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建立树突状细胞(DCs)体系,并用氯化锂(LiCl)和PKF118-310干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Cs中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BALB/c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使用OVA联合氢氧化铝构建哮喘模型,并用LiCl和PKF干预小鼠,干预结束后收集标本,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情况;ELISA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及血清总IgE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LiCl组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和促增殖能力明显弱于PKF组DCs(P<0.05);(2)LiCl组DCs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KF组,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3)动物实验中,与哮喘组相比,LiCl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低,而PKF组与此相反(P<0.05);(4)肺组织病理表明,LiCl组肺部炎症程度最轻,PKF组最重(P<0.05);(5)LiCl组小鼠BALF及脾脏中IL-4水平最低,IFN-γ水平最高;PKF组与此相反,哮喘组介于两者之间(P<0.05);(6)各组小鼠血清中总Ig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E显著升高(P<0.05);LiCl组总IgE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和PKF组(P<0.05);(7)LiCl组肺组织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各组(P<0.05),PKF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哮喘组和PKF组之间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LiCl和PKF118-310可通过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而改变哮喘严重程度,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对宫颈鳞癌SiHa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本实验前期构建的稳定高表达Sox2的SiHa-Sox2细胞及对照组SiHa-EGFP细胞中Sox2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Sox2对SiHa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Wn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稳定表达Sox2的SiHa-Sox2细胞中S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SiHa-Sox2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强;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β-catenin表达上调。结论 Sox2通过上调β-catenin的表达激活Wnt信号通路,使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强,从而促进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RNAi方法沉默肾上腺髓质素(ADM)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对骨肉瘤成骨终末分化的影响。方法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DM siRNA转染骨肉瘤细胞系F5M2后,β-catenin在0、48、72h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DM siRNA对F5M2细胞中β-catenin、GSK3β及其磷酸化蛋白的作用。HE染色观察ADM siRNA处理前后F5M2细胞形态的变化。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骨钙蛋白(OCN)的表达情况,了解ADM siRNA诱导F5M2细胞成骨终末分化的作用。结果 RNAi靶向敲低ADM的表达后,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法观察到β-catenin蛋白从胞质逐渐向胞核内转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M siRNA使磷酸化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而磷酸化GSK3β表达升高。ADM siRNA作用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形态向良性分化,ALP染色加深,OCN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沉默ADM基因表达能诱导骨肉瘤细胞F5M2中β-catenin的活性增加及向核内转移。体外实验中,ADM siRNA通过活化β-catenin通路诱导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卵巢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组织和卵巢癌细胞株(CAOV3)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CXCR4shRNA转染后卵巢癌CAOV3中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CXCR4shRNA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XCR4基因沉默对卵巢癌细胞侵袭性的作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XCR4shRNA转染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和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CXCR4在卵巢癌组织和CAOV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转染CXCR4shRNA可有效抑制CAOV3细胞中CXCR4mRNA和蛋白表达;CXCR4基因沉默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侵袭性;同时明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CTNNBI、C-MYC、MMP-9和CD44以及EMT相关基因SLUG和Vimentin的mRNA表达。结论 CXCR4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卵巢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组分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关键组分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90例人乳腺癌组织中Her2、E-cadherin、β-catenin以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表达正常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27.3%)显著低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75.0%);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Cyclin D1过表达率(83.3%)显著高于β-catenin正常组(40.7%).Her2阳性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73.5%)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19.6%).当Her2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同时存在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 在一些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并且其异常表达与Her2的阳性表达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能够协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因子β-连环蛋白抑制基因2(DACT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以神经胶质瘤细胞U87、U251、A172和SHG44为研究对象,5-Aza处理后RT-PCR检测细胞中DACT2基因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法(MSP)检测细胞中DACT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ACT2蛋白表达;构建过表达DACT2的U87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标记物E-cadherin、Vimentin、MMP2及Wnt/β-cadherin通路蛋白active-β-cadherin、p-β-cadherin和totalβ-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 5-Aza处理后4株细胞中均观察到DACT2基因表达,而未处理的U87和U251细胞中无DACT2基因表达,A172和SHG44细胞中DACT2有微弱表达。U87和U251细胞中DACT2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而A172和SHG44细胞中部分甲基化。U87和U251细胞中DACT2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A172和SHG44细胞(P<0.05)。转染pcDNA3.1-DACT2载体后,U87细胞中DACT2表达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DACT2的U87细胞构建成功。