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了指导轨道交通车站周边交通接驳设施的配置,利用聚类法划分轨道交通车站类型:考虑车站客流吸引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及客流特点等因素,将车站按用地性质分为居住型、商业型、均衡型、大型公共建筑型和枢纽型车站;考虑到周边开发强度、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及车站所在区位特点等因素,将车站按区域特性分为市区站、郊区中间站和郊区末端站。以北京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进行了车站分类的应用及验证。针对每种类型车站的特点,考虑各类出行方式的交通特征和需求,研究制定了交通接驳设施的配置策略,并对各类交通接驳设施给出了配置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标准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明确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特征。在总结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长株潭4个既有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和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速度目标值作为功能层次划分依据,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划分为高速城际线、快速城际线和普速城际线三类。同时,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合理站间距,对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重叠区域划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划分方法大多未考虑相邻车站间的重叠区域,导致车站客流预测值偏大。为了提高车站客流预测的准确性,考虑中间站、首末站、换乘站,针对不同相邻车站类型提出客流分配量计算公式。基于此构建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重叠区域划分模型,并采用日本东京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数据标定模型参数。最后,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安亭站及相邻的兆丰路站和汽车城站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精确度为78.6%。指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在于上海市与东京都的差异以及交通小区数量过少。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发展需要,轨道交通网络必须适应城际间高频次、快速化的出行需求,从高覆盖率走向高服务效率,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组织利用。从分析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入手,即顺应空间外拓、城乡一体、枢纽型网络城市,总结取得的成就和不足。重点提出加快湾区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快线A的规划建设,里程规模分别超60 km和400 km。创新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间的衔接组织,实现三网深度融合,满足广州在大湾区、都市圈、市域等不同层次轨道交通出行需要。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外围向心的通勤交通比例高、中心区交通压力大,因此都市圈通常采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首先结合伦敦、纽约、东京都市圈案例,分析轨道交通对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广佛都市圈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4个层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从枢纽规模与布局、网络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车站开发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散布局的轨道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适合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最后,针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快线采用地下线路形式穿城、如何实现"四网合一"、枢纽空间的规划预留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是枢纽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机场地面交通系统建设存在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不高、轨道交通客流效益不理想、盲目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问题。通过分析机场功能定位、客流分布,研究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式的匹配性与适应性,以及机场轨道交通线路与客流腹地的连接布局和运营组织模式。研究认为,枢纽机场应当建设功能匹配适用、布局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先考虑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审慎决策引入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线路应连接覆盖机场主要客源地,并与整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便利的衔接换乘关系,通过干支结合、快慢组合的运输组织方式,适应航空旅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站台客流拥挤、服务效率低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本文从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两个角度重点对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上的乘客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在乘客个体行为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高峰和平峰时段乘客个体的步幅、步速、步频等属性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建模分析;在乘客群体行为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出站乘客流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以及针对乘客候车区选择特性分析建模。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乘客行为规律及模型,为地铁车站根据自身类型进行客流组织和站台服务设施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世纪大道站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与东方路、张杨路的交界口。为充分体现城市轨道交通方便为民的宗旨,提出了轨道交通6号线世纪大道站以地下一层的形式,横跨世纪大道(即将原东方路站、张杨路站地下一层的部分站厅改建成6号线车站的站台)并与轨道交通2号线东方路站、4号线张杨路站及9号线车站形成“丰”字型的换乘车站(见图1)。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轨道交通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交通节能潜力较大. 本文在分析行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相关度分析法对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专线以及客货共线铁路的能耗组成以及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重要度进行定量分析. 结合行业统计数据,确定分析指标并得出分析结果. 研究认为:轨道交通总能耗构成分为机车运行牵引能耗和车站设施能耗两部分. 机车运行牵引能耗的大小对决定客货共线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的能耗起较大作用;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而言,两个因素的重要度相差不大. 