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G328(海宁线)江都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大中修工程为依托,探讨了SBS改性沥青SMA-9.5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基于室内试验验证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改性沥青SMA-9.5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结果表明,改性沥青SMA-9.5能较好地改善干线公路路用性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厂拌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是一项将原沥青路面材料铣刨后,经过筛分及其它室内试验,在拌和厂按级配要求加入新集料、泡沫沥青、水泥等拌和均匀,将拌和均匀的再生混合料重新铺筑成新的路面结构层次的工艺方法。基于其节能环保及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抗裂缝能力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广泛。详细介绍了厂拌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组成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
从施工工艺上的施工前准备、混合料拌和、沥青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混合料压实以及接缝处理等几个方面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等方面,探讨了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泡沫沥青发泡原理、影响发泡指标的因素以及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等要点。实践应用证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可以满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6.
泡沫沥青因具有众多优点而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结合某具体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探讨了泡沫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要点及其经济优势。工程实施效果表明,该工程中所用施工技术能有效地确保泡沫冷再生的施工质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320国道衢州段路面大修的工程实践,阐述TLA改性沥青制备、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表明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低温、高温性能。该工程的实践证明:改性沥青的制备、施工各环节的温度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该材料适用于交通量大、重载的夏热冬寒地区。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王琦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123-123,125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成型。从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对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320国道衢州段路面大修的工程实践,阐述TLA改性沥青制备、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表明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低温、高温性能.该工程的实践证明:改性沥青的制备、施工各环节的温度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该材料适用于交通量大、重载的夏热冬寒地区.  相似文献   

11.
介绍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对于材料的要求、施工工艺及要点,以及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泥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众泰AH—70沥青进行发泡试验,确定泡沫沥青发泡特性的影响因素和沥青的最佳发泡温度及用水量;通过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水稳定性试验,表明水泥的掺加可明显改善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确定出此混合料最佳配合比和泡沫沥青混合料最佳水泥掺量在1%~2%之间;通过数字显微镜测试和SEM测试,分析了水泥提高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机理,表明泡沫沥青混合料中水泥水化后的水化产物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将集料颗粒包裹起来,是水泥增强混合料强度和水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此研究可为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中水泥掺量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获取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 比较了分别由动态模量和蠕变柔量得到松弛模量的数值转换方法, 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线性黏弹性参数的转换原理; 对同种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了动态模量和蠕变柔量测试, 拟合了试验数据主曲线, 获得了松弛模量函数, 分析了2种数值转换法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考虑了不同Maxwell单元数对松弛模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 验证了2种方法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表征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的Maxwell单元数越少, 其主曲线波动越大, 当单元数大于11时, 主曲线间差异小于5.26%, 建议选择11个单元左右以提高计算效率; 由动态模量和蠕变柔量转换得到的松弛模量符合材料的基本松弛特性, 2条松弛模量主曲线重合度较高, 且相关系数大于0.99;对于不同的沥青混合料, 2种转换方法同样适用, 在线性黏弹性范围内, 二者的差异主要出现在较低时间区域(10-8~10-4 s), 建议实际应用中采用2种方法的平均值以减少同种试验误差的干扰; 添加温拌剂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 相比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 添加发泡温拌剂和Evotherm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分别降低了14.69%和13.61%, 从对松弛模量的影响程度来看, 2种温拌剂的使用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与拌和状态, 提出一种以非介入方式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实时提取骨料、粉料、沥青质量数据、拌和时间及温度等沥青混合料主成分数据信息的方法, 根据识别到的沥青混合料数据信息建立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时序逻辑关系; 在WEB监控中心下可视化显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误差、级配误差、拌和时间和温度等关键信息, 并利用这些多模态信息融合策略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根据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先验知识分析了混合料数据的动态变化, 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了实时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建立了骨料数据的模型分布, 并结合拌和时间判断拌和设备的运行和筛分状态; 存储实时接收到的数据, 实现了沥青混合料历史数据跨时间查询和成本评判。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采集沥青混合料字符数据时间为4.9 ms, 识别准确率达100%, 满足了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小于0.02 s的要求, 实现了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数据的连续检测、自动识别、实时跟踪和可视化监控; 当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或拌和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实时预警, 为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与实时掌控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沥青发生装置进行三维建模, 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Fluent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基质沥青的发泡过程, 并对比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 分析了应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可靠性; 对发泡腔和发泡腔内各流体材料进行有限元仿真, 利用Fluent中的后处理功能得到了发泡腔的温度、速度、压力和各相的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 在整个发泡过程中, 基质沥青温度的增大使沥青黏度下降, 发泡腔内水蒸汽增加, 当基质沥青温度从120℃升高到160℃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从4增大到11, 说明基质沥青温度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 基质沥青流量的增大起到增加发泡腔内基质沥青总量和减少基质沥青之间相互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作用, 当基质沥青入口流量从60 g·s-1增大到120 g·s-1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为7~11, 表明基质沥青流量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 当用水量从2.0%增大到3.5%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基本不变, 说明用水量对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影响不大; 仿真得到的最低发泡膨胀率为3.57, 此时发泡条件参数分别是基质沥青流量为120 g·s-1, 基质沥青温度为120℃, 发泡用水量为3.0%。   相似文献   

16.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种低碳环保的路面修筑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某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对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中的要点进行归纳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泡沫沥青再生基层的施工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对泡沫沥青以及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对施工后的冷再生基层路段进行试验检验,结果表明泡沫沥青基层及乳化沥青基层都有较高的强度,基本上都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虎 《交通标准化》2008,(5):115-118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比较复杂,沥青的质量千差万别,特别是许多国产沥青含腊量较高,导致路面病害层出不穷,采用进口沥青、改性沥青价格又比较昂贵,而SEAM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一定剂量的SEAM改性剂,从而节约沥青,提高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一种新型、优质的道路材料。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中,SEMA沥青混合料有着广阔的推广空间。  相似文献   

19.
王志强 《交通标准化》2010,(23):128-131
以提高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质量为出发点,对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容易忽略但又特别重要的几个技术管理环节进行阐述,提出"加强目标配合比的现场控制、重视热料仓取样的代表性、做好油石比的对比和标定工作"等细节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