过表达DACT2能抑制U8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迁移并阻断Wnt/β-catenin通路激活(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DACT2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外源过表达DACT2能够促进胶质瘤细胞U87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DACT2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①观察液压性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②分离脑损伤室下区Nestin /GFAP 共存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分化鉴定。方法①用液压冲击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1、3、5 d,1、2、3、4、6、8周)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类型。②分离液压损伤SD大鼠室下区Nestin /GFAP 共存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传代,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室下区免疫荧光染色: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前脑侧脑室SVZ区出现神经干细胞,主要集中在外侧壁上部和上角,其他部位及三脑室的SVZ区有少量神经干细胞。脑损伤模型组脑损伤24 h后,和正常组相比,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阳性表达在3 d后逐渐达到高峰,持续1周。②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GalC阳性、β-tublinⅢ阳性和GFAP阳性。结论①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可诱导室下区表达Nestin和GFAP,Nestin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并且具有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室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都对脑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②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后分离的室下区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TGF-β1对成人骨髓CD105~+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研究TGFβ1对骨髓M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ACS磁珠分选CD105+细胞;FACS检测其免疫表型;诱导分选的CD105+细胞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VonKossa染色及RTPCR检测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观察TGFβ1对分选出的CD105+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诱导后的脂肪细胞CD105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TGFβ1对CD10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人骨髓来源的CD105+细胞体外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在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加入1~50ng/mLTGFβ1后,成脂诱导体系中无脂肪细胞出现;在向成骨诱导过程中,加入20ng/mLTGFβ1后,钙化基质沉淀明显降低;在脂肪诱导体系中,MTT染色检测显示TGFβ1对CD105+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结论TGFβ1抑制成人骨髓源CD105+MSCs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在向脂肪诱导过程中,TGFβ1促进M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低氧促进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内β-catenin积聚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氧对星形胶质细胞内β-catenin积聚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昆明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培养12h和24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Wnt通路相关蛋白Wnt3、Wnt3a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通路中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氧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存在Wnt3的表达,低氧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Wnt3的表达无影响(P>0.05);常氧和低氧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均不存在Wnt3a表达;低氧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p-Akt和p-GSK-3β蛋白水平(P<0.05).结论 低氧通过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p-Akt蛋白和p-GSK-3β蛋白水平促进β-catenin积聚.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花萼海绵诱癌素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花萼海绵诱癌素(CA)在成神经瘤细胞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N2awt),给予CA处理,或同时给予50μmol/L Mel处理,用免疫荧光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32P-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GSK-3活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Ser9-GSK-3β和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Ser9-GSK-3β/GSK-3β的比率。结果①CA可在N2awt细胞使tau蛋白在Ser396/404位点和Ser198/202位点过度磷酸化,同时伴有GSK-3活性升高和P-Ser9-GSK-3β表达水平降低。②Mel对CA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Mel同时对抗CA诱导的GSK-3活性升高和P-Ser9-GSK-3β表达水平降低。结论Mel可减轻CA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内P-Ser9-GSK-3β的表达水平和改变GSK-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脂肪干细胞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联合差速贴壁法获取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2周、4周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采用Lenti-BDNF-GFP重组慢病毒液和Lenti-NT-3-RFP重组慢病毒液转染第3代脂肪干细胞,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值,按照最佳感染复数值感染脂肪干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向成骨方向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呈阳性。Lenti-BDNF-GFP重组慢病毒液和Lenti-NT-3-RFP重组慢病毒液转染脂肪干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值为100,感染时间72 h,共转染组BDNF和NT-3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稳定高表达。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这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过程中神经因子分泌数量少和半衰期短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鼠来源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化能力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来源脂肪干细胞,为后续实验选取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切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利用酶原消化合并差速贴壁的方法获得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增殖特征,测定其生长曲线,进行冻存复苏实验。第3代细胞在成骨诱导液作用下向成骨方向分化,进行Ⅰ型胶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使用成脂诱导液诱导其向成脂方向分化,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获得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经成骨诱导液培养后,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Ⅰ型胶原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经成脂诱导液培养后,表现出脂肪细胞特性,油红O染色后,胞浆内可见脂肪滴。脂肪干细胞在液氮中冻存2个月复苏后,其生长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没有明显降低。