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本文提出了脆(弹)性损伤本构的统一模型。该模型从能量的角度来定义各向异性损伤张量,并采用能量等效假设来推导各向异性脆(弹)性损伤的本构方程。新模型可退化到Lemaitre的各向同性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沥青混凝土在三轴压力作用下的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对不同温度,不同围压下用该模型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用双曲线模型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围压的增大而升高,且该模型适用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弹性阶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用对数变换再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岩石损伤本构方程参数计算过程复杂、不利于计算机编程的问题,引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参量,并考虑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极值条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解析式,从而建立了新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砂岩试件三轴压缩试验结果比较,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参数m和F0的讨论,认为m和F0分别代表了岩石的脆性和强度,而弹性模量是参数m和F0的共同反映.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岩体的全过程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模型既可以描述层状岩体的弹性变形,又可以较好地反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在初期加载过程中岩体的损伤值基本为0,随着应力增加,损伤值呈现出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以及达到残余强度后稳定于1;页岩层理角度为60°时损伤演化曲线最陡,损伤发展速度最快,最先破坏,千枚岩层厚较薄,强度更低,层理角度为90°时最先破坏,而板岩相对较厚,强度更高,层理角度为45°时最先破坏;岩体层理弱面的存在,导致了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各向异性,损伤演化规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基体建立粘弹性5参数模型基础上,引入反映界面粘结相间损伤变量,导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粘弹性本构方程,方程反映了基体粘弹性、纤维含量及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粘弹性行为的影响,据此对蠕变所作的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散粒体是工程中的一类具有广泛用途的特殊材料,国外对于散体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十分活跃,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本文在分析和综合前人工件的基础上,从研究两半径为R相同球体接触出发,假设球球之间只发生弹性接触且遵循赫兹接触理论,利用能量方程,论述了建立散粒体非线性弹性关系的方法,文章提出了三种接触模型,并给出了显式应力应变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损伤弹塑性大变形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初始细观孔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更为真实和简单的损伤演伦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将所得到的孔洞演化率和弱化函数嵌入新的增量型内时本构框架,并考虑损伤引起的塑性体积膨胀,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用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分析开有切槽的圆柱试件在切槽前缘的应力和损伤分布,得到与实验较为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岩石损伤本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岩石损伤微观模型、细观模型、宏观模型、连续损伤理论、几何损伤理论、分形损伤理论、基于CT的损伤理论和基于超声波的损伤理论等几个方面描述了目前岩石损伤本构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 Weibull分布的统计学岩石冲击损伤本构模型。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公式推导,建立了岩石单元体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数学的方法,确定了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明确了参数的物理意义。建立了岩石在循环冲击作用下的损伤变量的表达式,分析了岩石在循环冲击作用下的损伤累计演化规律。在中南大学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上,开展了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循环冲击实验,将实验数据带入本构模型中。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接近重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初步分析了岩石在循环冲击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破坏失稳过程。该实验为岩石在动力扰动作用下的力学机理以及岩爆产生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粘弹性聚合物材料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熔体既不同于弹性固体,又不同于粘性流体,它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根据聚合物熔体的特征流变现象,选用不同的粘弹性本构模型加以描述,分析不同本构模型方程在揭示材料粘弹性方面的优缺点,并指出通过流变实验确定材料的粘弹性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本构方程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