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出行前交通诱导决策系统的设计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公交出行策略和个体机动车出行策略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公交和个体机动车等效出行时间的静态博弈模型,模型与出行者的出发时刻和优化出行路径的路段集相关.采用枚举的方式,将出发时刻离散为间隔1 min来对出行前不同出行方式决策博弈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提出的出行前交通诱导决策博弈模型可实现对出行者进行出发时刻、出行方式、出行路径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以单个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构造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了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联合选择行为.模型以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和出行链模式选择子集的组合为选择集,描述了在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工作活动属性影响下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型联合选择行为,能准确刻画两个选择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完成模型标定.研究表明,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选择之间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出行者性别、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交通工具、工作活动作息时间、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是重要影响因素.当上述因素发生改变时,出行者会优先调整其出行链模式而非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出行者的感知差异对组合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的影响,将出行效用无差异阈值引入出行者的决策过程中,建立了Nested Logit客流分配模型。模型将出行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层级,出行逻辑为出行者先选择出行方式,其次考虑换乘位置,最后考虑路径选择。模型确定各层级出行效用的影响因素,并假设当两种出行方案的效用差小于出行者感知的无差异阈值时,出行者无法在两种选择方案中做出确定的选择,而是基于个人偏好或随机进行选择;反之,出行者会选择效用最大的出行方案。通过连续平均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数值算例分析无差异阈值对出行决策过程中三个选择环节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出行效用无差异阈值的客流分配模型会影响组合交通方式的选择分担,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行选择过程中的随机性。此外,模型下级的无差异阈值会影响上级的选择概率,对换乘点与路径信息采取措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优化各交通方式的分担比率,从而引导出行者选择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出行行为的公交运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行行为理论是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过程中,认识到出行行为的心理因素在交通方式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论述出行行为的概念、特征、决策及对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交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出行行为的改善公交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动机,提出最优出行选择方案及交通管理者的最优信号策略。  相似文献   

6.
交通出行选择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动机,提出最优出行选择方案及交通管理者的最优信号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集计模型与模糊数学理论,以城市群居民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选择出行者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作为影响因素,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标定,通过t检验、命中率检验与优度检验,将出行时间模糊化,忽略出行费用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模糊特性变量的出行方式预测Logit模型。将轨道交通与小汽车2种出行方式的时间模糊化参数分别选为0.1、0.3、0.5,分析了出行方式与出行时间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与小汽车的平均出行感知时间之比为0.8~1.2,且2种出行感知时间同等程度变化;当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模糊化参数为0.1,小汽车出行时间小于70min时,出行者均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当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模糊化参数为0.3,小汽车出行时间小于67min时,出行者继续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但当小汽车出行时间大于67min,小汽车出行时间模糊化参数分别为0.1、0.3时,出行者选择小汽车出行;当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模糊化参数为0.5,小汽车出行时间小于58min时,出行者仍然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但当小汽车出行时间大于66min时,出行者均选择小汽车出行。  相似文献   

8.
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了出行和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使得活动出行决策形成一个动态决策调整过程. 在分析信息作用下的活动出行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信息对出行者的短期决策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市居民出行的SP调查数据,探讨了出行者出发时间、出行方式、路径选择决策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虑出行者对信息持有的态度等影响因素,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出行者决策行为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出发时间及路径选择之间密切相关,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则相对独立. 研究结论可为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及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交通方式选择中心理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出行者会从时间、费用、环境及可选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最终决定自己的出行方式,因而心理因素在交通方式选择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提出心理出行时间的概念,并从量化的角度对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城市公交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收费及奖励两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对居民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调控作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SP(Stated Preference)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在停车收费及非小汽车出行奖励情景下的方式选择意向,利用非集计理论分别建立停车收费和出行奖励单独实施和共同实施下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巢式Logit(NL)模型,研究停车收费及出行奖励对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单独影响及共同影响效果,并分析两类策略的弹性。研究结果表明:停车收费和非小汽车出行奖励均能减少私家车出行比例,增加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当停车收费达到一定费率时,才能有效减少私家车出行,适当的奖励能有效激励出行者转向其他出行方式,若同时实施收费和奖励策略,将表现为收费为主和奖励为辅的联合作用;在3类场景中,收入均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继续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可能性越大;单独收费场景下,停车收费弹性随费率增加而增大,且费率较低时缺乏弹性,出行奖励弹性随奖励金额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小额奖励即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交通诱导是交通管理者、驾驶员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驾驶员根据所拥有的信息修正自己的行为策略以提高盈利,从而构成交通又到演化中的宏观结构与驾驶员的微观行为之间互相影响的自组织现象。