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土工格室植被护坡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质路基边坡植被护坡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土工格室内草本和木本植物根系加筋土体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植物防护技术--土工格室柔性护坡挡墙.给出了土工格室植被护坡设计计算方法,并在济莱高速黄土高边坡防护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公路边坡的绿化防护是谋求自然环境保护、形成道路景观、缓和交通公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植被护坡机理出发,对多孔型绿化混凝土边坡绿化防护技术和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从植物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被的水文效应两方面分析了植被对边坡的防护作用,明确植被护坡的机理;针对多孔型绿化混凝土,分析了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孔型绿化混凝土的孔隙率、强度等随骨料粒径、粘结材料用量和水灰比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孔隙内环境改造方法和植物营养元素供给方式。通过以上研究给出了多孔型绿化混凝土材料选用原则和工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边坡植被生长特征及其护坡模式的优化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植被护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更少。以边坡为研究对象,以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为研究重点,采用PLAXIS 3D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分析植被根系形态、植物根系密度、植被生长位置三大因素对自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水平型根系植被对边坡的加固效果最好;根系密度与边坡的稳定系数成正比;植被生长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F_(坡顶)F_(坡脚)F_(坡中)F_(全坡均布)。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植物生态护坡前期工作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对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进行使用,可以在坡面浅层防护的过程中恢复生态。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进度,一般情况下是进行全年施工,然而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在灌木生长和草种设置的过程中往往具有周期性,尤其是在边坡上进行植物的种植,由于养护的过程中手段较少。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与原生态相较为接近,植物的根系生长会直接影响植被边坡的护坡效果以及景观性。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植被混凝土在绥正高速路线边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我国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对于不同方法以及不同地区条件,植被的选择也不同,并且植被护坡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发挥植物稳定边坡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实现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土裸露边坡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总结了黄土边坡坡面防护技术的重要研究成果,梳理了坡面工程防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与不足,分析了固化黄土的抗剪强度、水稳特性等护坡性能与效果,展望了黄土边坡坡面防护技术未来的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坡面工程防护技术包括圬工防护技术、骨架结构防护技术、土工格室柔性防护技术等,发展历程为圬工作业逐渐精细化,含细分框格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边坡植被防护技术一般从植被天然护坡效应、植生措施、植物选取搭配开展研究与应用,但由于忽略黄土本身较强的水敏性与较差的土壤肥力,导致坡面植被后续生长乏力,无法单纯依靠植被本身进行坡面防护;不同固化材料处理条件下黄土的护坡性能与效果各有特点,尤其生物胶与纤维可在生态效应和长期稳定性方面起到积极协同作用,使得胶-筋固化黄土表现出优良的抗侵蚀效果和土水保持能力,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明确工程结构、植被、固化黄土一体化的综合生态护坡技术是边坡防护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应将固化黄土防脱技术、生态材料修复技术、边坡防护安全生态监测系统、护坡时效性评估方法以及植物搭配景观设计等方面作为...  相似文献   

7.
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发展和植被护坡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公路交通运输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对公路的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公路边坡的绿化防护是谋求自然环境保护、形成道路景观、缓和交通公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研究在发达国家进行得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国内关于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植被护坡是公路边坡绿化防护的最基本形式,了解其护坡机理将有助于提高植被护坡的设计和维护质量,保持其持续良好的护坡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吕梁某高速公路特殊的岩土条件及气候条件导致边坡土体不断溜滑的现状,及护面墙、混凝土喷防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采取生态袋护坡技术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并详细介绍了生态袋护坡方案的护坡机理、系统组成及施工工艺流程。由生态袋形成的新的护面结构能够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环境,能够快速恢复植被、绿化边坡,美化环境。生态袋护坡方案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  相似文献   

9.
三维植被网在路基防护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植被网技术综合了土工网和植草护坡的优点,分析三维植被网护坡的机理,总结三维植被网的施工技术,使其在路基边坡防护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的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公路建设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升路域植物保护水平,针对路域植物保护自然理念贯彻不足、技术选择不多等问题,将“近自然保护理念”引入公路建设,构建路域植物近自然保护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并以云南小磨高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实践证明,小磨高速建设过程中有效保护了森林19.7公顷、珍稀植物3 600余株,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1)路域植物近自然保护应贯穿公路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阶段,体现整体性、自然性、生态性、节约性四大特征;(2)应从生态选线、植物群落重建、生态边坡修复和土壤种子库利用等方面推进近自然设计;从主动施工保护、近自然地形处理、表土利用和土壤基质修复等方面推进近自然施工;从植物群落监测和保护宣传等方面推进近自然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系统研究日渐引起公路部门的重视,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采用了生态防护。本文详细介绍了客土喷播防护技术的特点,针对在信南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中的具体应用,从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对植物生长情况,做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提出客土喷播施工方法的适用条件、植物种类选择及用量等。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满公路(301国道)黑龙江境内海林至亚布力段为研究区,利用测钎法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边坡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提出相应的边坡防护措施,建立以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为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有效防治高速公路边坡引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15.
渗漏水是公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排水体系设计施工缺陷是造成渗漏水的根本原因。文章对公路隧道防排水体系设计施工缺陷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十八大报告中,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均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摆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保护的实施,对改善公路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保障行车安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公路边坡类型、植物护坡原理、设计原则及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公路边坡的防护及生态保护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挂牌岭隧道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隧道的设计理念是安全、环保,尽可能少的破坏原始地貌,一般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为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可靠,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丹通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挂牌岭隧道监控量测的施测方法,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综合分析监控量测,从而及时调整隧道的支护方案,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岩石边坡绿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面广。喀斯特(KST)灌木护坡技术绿化法在贵州高速公路运用尚属首次。鉴于此,结合都新高速公路边坡施工的喀斯特(KST)灌木护坡技术绿化,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方案、护坡原理、施工中的消耗量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在紧邻既有线旁进行爆破施工,既要保证既有线的设施和运行安全,又要控制好岩石爆破碎裂程度,同时保证坡度和坡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结合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实践,介绍既有线旁路堑施工的控制爆破设计、施工方法及钢管排架防护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