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结合国际照明协会推荐的一般天空亮度模型,基于DIALux照明计算软件对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进行室内仿真,模拟了在全晴天、全阴天两种天空类型下,3种不同反射率(0.75、0.80、0.85)的反光材料,在4种布设高度(2.0、2.5、3.0、3.5 m)和两种布灯方式(中间及交错布灯)情况下洞口照明工况,研究反光材料在公路隧道入口段侧壁对隧道内路面平均亮度和亮度均匀度的影响,并选取实际能效值,表征反光材料布设方法对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隧道入口段路面照度指标随侧壁反光材料反射率和布设高度的提高而增大;交错布灯对应的路面平均照度值远高于中间布灯所对应的路面平均照度值;洞外自然光的亮度越大,侧壁反光材料对洞口照明质量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反光材料布设在隧道侧壁的单位长度能效比受洞外亮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坍塌事故,进行了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系统设计的研究。结合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系统的实施方案。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京昆高速公路麻地箐隧道,对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系统稳定、可靠,为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配备的应急救援系统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对应急救援系统进行管理,提出了安全管理要点,从而确保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救援作用,减小隧道施工事故中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120-121
瓦斯隧道防爆、防突、防塌为安全施工的核心问题。为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必须认真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施工通风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安全方面的资源投入不打折扣。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重点就公路隧道施工瓦斯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冰  李寿伟 《交通标准化》2014,(15):189-193
隧道内的安全逃生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隧道蓄光能自发光逃生系统是提升隧道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对隧道自发光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的组成、标识物规格尺寸、布置间距和安装要求等内容展开研究,设计了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隧道蓄能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满足亮度与自洁净要求,起到了指示、引导、告知的作用,为隧道内司乘人员紧急疏散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参加第二届两岸四地公路交通发展论坛,介绍了论坛的主要内容,包括:公路安全防护与灾害应急救援,公路及桥梁、隧道安全运营管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碳及环保技术等,为实现交通安全、友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为例,针对太湖隧道线路长、空间有限、环境特殊、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疏散困难等特点,为降低隧道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应用列举分析法,研究针对太湖隧道发生单点事故和两点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当太湖隧道发生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隧道设备控制和交通疏导措施,可有效疏导隧道内交通,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为太湖隧道投入运营后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里程急剧增加,运营过程中照明能耗大、质量低、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日趋突出。笔者结合当前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和运营现状,从驾驶员视觉"静态空间视野感知"和"动态视亮度适应"这2个角度开展公路隧道光环境室内仿真,以基于反应时间的视觉功效定量表征公路隧道照明光环境参量如相对光谱能量分布、环境相对色温等对被测样本视觉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公路隧道(尤其是长、特长隧道)中间段,被测人员的视觉功效随视野感知域内光环境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PD1、SPD2、SPD3依次升高,随环境相对色温的升高而升高,亮度梯度降低时刻视觉目标所对应的视觉功效显著低于其它目标对应的视觉功效,动态暗适应下短暂的适应时间有助于提升被测样本在亮度梯度降低过程中的视觉功效;动态暗适应下驾驶员视觉系统光谱灵敏度最大值逐渐向短波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9.
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目的是为需求点提供快速、可靠的救援服务。针对城市事故灾害应急救援行动,提出救援设施的服务可靠性是由车辆从救援设施到救援需求点的时间决定的。在分析了应急救援设施选址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可靠性的理论,建立了基于服务可靠性的救援设施选址模型,并分别采用分枝定界法和混沌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实验表明,这两种算法都能有效的求解该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公路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段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对软弱破碎围岩段上下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两种工况下支护结构应力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软弱破碎围岩段隧道时,其支护结构应力普遍小于上下台阶法开挖,由此可见双侧壁导坑法有效提高了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力学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1.