本文应用演化博弈论对交通诱导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诱导条件下驾驶员选择行为的演化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求为建立实用的诱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快递过程总是与快捷运输工具的使用紧密联系的。因此,获取相适应的运力资源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现实中,没有一家快递企业可以做到运力资源的完全内部化。这也就表明,快递企业与掌握各种运力资源的专业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似乎是必须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且决策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快递企业与专业运输企业之间相互交往的规则或制度安排不是唯一的。本文试图用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快递企业和专业运输企业的交互演进的过程中,通过对众多的参与者(多家快递企业和多家专业运输企业)的战略选择和调整的过程的动态分析,指出快递企业——专业运输企业动态合作过程的存在两个局部均衡点,也就是说,快递企业和专业运输企业合作模式的博弈有两个演进方向,既可以采取股权合作策略,也可以采取契约合作策略,这两种策略都是演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路口交通流运行的高度复杂性和随机性,本文通过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和选择机制,以路口车辆平均延误时长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灯控制算法——基于演化博弈的单路口信号灯配时优化控制(EGSTOA).为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在VISSIM仿真软件中进行实验,并将该方法的控制效果与优化定时控制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使用EGSTOA方法有效降低了路口车辆平均延迟时长,改善了路口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е��Ϳ��˷�ʽѡ��Ӱ�����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交通工具种类众多,影响城市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筛选客运方式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交通方式选择的基础. 对苏州等4个代表性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SPSS中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城市5种典型客运方式选择的主要个体属性影响因素,结合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每种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 在分析过程中,也识别了因素间的主次、关联关系,为进一步量化与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选取的数据直观简洁,能实际有效地反映居民对客运方式的选择,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交通工具种类众多,影响城市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筛选客运方式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交通方式选择的基础. 对苏州等4个代表性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SPSS中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城市5种典型客运方式选择的主要个体属性影响因素,结合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每种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 在分析过程中,也识别了因素间的主次、关联关系,为进一步量化与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选取的数据直观简洁,能实际有效地反映居民对客运方式的选择,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出行多方式化的特征日益突出.本文在充分考虑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方式及路径联合选择模型,研究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的Nested Logit(NL)模型;其次,运用路段实测交通流数据标定道路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阻抗函数;最后,基于构造的多方式交通网络进行多方式交通分配,分析出行量在网络上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行为,以及交通出行在交通网络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机场设置可变信息板(Variable Message Signboard, VMS)提供站台排队时间、道路拥堵状 况和车内拥挤度等信息,引导乘客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做出最优交通方式选择。根据出行信息 获取的顺序将决策过程分为两阶段,第1阶段是在自身经验或手机导航信息条件下进行初始交通 方式选择,第2阶段考虑到VMS信息对乘客的影响,建立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乘客交通方式转 移模型,利用全概率公式将两阶段信息数据融合,得到乘客交通方式选择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验 证模型的可用性。结果发现:将信息质量足够高的等车时间信息、道路拥堵时间和车内拥挤度信 息结合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和系统运行效率,可使公共交通利用率提高3%,系统运行时 间减少13.8%;道路拥堵越严重,路上拥堵时间信息的提供对乘客的交通方式选择影响越大;交通 需求较小的情况下提供VMS信息有利于提高机场巴士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多用户多方式混合随机交通平衡分配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交通网络混合交通流随机平衡分配,分析了广义费用下多用户多方式的路径选择机理与网络平衡条件及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多方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特征,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基于信息条件的随机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并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与唯一性。计算结果表明:在信息市场占有率为30%,经过6次迭代,模型的解能够很快收敛,显示了信息条件占有率对交通方式选择和流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因此,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控制方法,以及为缓解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理论及模型依据,完善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即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及消散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从自由流状态过渡到拥挤状态再到堵塞状态,逐渐消散到拥挤状态,最后达到畅通自由流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实地调查路段及交叉口交通流参数分析,得到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中交通流量及车辆跟驰特性呈泊松分布,进而根据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学理论,确定交通拥塞序参量,并基于最短行程时间和Dijkstra 算法中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建立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塞,提高道路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丘银英  唐立波 《城市交通》2012,(2):40-45,91
交通拥堵已日渐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普遍问题,正确认识其发生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治堵政策绩效.首先阐述了交通拥堵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特性.然后,将常用治堵政策分为减少交通生成总量、改变出行时空分布、影响出行方式选择、实施交通设施科学扩容四大类、26小类,针对治堵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最后,提出采用政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