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对现有Reynolds方程的气穴边界进行了评述。鉴于进动挤压油膜与普通滑动轴承有着不同的运转情况和气穴特征,给出了求解其油膜压力分布的蒸汽气穴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挤压油膜压力分布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挤压油膜有较大的负压存在,且当转速不断升高时,最大负压值基本维持在蒸汽压的水平。这说明现行采用类似静载普通轴承的理论分析方法,即按空气气穴和负夺压置零的边界条件求解压力分布是不妥的。寻求新的理论模型。本文将为建立新理论方法提供依据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减振控制效果,对铅挤压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说明铅挤压阻尼器性能稳定,是一种优秀的耗能减振装置.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对铅挤压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的各种工况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分析,得到了铅挤压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网架中布置的合理位置.同时在铅挤压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条件下,研究了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倒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在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情况下,减振系统更能够提升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倒塌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阻尼器用于结构减振的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Bingham恢复力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用于结构减振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根据磁流变液体阻尼器连续可调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它的简化求解方法.为了验证所建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编制计算程序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控制策略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粘阻尼弹簧阻尼器特性的试验研究.对阻尼器不同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塞孔径的增大,阻尼器的损耗因子和阻尼比减小,共振频率增加.阻尼器安装框架的固有频率尽可能高,以减少其对系统的影响.粘阻尼弹簧阻尼器性能的试验结果为提高减振性能提供了依据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阻尼器在结构尺寸受限时的输出阻尼力,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对象,研究了内置磁流变阀结构对磁流变阻尼器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改进传统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结构,将磁流变阀内置于阻尼器内,设计了一种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阐述了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阻尼器的磁路进行了简化,并利用磁路欧姆定律对其进行了磁路分析;根据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阻尼器的电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电流下液流通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情况;结合阻尼力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验证阻尼器设计的合理性,搭建试验台对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外界激励与速度变化对输出阻尼力影响较小,内置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能在不同工况下输出稳定的阻尼力;输出阻尼力与阻尼可调系数近乎线性随励磁电流增长;当电流为1.2 A时,输出阻尼力高达7.521 kN,阻尼可调系数可达9.7。可见,内置磁流变阀结构可在受限体积下有效延长阻尼通道长度,使磁流变阻尼器输出较高的阻尼力,且具备较宽的阻尼可调范围。   相似文献   

7.
整车模型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七自由度整车模型的半主动控制。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策略,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且和主动控制、被动控制的整车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在不同频段采用不同的加权系数。结果表明,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整车模型的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无明显恶化,说明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控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阻尼可控器件,通过调节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可以灵活改变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从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指出了振动半主动控制对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要求,分析了阻尼器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响应时间试验系统。经测试。阻尼器连同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输出精度高等特点,能满足一定频率范围的半主动实时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及控制电流逆模型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正弦及余弦型魔术公式,基于骨架曲线与滞回分离的建模方法,建立改进的磁流变阻尼器动态阻尼力模型;采用基于Sobol序列的差分-禁忌混合优化算法对阻尼力模型进行参数识别,构建包含激励特性及控制电流参数的通用数学模型;在试验测试及正向模型基础上,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建立阻尼器控制电流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正逆模型均能够有效表征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行为及滞回特性;改进魔术公式模型在不同激励特性及电流工况下的平均百分比误差在3.4%附近变化;逆向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控制电流误差均方根值为0.086 9~0.1171 A;经过控制电流逆模型与阻尼器正向模型串联模型计算的预测阻尼力误差均方根值为阻尼器最大阻尼力的5.6%;通过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器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适用性,能够改善座椅悬架系统振动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两种常用类型边界约束条件对三约束层对称剪切型粘弹阻尼器动力参数-复合刚度和耗能因子的影响,推导出了对应于不同边界条件下粘弹阻尼器复合刚度和耗能因子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原则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磁流变阻尼器,计算了阻尼器的磁通量等参数.制定了试验方案.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被动控制器件,以拉索为试验对象,进行了磁流变阻尼器在人工激振下的试验和简谐激振下的试验,给出了试验结果.并探讨了阻尼器在不同电流输入时的减振效果,研究了不同索力和不同电流输入时磁流变阻尼器对拉索模态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抗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较广的粘滞阻尼器的抗震动力分析方法,利用目前桥梁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的M IDASC 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没有减震装置和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的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通过时程分析,证明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苏通长江大桥使用的特大阻尼器的设计、研究和生产制造过程,接着详细介绍了该特大阻尼器的静压测试、满冲程测试、慢速压力测试、限位装置测试、频率反应测试和抗风疫劳测试等8项测试。分析和试验都证明了苏通大桥的主桥减振限位阻尼器设计理念先进、测试和鉴定严格,阻尼器在未来的大桥性能顸估中表现完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型的拉索式旋转电涡流减震系统,该系统由惯容器、弹簧和阻尼单元组成. 为验证该减震系统的减震机理,建立了装配阻尼器的单层框架力学模型,分别进行了单层框架、导体盘为5 mm铜板、10 mm铜板、5 mm铁板、5 mm铜板与5 mm铁板复合时的惯容器和不同材质的导体盘在10、20、30、40 mm气隙下带电涡流阻尼器的振动测试,以分析导体盘与永磁体间的气隙大小、导体盘材质和导体盘厚度对阻尼器附加阻尼比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铜板后附加铁板,阻尼增加至铜板的1.9倍、铁板的1.4倍,可最大化增加阻尼;气隙是影响电涡流阻尼的关键因素,当气隙增大时,阻尼比会迅速减小,调节气隙大小是改变结构附加阻尼比最有效和最容易的方法;阻尼器提供的阻尼比最大可达15.40%,证实了该阻尼器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精镗孔液膜阻尼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精镗孔采用液膜阻尼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更换轴套的宽度和液膜间隙得到了同尺寸的阻尼器,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阻尼器结构尺寸,提高加工质量,最佳减振效果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逆向模型,该模型含有4个输入神经元、1个输出神经元和15个隐层神经元.利用Bouc—Wen修正模型数值仿真生成数据,然后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OBS策略对逆向模型的结构进行训练和修剪.最后,将所建的磁流变阻尼器逆向模型应用于1/4车悬挂模型中,进行半主动控制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和优化的逆向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所需电流指令,应用于半主动控制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精镗孔浓膜阻尼系统进行单自由度仿真分析,得出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响应振幅达到最小值.并对最优参数阻尼器的工作可靠性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阻尼器工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及解决方案.有利于浓膜阻尼技术在精密孔加工中的推广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精镗孔采用液膜阻尼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更换轴套的宽度和液膜间隙得到不 同尺寸的阻尼器,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阻尼器结构尺寸,提高加工质量.最佳减振效果 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斜拉桥结构的计算模型,选用粘滞阻尼器作为降低结构地震反应装置,确定两种粘滞阻尼器的布置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在主梁和主塔横梁间以及辅助墩间设置纵向阻尼器的方案为最佳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用于结构地震响应控制的调质阻尼器的参数确定准则,即通过数值搜索法,使得结构-调质阻尼器系统中结构的正规化稳态频率响应幅值的极大值最小,基该准则,给出了调质阻尼器最优参数的选用表格,选用了60条地震波,统计分析了调制阻尼器对不同时期和阻尼比的结构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