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因此,深化对以人为本价值本质的认识,科学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这是自觉践行以人为本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河北省也开启了沿海混省建设的新征程.秦皇岛市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政府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以构建富庶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新秦皇岛为总目标,全面推进以实力、活力、魅力、竞争力为标志的沿海强市建设。同时提出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新媒体以其自身的虚拟化、延展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快速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性和目标指向性,在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创设健康和谐的新媒体环境,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拓宽学生信息获取的容量与渠道,构建和谐健康的精神家园,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对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以人力资源理论为导向,拓宽引进渠道,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开发,构建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激励、开发和评价等四大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基础,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需要人类的理性,需要重新审视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在生态失衡的今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企业的和谐.也就没有企业的发展。近年来,绍兴市公交集团公司以构建“和谐公交”目标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建立和谐劳资关系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促和谐、以管理促和谐、以文化促和谐.实现了职工权益与企业繁荣进步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和谐必须是发展中的和谐.这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和谐必须在发展中实现;发展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其次,科学发展必须是和谐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离开和谐谈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从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看,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看,只有和谐的发展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应从青少年的和谐教育抓起,突出青少年的主体性,强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谐性,建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关系,建立健全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长效机制.以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的青少年,应当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具体地说,就是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省委书记、省人大委员会主任张春贤在时任交通部长时也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衡桂高速公路是我省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在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和谐社会”内涵,坚持建设“和谐衡桂”理念,切实谋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科学管理促进衡桂高速公路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甘肃省自然经济状况入手,利用近几年省内外高等教育招生方面的一系列数据,深入分析了甘肃教育现状及原因,并阐述了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了构建和谐甘肃、实现教育公平应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教育应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自我,以健康、公平、向上的文化教育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校园的支撑。面对日益增长的校园纠纷,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已不能适应高校办学发展的需要。建立高校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既可以有效化解和预防高校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校园纠纷,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政策调解、依法调处、以德化解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可以在高校中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德育”理念的提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建设本质的要求。文章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解读和谐德育,剖析其中蕴含的辩证法因子和内在规律性,进而对当下高校和谐德育建设提出对策,努力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指高校学报通过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实现永续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报编辑部内部环境的和谐、学报与主办高校关系的和谐、学报与社会的关系和谐。高校学报编辑部建立科教编一体化的新体制和自然运转的新机制,可实现高校学报内外部环境的和谐,从而保证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面临着种种问题.如:慈善组织身份之困、慈善事业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不相适...  相似文献   

17.
对现实的人、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社会问题的关注,是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思想起因。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并主要是从对现实社会与历史的批判研究中获得经验材料,从对前人的哲学观点社会历史意义的批判性考察中获得理论进步的。“改变世界”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目的和理想。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不同于一般地抽象谈论实践精神的关键点在于来自社会实践的全部理论,以将其付诸社会实践为目的。综合性与整体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以及人道性与人文性,是本真精神观照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是人道性和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在当代的回归与弘扬,本文对此作了详细诠释。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是民主法治的教育、公平正义的教育、诚信友爱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安定有序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德"、"礼"为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把"性相近,习相远"视为仁政、德礼教化的理论基础,强调重德礼、轻政刑,反对不教而诛。道德教化是一种精神的约束和激励力量,它是调节以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诸种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稳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手段。孔子的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并维系其可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核心。不同的群体有各自的群体意识和利益,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必须正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并建立有效的机制加以协调解决,以实现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