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8,(1):60
美国最复杂、花费最大的公路工程——“大隧道”终于在去年12月31日在波士顿竣工。它把城市主干道埋在地下,避免了高架公路带来的种种弊端。 波土顿“大隧道”工程的竣工,使当地交通更便捷,波土顿市容也大大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值点处展开的一次二阶矩法讨论了土中压缩波的升压时间及其不确定性,然后研究了按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复合支护地下结构核爆设计的动力系数和等效静载的变异系数,数值结果表明,土中压缩波升压时间的不确定性,不仅与结果埋深和土参数的变异有关,而且与土参数和的均值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实桥 ,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并根据桥址场地建立了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通过对该桥桥址处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得出了桥位处的地震动参数 ,并合成了桥址处基岩人工波时程和场地土人工波时程  相似文献   

4.
含水率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指标之一.它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学性质随之而异。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5.
桥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实桥,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桥址场地建立了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对该桥桥址处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出了桥位处的地震动参数。并合成了桥址处基岩人工波时程和场地土人工波时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法、振动理论求解法与小孔扩张理论,结合九江大桥事故现场情况,研究了振动桩施工对周围地基土的影响范围。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法,模拟振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横向位移,根据位移的递减规律得出其影响范围为20m;根据振动理论,考虑振动波在地基土中的衰减因素,得出其影响范围为15m;利用小孔扩张理论,研究了孔径与地基土弹塑性区范围的关系,得出其弹性区边界,即影响范围为23m。3种计算方法所得安全距离范围在15~23m,实际施工中须综合考虑打桩速率、打桩顺序及打桩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实测结果,工程处理安全范围选用18m。事故处理平台振动下沉桩基础施工中的振动波没有引起周边环境的进一步坍塌,因此,安全距离范围合理。  相似文献   

7.
在复合地基中,为使桩与桩间土共同工作,必须调整桩土间的相对变形。本文提出在复合地基表面,基础与桩、桩间土之间设置褥垫层,通过褥垫层调整桩土间的相对变形,从而使桩土共同工作。本文通过对褥垫层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数据,说明了褥垫层对复合地基变形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分析了膨胀土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浸水使强度降低,裂隙使强度失去或降低并有积水压力,膨胀使滑面上剪应力增加降低稳定性。膨胀土边坡稳定分析不能完全按常规方法计算,提出了考虑膨胀在滑面上产生的剪应力影响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掺乳化沥青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强度与收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石灰稳定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3类常用半刚性基层中加入乳化沥青后的强度和收缩变化规律,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掺乳化沥青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微观结构和强度变化机理.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使水泥稳定碎石土的强度下降,使石灰稳定碎石土的强度增加,明显降低了3种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掺乳化沥青可以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从而使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防裂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用黄河砂子、南疆盐渍土作为桩底土进行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应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对不同压实状态下桩底土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进行拟合,建立桩顶反射速度波幅与入射速度波幅比随时间、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变化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土越密实,桩底刚度系数就越大,实测桩顶速度波时程曲线就越往下倾斜;桩底土层的分层层数和分层厚度对反射波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球形颗粒理想化最松散堆积模型, 研究了弹性条件下外加静水压力和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 对于变形问题, 外加静水压力引起的变形包括颗粒缺位体积和弹性变形2部分; 粒间吸引力引起的变形只包括颗粒的弹性变形.因此, 在粒间吸引力作用下土体的体变要大大小于等值外加静水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体变.对于强度问题,主要研究了摩擦力和咬合力.对于前者, 2种加荷方式都有作用, 但外加静水压力的作用要大于粒间吸引力的作用; 对于后者, 外加静水压力有增强作用而粒间吸引力则没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直径灌注桩套管在高频振动贯入时管端土塞效应的形成机理,采用三维颗粒离散元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贯入过程中套管内、外土颗粒的位移、速率与接触应力、土塞高度、孔隙率和土体剪应力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高频激振力越大,套管贯入深度越大,相应地管内土塞高度也越大,且超孔隙水压波动的最大幅度和幅值越大;土塞上部孔隙率较大,下部土体较密实.