远城区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交通问题。最后,结合武汉市既有相关规划的编制经验,探讨城乡一体化交通发展对策和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城市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实现交通设施更好支撑区域发展,以北京北部地区为例,从协同视角出发,采用实地调研法、多源数据分析法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北京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交通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间快速交通联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因土地使用性质单一及职住失衡带来的潮汐交通特征显著,早晚高峰进出城通道运行压力较大;二是区域内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区域快速发展;三是北京北部地区轨网、公交线网、停车等多种方式有待深度融合.最后,借鉴东京与多摩新城交通联系发展经验,提出北京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交通体系构建策略及关键措施: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公交走廊通勤快线、推进"七横七纵"路网建设、打造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5.
1月15日,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北路延长线、珠吉路延长线正式通车,这两条道路的贯通将广州科学城与黄埔区、天河区的路网连为一体,萝岗区和黄埔区等东部地区通往广州中心城区又添了两通道,大大缓解了大观路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为支撑青岛市多中心、海湾型大都市空间框架,必须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拉近各个城市组团的时间距离。首先,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和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城市空间尺度。然后,按照空间圈层发展特点和交通特征的差异性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交通圈层,分析各交通圈层空间与出行时耗的关系。最后,基于时空约束提出各圈层交通方式的需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辰利 《交通与运输》2011,27(3):33-33
备受关注的广州交通"治堵"又有新进展。2011年1月23日,广州市交委对外公布了《广州中心城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案(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2005,(3):38-38
按照“大大连”的发展规划,金州区具有广阔的地域,又接近能源和水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已具相当规模,是新市区规划形成的居住组团之一。随着“大大连”建设的加快和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组团式结构布局使区间客流成为未来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成分。因此,要由轨道交通形成中心城区与新市区之间的快速客运交通走廊。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全域、全空间、全要素的交通需求转型以及共同和差别化的发展新趋势和重点课题,提出了国土空间交通体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以及交通发展政策转变的新要求,分别从城市群、都市圈、市域和中心城区等空间层次分析了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10,(11):27-27
10月28日消息: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已于近日开始空载试运行,计划于年内实现正式通车运营。据了解,地铁昌平线是一条连接中心城区与昌平新城的南北向的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全长31.6公里,其定位为服务于昌平新城各组团间及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兼顾交通疏解和发展引导的功能,目前试运行的昌平线一期全程21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