不同因素对轨道交通能耗的影响重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换乘车站作用,最大程度实现旅客出行无缝衔接,研究区域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行车因素对乘客换乘的影响。在分析换乘系统设备设施布置和流线组织冲突基础上,提出车站换乘工作组织的评价指标,并以成都市犀浦站为实际案例,使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犀浦站内城际铁路与地铁的同站台换乘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不同行车因素情境下乘客换乘过程及评价指标的仿真实验分析,找出换乘环节中的瓶颈环节,提出适应行车因素和乘客换乘需求的犀浦站同站台换乘优化方案。所提出的考虑行车因素的行车客运一体化车站仿真模型及分析方法能够为区域轨道交通体系下车站的换乘组织、行车作业和客运作业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际铁路与市域快轨在决策体系和功能技术上的现状背景,分析深圳、香港两地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实践案例,旨在提出统筹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的决策支持框架。从出行人性化、空间相契合、经济可持续三方面阐述正确处理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关系应考虑的三方面因素。进而提出涵盖车站、线路、土地利用、周边接驳、投融资等方面的规划决策分析框架。强调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的功能要落实在都市圈的空间规划上,通过全程旅行速度来控制速度目标值的实现,进而确定车辆选型、供电制式、站间距等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轨道建设初期其站点合理的布设尤为重要,本文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建立了轨道交通站点布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依据基于AHP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备选站点得分,来全面、高效地评判各站点布设的优劣,从而在各备选站点中选出最为合理的进行布设或对现有的站点进行影响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恒 《城市交通》2010,8(4):23-32
路网结构是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获取国内外69个铁路客运枢纽地区的卫星图片,对其路网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结构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路网密度、支路比例等方面。结合这些差异以及实地调查经验,指出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结构存在的问题:整体路网密度不高,路网级配不合理;新改建车站设计时过于重视进出站匝道的作用而忽视支路;铁路客运站集散交通汇入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设计不精细;疏散模式较为传统,周边轨道交通不发达。最后,对国内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设计提出了提高路网密度、增加支路比例、精心设计流线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功能布局规划确定轨道交通发展的基本框架,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发展协调决策的重要基础。实际规划中亟须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及编制规范性。以城市与多层次轨道交通互动发展为主线,结合相关规范要求,提出轨道交通功能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包含制定总体目标、构思联系走廊、拟出概念架构、协调层次布局、形成功能方案等五个方面。以深圳市为例,说明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功能布局规划要点,归纳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轨道交通功能布局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产业关联度在城际轨道交通分布模型中应用,将两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参数加入到交通分布模型中,提出交通小区间产业关联度的灰色理论计算方法,改进系统平衡模型。提出基于产业关联度的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并以沪杭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上海现状市郊轨道交通线路特征的基础上,从运送速度和舒适度两方面,指出现状市郊轨道交通难以适应未来上海大都市长距离城际出行需求。通过国际实证研究,分析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主要功能,总结国际大都市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可达、舒适的三大特征,以及直达市中心、穿越市中心和市中心外围换乘三种线网构架。最后,提出上海大都市范围及其3个交通圈层,以及上海大都市的双层次轨道交通线网和“一环八射”的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构架。  相似文献   

17.
周华庆  杨家文 《城市交通》2018,(1):17-22,1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和区域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城际社会经济要素加速流动背景下,区域公共交通成为促进区域融合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梳理跨市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两类区域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归纳实践中存在的权属不清、行政壁垒、利益矛盾和盈利压力等问题,进而从法规制定、治理平台建设、经营权转移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引导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滕海生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111-114,11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关系到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线路设施配置的科学性和线网服务的有效性,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及城市形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考虑线路走向、线网规模、车站设置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线网几何形态方面在网络化运营状态下分析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征,并以天津市地铁与日本东京地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交通系统布局以空间布局以及内在的空间组织为基础,空间组织思维始终是交通系统规划布局的核心。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乃至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重点已逐步转移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然而,在重视轨道交通自身网络化布局、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交通系统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机械式、偏重形态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思维,忽视、弱化了轨道交通布局对空间组织效能的提升作用。通过揭示现实存在的轨道交通线网与空间组织脱节的问题,基于交通与空间协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应把握的空间组织思维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