在高频振动贯入过程中,套管端沉入处的超孔隙水压幅值最大,同一时刻土塞内的超孔隙水压随深度增大;管内土颗粒在振动开始时以较小幅度上移;套管端部颗粒接触数目随贯入深度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多,且接触应力和土体剪应力比其他区域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土、盐渍土、红土、下蜀土、软土以及添加水泥和石灰固化后的吹填土等特殊土体表现为结构强度高、先期固结压力大,且地表土超固结比十分高,存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前期固结压力值减小的反常规现象,开展了土体结构力、结构强度和结构性土体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大量试验资料的分析,讨论了影响土体前期固结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体胶结类型、成因特点、原岩结构以及环境等因素;根据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圧缩曲线半定量地确定结构强度值;并探讨了结构力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则导致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发生改变;前期固结压力实质上是由传统定义上的前期固结压力与结构强度两部分构成;结构力即为颗粒之间形成的固化胶结连结力。最后给出了结构强度和结构性土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贯入机制,结合离散元PFC2D软件在处理大变形、非线性等问题的优势,考虑到接触黏结模型对模拟土体的优越性,建立了静压桩贯入层状黏土中的离散元模型,实现了离散元中静压桩的贯入过程;探讨了静压桩贯入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侧径向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不同桩径的静压桩贯入层状土中土体接触力链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径的增大,土层的变化对压桩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和桩侧径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同一贯入深度处均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不同土层接触力链的表现形式不同,桩端位于粉质黏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7D (D为桩径),桩端位于粉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9D;粉质黏土中土颗粒主要以径向位移为主,而在粉土层中土颗粒位移受其上下土层的软硬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回传射线矩阵法,研究均质土中半埋入完整桩在半正弦脉冲激振力作用下桩顶的频域及时域响应,并与全埋入完整桩作对比,进一步分析外露桩长、土性参数对桩顶速度导纳和反射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埋入完整桩的速度导纳有大波峰夹小波峰的特征循环,相邻大波峰之间频率差反映外露桩和入土桩的长度;桩侧土刚度越大,反射波曲线整体向下偏移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各向异性海床在波浪作用下的瞬态液化问题,采用有限元法求解RANS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及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造波,通过求解Biot多孔弹性方程获得海床瞬态响应,进而建立了波浪-各向异性海床耦合作用的二维数值仿真模型. 在完成对新建模型的验证后,基于此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波浪及海床特性对各向异性海床瞬态液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海床瞬态液化深度随波高、周期增大而增大,随海床饱和度增大而减小;当海床垂向渗透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时,海床最大液化深度随垂向渗透系数增大而减小,超出该范围时,海床垂向渗透系数对海床最大液化深度的影响不明显;海床瞬态液化深度对水平方向渗透系数的改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抗疏力固化剂可以改变土颗粒的结构,降低土微粒的界面活性,加速土壤石化的自然进程,提高土体的承载力。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BR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抗疏力固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地震波作用下水平成层场地的动力响应特征,设计并开展了水平成层场地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并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水平成层场地在时域和频域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在水平成层场地内自下而上传播过程中被放大,场地表层碎石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强于下覆软岩层和硬岩层,碎石土层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5.94;地震波从硬岩层传入软岩层时,高频成分(27~40 Hz)被吸收,低频成分(0~22 Hz)被放大,地震波从软岩层传入碎石土层时,7~27 Hz频段进一步被放大,同时,碎石土层内的地震波表现出双卓越周期特性;反应谱峰值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软岩地层在反应谱周期T0.3 s部分表现出衰减效应,在周期T0.3 s 部分,自下而上3个地层的反应谱表现出放大效应;碎石土层/软岩层分界面对地震波能量具有一定的聚集和放大作用;软岩层/硬岩层分界面对地震波的能量仅仅表现为聚集作用;在碎石土层内,地震波的能量被放大,Hilbert能量谱由单峰发展为三峰,峰值在时间轴上向坐标轴正方向发散,在频率轴上由低频向高频移动.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和波动测试试验研究了土石复合材料的压实特性与波动传播特性,表明土石复合材料是一种良好的筑路材料,认为影响土石复合材料的压实特性与波动传播特性的因素有含石量、含水量等;而含石量在40%~60%,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附近时,土石复合材料有具有良好的压实和波动传播特性.本试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土石复合路堤的快速波动检测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岩溶路基注浆质量电磁波CT检测标准,对南广铁路岩溶路基试验区段的64个剖面进行了电磁波CT测试,对粘土层、卵石土层和溶洞等地下介质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的差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注浆合格的岩溶路基中,粘土层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的差值均小于0.1 dB/m,卵石土层约为0.20 dB/m,溶洞均大于0.4 dB/m,且主要分布在0.6~1.2 dB/m之间;南广铁路岩溶路基电磁波CT检测注浆合格标准为:卵石土层和溶洞注浆前后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值分别大于0.2和0.4 d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