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多功能车辆总线MVB、轨道交通车载ATP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VME总线接口、2乘3取2冗余结构的MVB网络通信控制板,可靠地实现车载ATP安全计算机系统中MVB接口通信功能.在对比了几种冗余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详述了VME总线Slave接口的设计及在3取2表决中的同步和容错技术,最后对通信板卡进行了安全测试,在满足IEC61375-1标准的同时,也实现了冗余容错机制,为车载安全计算机控制网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由ISO定义的串行通讯总线,主要用来实现车载各电控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形成车载网络系统,CAN数据总线又称为CAN-BUS总线。它具有信息共享,减少了导线数量,大大减轻配线束的重量,控制单元和控制单元插脚最小化,提高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1车辆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为了实现公交车各类电控设备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以迅速方便地获取车辆实时运行状态,出现了利用总线控制的车载网络系统(CAN-BUS).  相似文献   

4.
陆刚 《交通与运输》2011,27(4):47-48
近些年,汽车应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汽车与社会紧密相联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包括广泛应用汽车导航系统GPS和广泛使用车载信息系统,以及采用多路传输系统(总线分布式网络)来集成汽车所有零部件的电子控制模块,使整个汽车电子系统具有数据融合、故障诊断和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为了简化线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交通》2014,(7):76-76
天迈研发的智能全程防盗投币机年销量占全国市场年需求量50%以上。开发的智能监控调度系统与ERP公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天迈智能调度系统,率先采用国际通用标准车载CAN网络总线,实现了网络化运营,填补了公交系统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运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了CAN总线独特的优势,借鉴其在小汽车和长途客运汽车方面的应用经验,提出CAN总线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框架,并对其采集的公交车辆信息进行分析初探,发现将CAN总线作为智能公交系统车载终端的传输总线可以较为高效准确地完成数据传输,为公交油耗管理、驾驶员行为监控等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为公交规划、企业营运管理和乘客的出行服务.结果表明:CAN总线在智能公交系统的数据传输应用具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电动车(Ev)各部件之间的通信问题,设计了基于CANopen协议的电动车车载网络平台,提出了其硬件和软件实现要求,介绍了CAN网络的通信机制和规范。最后,基于微控制器PIC18F4685和高速CAN总线驱动器MCP2551平台,开发了各通信节点。  相似文献   

8.
李柏榕  许杰 《轨道交通》2014,(12):40-42
列车驾驶员通过司机室显示屏与车载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司机室显示单元是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列车的高速发展,司机室显示单元需要处理大量信息,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系统单元和能显示多样信息且人性化的人机界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基于QT—creator开发的司机室显示单元软件系统.实现了列车总线数据的收发功能,还实现了列车总线数据的处理以及整车故障信息诊断与提示.在底层设备的连接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虚拟车载仪表系统是列车车载智能显示终端人机交互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车载智能终端虚拟仪表呈现方式复杂,再现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在分析轨道车辆车载仪表显示特点的基础上,定义了仪表仿真形态逼真度的概念及内涵,建立了基于实时绘制、图像旋转的复杂元素运动算法,提出了指针表盘耦合误差修正、图像旋转失真修正两种形态逼真度误差修正方法,提高了车载仪表仿真的形态逼真度.最后以动车组DMI等车载仪表为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的仪表效果具有很高的形态逼真度,能有效地实现我国现有车载仪表中全部的显示效果,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青岛真情巴士制定、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发布的《车载终端与车身动力CAN网关总线传输技术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为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与网关间数据通信提供了接口规范,进一步推动公交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青岛真情巴士始终坚持"国家标准、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借助国内"标准化+"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企业有关标准制(修)定工作。2017年,青岛真情巴士共参与制(修)定4项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标准并对外发布。除2018年  相似文献   

11.
以采用EPLD(ErasableProgramnebleLogicDevice)设计高速铁路列控车载设备中的CAN总线为例,讨论了如何利用EPLD设计高可靠性的电路,包括可靠的时钟设计,置位与清除信号的设计异步输入同步化等,并对干扰和噪声的抑制进行了讨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EPLD设计接口电路是可靠,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13,(1):62-63
车载IP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的未来为了更好的监测列车运行情况,以确保乘客安全,防止意外或非法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铁路应用采用车载CCTV视频监控系统。但是,要将车载CCTV视频啊监控系统与列车其他系统,例如PA系统进行整合,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有大量的限制条件,例如恶劣的环境、高振动、空间狭小、布线困难等。对列车而言,通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充分的弹性来应对恶劣的现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OPBS无线通信技术可远程数据传输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OPBS技术的汽车远程参数存储与远程传输解决方案.该方案在车载终端GPBS模块的通信链路和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之间,建立了一条费用低、实时性高、通信覆盖广的双向无线数据传输通道.试验证明该系统可靠性好,达到了车载数据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FlexRay总线以其高带宽、时间触发机制、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在汽车控制总线中应用越来越广泛,FlexRay总线与车上传统总线CAN及LIN总线之间的信息交互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首部添加的适配器,用于FlexRay总线与其他总线之间信息传递,根据FlexRay总线及其他车用总线的特点,设计了专门的模拟首部格式,将模拟首部和有效数据封装在FlexRay数据帧中,以车用混合动力系统为目标,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适配器的功能与传输效果.本文所述的方法降低了中间网络适配器软件处理的复杂度,同时减少了系统时延.  相似文献   

15.
依据车载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基于驾驶人驾驶行为的多资源理论,分析了车载信息系统对驾驶人驾驶行为时间的影响,论述了车载信息系统对驾驶人安全驾驶的影响,探讨了改善车载信息系统和完善车载信息系统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RS无线通信技术可远程数据传输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汽车远程参数存储与远程传输解决方案。该方案在车载终端GPRS模块的通信链路和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之间,建立了一条费用低、实时性高、通信覆盖广的双向无线数据传输通道。试验证明该系统可靠性好,达到了车载数据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租汽车正朝着现代化、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迈进。上海出租汽车除安装计价器外,已开始使用GPS定位、电子地图、刷卡消费、电话调度及车载电视等先进技术,使车载智能终端发挥越来越强的功能和作用。一、上海出租汽车车载智能终端发展历程上海出租汽车车载智能终端大致经历了三代产品的更新换代。第一代车载智能终端:2002~2008年,为车载智能终端早期蓄势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伪距差分GPS用于高速列车实时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进行高速列车实时定位的差分GPS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基准台和车载定位台同时互相传输差分数据的方案,即基准台广播位置修正量,车载定位台实时数据处理,使列车司机可及时得到列车实时位置,与此同时,车载定位台广播实时列车位置,基准台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其实时传输给调度控制中心的方案。这种方案具有定位精度高、修正速度快、系统完善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电动悬浮列车具有速度高、悬浮间隙大、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在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具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车载超导磁体是超导电动悬浮列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服役可靠性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系统地阐述国内外电动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针对国内外电动悬浮系统中车载超导磁体的结构和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和总结.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已经成为超导电动悬浮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车载超导磁体系统的热稳定性和振动稳定性是影响其可靠服役的重要因素.高温超导磁体闭环运行技术、轻量小型化低温系统结构设计、高强度低漏热支撑结构设计等将是未来超导电动悬浮系统中车载超导磁体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旅客对车内照明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高速列车照明设计中广泛采用LED灯具作为光源。通过对高速动车组车载灯具与25T型列车传统车载灯具的测试对比,总结出LED灯具在发光效率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灯具的优势,为高速动车组室内照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