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对营运中地铁隧道变形[1]进行实时监测,可为复杂地质环境下邻近地铁的基坑施工提供指导依据,但对于整体沉降较大的地铁隧道,自动化设备所测得的沉降变形不能反映地铁实际沉降量。以某沿海城市软土地区邻近运营地铁的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和人工水准测量方法对地铁隧道沉降变形进行动态监测,实测分析发现自动化监测的地铁隧道沉降变形比人工水准测量方法得到的沉降变形普遍偏小。利用人工水准测量结果对自动化监测地铁隧道沉降变形进行修正,能较好的反映隧道的实际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2.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地铁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地铁基坑的变形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ARMA模型作为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在地铁基坑监测序列中常常表现出较大的趋势项,降低了ARMA的预测精度。基于BP神经网络良好的拟合能力,提取基坑监测序列的趋势项,将剩余项建立ARMA模型,对基坑监测序列进行高精度的变形预测。改进ARMA模型提高了原有ARMA模型的预测精度,为地铁基坑的预测分析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试验桥梁检测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普通非量测相机进行近景空间拍摄,可得到大量的桥梁整体形态数据,发现桥梁的异常变形,推断出病害发生位置,提高现有桥梁的检测效率,及时准确地发现桥梁的结构性安全隐患,避免突发性桥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建成区进行地铁明挖深基坑施工时,需对深基坑本身及其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或主干管线进行变形监测,以保证地铁基坑和周边安全稳定。基于郑州地铁轨道交通5号线康宁路车站明挖基坑工程,通过对项目概况和深基坑监测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挖地铁深基坑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主管线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施工环境改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铁车站为背景,对紧临既有轻轨高架桥的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过程安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研究本工程中的轻轨高架线路变形控制标准,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基坑开挖施工对快轨桥跨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对基坑开挖引起轻轨高架桥梁结构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对轻轨高架桥梁结构影响较小,并给出监测建议和保护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工程不断增长,基坑的开挖也越来越多,如何控制基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已成为地铁施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采用融合改进的GM(1,1)模型和神经网络,对基坑变形监测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处理,同时将预测结果与改进的GM(1,1)、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融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为基坑变形监测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下穿既有10号线车站两侧明挖基坑开挖施工工程,对运营地铁车站两侧明挖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采用入岩地连墙围护结构隔断基坑外部水源,在既有线两侧设置两个小基坑,小基坑采用整体分层对称降深开挖方式,支护采用混凝土腰梁+钢支撑伺服系统体系,并在邻近既有线侧布设墙体测斜管,在既有线内侧布设自动化监测原件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间地铁车站正常运营,既有站的水平位移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见“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适用于紧邻重要构筑物的基坑工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讨论对近似平面物体进行二维近景摄影测量的条件,提出了距离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南门广场市政下穿隧道基坑工程是南门区域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的一部分,基坑东侧毗邻西安城墙,西侧紧临地铁2 号线永宁门站开挖工程点。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得出结论:基坑开挖过程中东侧城墙面向基坑倾斜,西侧地铁车站背向基坑倾斜。运用MIDAS 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东西两侧土体位移场变化的差异。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侧地面城墙的存在增加了地面超载,下部土体位移由坑周逐次向外传递,位移场变化正常,使城墙面向基坑倾斜;西侧地下地铁车站的存在阻断了该部土体的位移传递路径,土体位移发生突变,使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减轻,地铁车站背向基坑倾斜。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地铁10号线慈寿寺站明挖基坑为例,通过建立严密的监控量测体系,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桩体水平位移以及锚索拉力等项目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变形主要发生在上层土方开挖阶段。结合现场巡视,从明挖基坑施工的各个阶段阐述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技术管控的重点,为同类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变形监测包含物理状态监测和几何形态监测两部分,目前几何形态监测主要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而且正在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介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构建思路,通过监视器完成数据采集功能,通过分析器实现监测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实时预警功能。建成系统已在某地铁项目中投入使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成果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某市政管廊基坑从既有地铁5号线上方通过,基坑开挖会导致地铁衬砌隆起,从而影响地铁衬砌运营安全。从三个方面来控制地铁衬砌的变形:(1)基坑分为3个部分依次进行开挖;(2)采用SMW工法桩进行围护,内插HN700×300型钢,隔一插一,形成封闭基坑结构,坑内设置冠梁、支撑;(3)基坑底部打入Φ203钢管棚,并与双拼45c工字钢焊接形成抗隆起的管幕结构。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衬砌的变形情况,结果显示以上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衬砌变形。  相似文献   

13.
结合石家庄市地铁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原理进行了介绍,在对基坑施工过程中轴力监测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导致监测预警误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附加力及外部温度变化修正考虑不周全所导致,并就确保基坑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数值的可靠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某地铁车站大型基坑的围护结构为例,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结构在三种边界处理条件下所得的弯矩及位移值,并与现场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讨论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在电力线驰度测量和交叉跨越生趣距离测定方面的应用,并根据直接线性变换(DLT)原理导出了有关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邻近区间隧道的某基坑工程为例,利用MADI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基坑降水、基坑开挖等工况对相邻地铁结构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显示:(1)基坑降水工况下,隧道水平位移明显小于竖向位移。(2)在基坑下部开挖与基坑上部开挖深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下部开挖引起的相邻隧道变形明显大于上部开挖。(3)从隧道变形量值上来看,开挖至基底引起隧道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竖向位移。(4)受力分析表明隧道配筋满足要求。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为类似邻近地铁结构的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多波束天线结构精密工程测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多波束天线结构系统定位,安装,调整,检测等各阶段的测控要求,结合精密工程测量的多种手段,论述了一套应用GPS进行地面站站址定位与定向的方案,建立天 线测控基准即地面安装测控制网,非接触的空间前方交会测算观测点三维坐标,应用近景摄影测量进行反射面精度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邻近建筑结构的安全,对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阶段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某地铁隧道通风井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系统,对风井开挖施工现场地表和深度方向监测的长期沉降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阶段施工点的沉降在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稳定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地铁某车站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建筑沉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坑侧向变形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基坑开挖面附近;地表沉降在开挖前期、中期变化速率较大,后期基坑处于趋稳状态,地表沉降速率减缓;基坑开挖对于无桩基础建筑物的影响要远大于有桩基础建筑物,开挖期间尤应加强临近基础薄弱的建筑物的监测与监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基坑近接既有地铁盾构隧道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在对盾构隧道纵向等效刚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纵向变形曲率与螺栓承载状态和线路正常运行要求的公式.结合沈阳某深、大基坑近接既有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既有盾构隧道相对新建基坑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了多工况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到了基于桩锚支护的基坑近接既有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的强、弱、无影响分区图,并通过现场的沉降实测结果等验证影响分区标准和控制技术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半径是基坑近接盾构隧道施工中隧道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关键指标,可将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半径作为近接影响判断准则;在确定基坑近接既有盾构隧道施工工程的影响分区时,可将盾构隧道轨道线形受影响的临界状态及管片接头极限状态下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半径,分别作为强弱影响区和弱无影响区的划分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