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三峡电站汛期调峰对两坝间通航条件影响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三峡电站汛期调峰具有流量大,流量变幅大,水位波动强等特点,电站调峰过程中两坝间河段沿程流速、比降较枯水期调峰显著增大,对航运的影响更为明显,在三峡电站日均下泄流量10000~15000m^3/s时,两坝间河段的航行条件尚能满足万吨级船队的航行要求,但日均流量为20000m^3/s时,两坝间重点滩段的流速、比降,已接近或超过万吨级船队的允许值,船队上行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
三峡大坝—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曲折多变,水流条件复杂。三峡电站调峰运行后引起航道水流条件的变化对通航将产生不良影响。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船模通航实验,分析了不同船队在各关键航段汛期调峰时船队上下行航行的最大舵角、最大漂角、对岸航速及航行时间的变化;研究论证了汛期调峰时两坝间的通航条件,确保船舶安全通过此航段;提出了最佳航线、驾驭方式和航行难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葫市滩河段的滩险特性、碍航原因,按照“扩大中洪水过水断面,减小流速、比降”的原则,提出挖槽、切嘴、疏浚等工程措施,通过河工模型试验,表明整治流量下,该滩的航行条件显著改善,流速、比降满足要求的航宽大于17m,船舶可自航上滩.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葫市滩河段的滩险特性、碍航原因.按照“扩大中洪水过水断面,减小流速、比降”的原则,提出挖槽、切嘴、疏浚等工程措施,通过河工模型试验,表明整治流量下,该滩的航行条件显著改善,流速、比降满足要求的航宽大于17m,船舶可自航上滩.  相似文献   

5.
三峡枢纽进入试运行期后,由于三峡电站调峰造成三峡坝区水位波幅较大,对航运条件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分析了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对两坝间航运设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三峡蓄水以来涪陵至长寿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收集了三峡工程各蓄水期库区沿程各水位站水位资料,以及库区代表水文站流量资料。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成库初期3级特征流量下涪陵至长寿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进行了水流条件变化对比分析,简述了航道条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7.
铜锣峡是三峡库区回水变动段内典型的峡谷河段,其洪水急流滩特性阻碍了万吨船队在水位消落期的顺利航行.本文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水位和流场验证后,对建库后铜锣峡河段的航行条件进行了模拟.进行窄深和宽浅两种挖槽型式的整治工程后,计算分析表明,宽浅型挖槽更适用于该类型滩段.同时,对成滩和通航流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铜锣峡是三峡库区回水变动段内典型的峡谷河段,其洪水急流滩特性障碍了万吨船队在水位消落期的顺利航行,本文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水位和流场验证后,对建库后铜锣峡河段的航行条件进行了模拟,进行窄深和宽浅两种挖槽型式的整治工程后,计算分析表明,宽浅型挖槽列适用于该类型滩段。同时,对成滩和通航流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万州至涪陵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并对各蓄水阶段通航水流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州至涪陵河段航道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蓄水影响,并相应产生一定变化,有利有弊。蓄水期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对航道有利但也造成部分滩险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1.
城背嘴滩位于长江上游泸渝河段泸县弥沱镇附近.该滩上段紧接一半径仅220m的急弯,是泸渝段著名的弯、浅险滩.本文介绍的长江城背咀河段滩险整治船模通航试验表明,80m航漕方案与60m航漕方案均可满足1000t级船队通航要求,但各有优缺点.80m航漕方案航漕流速稍高于60m航漕方案,因而船队上行航速略低;但从冲淤的角度来讲,80m航漕方案略优.船模试验还对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等提出了意见.船模试验为该滩整治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江海直达船舶航行水域的流态特性,并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弯曲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结合船舶操纵性能,论证了河道弯曲与船舶安全航行之间的关系,提出弯曲河道船舶安全通航的对策,达到避免碰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取、排水口工程设施安全,充分发挥其为工、农业生产供水的重要作用,减小发生船舶撞击取、排水口建筑的安全隐患,保证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文中就长江沿岸取、排水口设置现状进行调查,介绍了各取、排水工程的安全状况,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对取、排水口水上设施进行船撞风险识别,并重点对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类对比,提出保护取、排水工程安全的基本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针对取水口边界条件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南海市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前、后取水建筑物及其附近航道的流速、流向和水位等水流特性,着重分析了3种典型流量下取水口建筑物及其取水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取水工程不会对通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 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 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 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 生成船舶运动轨迹; 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 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不同安全航行区域的船舶分类,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并补齐AIS数据中缺失的船舶最大吃水信息; 分割船舶历史轨迹, 当子轨迹的时间间隔在10~20min时, 采用Spline插值方法对船舶轨迹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插值; 采用凸包构建同类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合并,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与航道图叠加,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试验结果表明: 当聚类算法参数设置为4时, 聚类后得到4类船舶, 对应的船舶最大吃水范围分别为0.1~4.8、4.8~6.6、6.6~10.0、10.0~13.0m, 对应的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分别为1.8、2.4、3.3、5.0m, 说明船舶最大吃水与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呈正相关关系;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在电子航道图中覆盖了86%的航道, 并与航道图的深水部分重合率为80%, 因此,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能反映航道水深的真实情况, 满足不同类别船舶的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7.
合理布置桥区航道对于船舶在桥区的安全航行非常重要.桥墩的紊流范围是布置桥区航道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分析了顺直航道圆形桥墩紊流范围的相关主控因素.通过设置主控因素的序列数据,数值模拟计算并经回归分析,得出了顺直航道圆形桥墩最大紊流范围的经验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最大紊流范围与水面流速和桥墩直径密切相关,且流速和桥墩直径越大,桥墩紊流最大范围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位于边坡地形和浅埋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的山岭隧道施工爆破振动效应和振动影响范围,验证并获得准确适用的振速理论模型,以国道317线下穿县城密集区的德格隧道为依托,利用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和回归分析对4组常用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同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与理论模型计算、现场实测结果的比较,围绕爆破振速、振动影响范围以及存在的爆破振动效应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4组常见理论模型计算拟合度在0.15~0.86之间,其中,唐海、朱传统和周同龄理论模型公式对应不同爆心水平距离、高程差时各有优势;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爆破振动影响范围比数值计算结果更接近现场实测结果;在隧道成洞区28 m范围内爆破施工引起的“空洞效应”明显,地表垂向最大振速由起爆点处的1.98 cm/s增大到了2.23 cm/s;爆心所在横切面内顺坡向一侧距离开挖中线10~20 m范围坡面上“边坡效应”显著,最大垂向振速达1.83 cm/s之后随爆心距增大而线性减小;在逆坡向一侧5~10 m范围内随高程增加将出现“高程放大效应”,因此,上述范围内的地表建筑应作为现场监测重点并做好防震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