结论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获得的细胞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后期运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组织损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 PKM2)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KM2对ICC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化(EMT)的影响。方法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CC组织中PKM2的表达,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PKM2的表达,观察其对IC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EMT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PKM2在ICC组织中高表达(P<0.05)。体外实验显示,PKM2基因沉默在体外抑制了I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KM2-RNAi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152±9.63)显著低于空白组(351.5±17.6)及对照组(333.1±21.3)(P<0.05)。转染组的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空载(Mock)及对照组(Control)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96.0±7.1)、(185.5±11.3)、(197.1±17.2)(P<0.05)。其具体机制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进而抑制EMT相关通路。结论胆管癌组织中PKM2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KM2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调节EMT,进而调控ICC细胞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大鼠垂体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变化,探讨垂体对CSA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CSA模型,模型成功后取垂体组织,提取总RNA,用全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信号通路分析差异基因在信号通路上的富集程度、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总数为321个(|fold change︱>2,P<0.05),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03个,下调的有118个;富集的GO功能共有1 294条,涉及对细胞间信号转导活性的调节、神经细胞功能的调节、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调节、血管形成的调节以及调节内膜系统、细胞周期等;参与调节的信号通路共有145条,包括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转导通路等。结论垂体对CSA的调控主要通过对炎性刺激、免疫调节、椎动脉功能及内膜系统等的调节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GS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DNMT1在低分化程度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高,β-catenin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MT1、β-catenin和P-GSK-3β的活性改变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员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鉴定。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样品中的PBMSCs,利用集落形成率分析动员兔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的神经元分化能力进行体外诱导鉴定。结果动员后的PBMSCs原代培养24h后,可见较多短梭形及多角形贴壁细胞,3~4d后出现集落样生长,传代培养的PB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未动员的外周血样品中的贴壁细胞少,集落形成少,且易老化,无法传代。集落形成率实验显示,动员后的PBMSCs在每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2.8~10.8个;而未动员组PBMSCs仅有0~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BMSCs经神经诱导7d后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元特性核蛋白(NeuN)染色阳性。结论动员剂可提高兔外周血中的PBMSCs含量,所获取的PBMSCs具备神经元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基因在HeLa细胞增殖及耐药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hRNA技术干扰LGR5表达,构建LGR5干扰(shLGR5)的HeLa细胞,并设对照组(shCon)。采用细胞计数、平板克隆以及MTT实验观察shLGR5对HeLa细胞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GR5、β-catenin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LGR5干扰的HeLa细胞系;与shCon组相比,shLGR5组细胞生长速度及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hLGR5组与shCon组HeLa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扰LGR5抑制HeLa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论 LGR5基因在HeLa细胞增殖及耐药性中有重要作用,且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及β-catenin在人不同分化程度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不同病理分级人骨肉瘤组织(高分化14例,低分化19例)及10例骨软骨瘤组织石蜡切片中的ADM、总β-catenin(T-β-catenin)及磷酸化β-catenin蛋白(P-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ADM在骨肉瘤细胞质内表达,在高、低分化骨肉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8/14)和100%(1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在高分化骨肉瘤中,T-β-catenin在胞质胞核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而在低分化骨肉瘤中,T-β-catenin仅在胞膜上胞质内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4.7%(18/19);T-β-catenin在不同恶性程度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P-β-catenin在骨肉瘤细胞质内表达,在高、低分化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5/14)和78.9%(1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ADM与P-β-catenin(r=0.424,P=0.025<0.05)之间有相关性,ADM与T-β-catenin(P=0.078>0.05)、T-β-catenin与P-β-catenin(P=0.052>0.05)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DM、P-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的高低以及总β-catenin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表达差异可作为判断骨肉瘤组织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为进一步研究ADM与β-catenin在骨肉瘤的关系及对骨肉瘤细胞分化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探讨其分化潜能.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HE染色和CD34、CD4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细胞学鉴定;应用体外成骨与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体外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兔BMSCs,HE染色显示细胞均一性好;CD44强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诱导成骨结果显示BMSCs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ALP染色阳性;成脂诱导结果显示BMSCs具有较强的成脂活性,油红"O"脂肪染色阳性.结论 BMSCs体外具有潜在的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胆固醇诱导的人肝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细胞L-02并将其分为3个组,即胆固醇作用组、PDTC 胆固醇作用组和对照组,分别作用细胞48 h。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培养液中CRP含量,比较有无PDTC作用下CRP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胆固醇能显著诱导人肝细胞C反应蛋白的表达(P<0.05),且其诱导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加入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胆固醇诱导人肝细胞CRP基因表达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CRP表达量下降,提示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胆固醇诱导CRP基因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