长江干线危险品运输过程中船舶发生突发事故时,危防应急资源的调度是否合理是提高救援效率的前提,也是完成应急救援的重要环节。以危防应急资源运输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目标函数,在应急救援时间限制内建立基于最小综合成本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解决在时间限制条件下危防应急资源调度的问题,并进行通用性分析,为长江干线的危防应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区域更大,后果更加严重。如何有效分析救援能力、完善应急救援管理方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应急救援的静态影响因素与动态演化过程为基础,构建应急救援效能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Vensim软件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时间延误因素、信息传递因素对救援效能的影响,利用OODA决策环理论进行应急救援联动机理研究,提出了应急救援效能的改善措施。仿真结果可以直观表现救援效能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时间延误因素、信息传递因素对救援效能的作用机理。相关研究对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降低突发事故伤害和改善应急救援效能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然灾害以及公路网的特性,在集合覆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启发式遗传算法,以降低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应急救援点布设优化模型,以杭州公路网应急救援点布设为实例研究对象,给出了模型构建、参数确定方法,特别在确定灾害区段的权值、救援点与灾害区段间路径权值参数等方面,采用了较为合理的定量方法,并应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求解,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5):154-156
通过马家沟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实践,介绍了在低瓦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超前地质预报、安全管理措施、应急抢险措施等关键事项;对低瓦斯隧道爆破施工、瓦斯检测、施工通风、防火等施工管理控制要点及检查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在现场管理过程中,项目部应制定应急抢险措施以及灾害事故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隧道多深埋在山体,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施工中所存不确定地质因素以及潜在因素比较多,易引起各种突发事故,比如塌方、涌水、沉陷、突泥等,导致结构变形,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员的安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指借助于相关技术方法以及手段对施工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进行探查,预测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的大致位置、性质以及规模等,为施工提供较为可靠且合理的依据,从而避免和降低突发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就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现行规范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于隧道入口段亮度计算方法的差异,推导了20°视野的等效光幕亮度计算方法。以重庆双山隧道为例,计算了不同天空环境下20°和56.8°视野的察觉对比度法入口段亮度,与规范设计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察觉对比度法考虑的视野范围更大,并且更多的考虑了周围景物环境、大气以及汽车挡风玻璃的综合作用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较规范值偏大;采用逆光照明的察觉对比度法计算结果比采用对称照明时小52%左右,采用逆光照明能更好的减小隧道照明能耗;天空环境对隧道入口段亮度影响显著,入口段照明需根据天空类型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7.
以搪瓷钢板作为隧道壁面材料,结合吸声材料控制和吸声结构控制两类不同吸声控制原理下的5种降噪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各类材料的噪声频率材料吸声系数曲线,进一步分析各类材料的吸声特性和降噪系数。依托江苏省泰州市永定路隧道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式,分析采用降噪材料前后的隧道混响时间、吸声系数以及预期降噪量等参数,验证“穿孔搪瓷钢板+微穿孔铝板(圆孔)”在隧道中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快浅埋隧道冒顶塌方处理流程,减少安全隐患,结合某浅埋山岭公路隧道塌方实例,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冒顶塌方的多方面原因;从应急处理到现场施工两个处理过程,介绍了利用洞内支护与洞外出渣相结合的高效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此次隧道塌方中采取的处理方法有效可行的解决了隧道塌方事故,使隧道施工安全、高效地穿越了塌方段,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对绵阳地区桥梁的损伤和应急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造成绵阳地区市政、公路桥梁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对桥梁结构进行灾后应急检查,掌握结构现状及其损坏情况,对灾后"保通"和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北川夏禹大桥、南坝大桥、安县安州大桥、平武高庄2#桥、江油太白桥、绵阳市机场桥和三汇高架桥为例,介绍了绵阳地区不同地点、不同类型桥梁的损伤状况和应急处治措施,对灾害及突发事故下桥梁损伤评估与修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水泥修补材料来实现水泥路面的快凝快硬,达到及早开放交通和节省时间的目的.研究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特种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混合配比,通过实验研究砂浆配合比、水泥凝结时间、及砂浆的粘结强度,来解决道路修补中承载力及路面新旧接口处粘结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高铝水泥的最佳掺量范围在22%,硫铝酸盐水泥的最佳掺量范围在17%,早期强度最高可达到20MPa以上.掺入高铝水泥后水泥终凝时间为40min,硫铝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为80min,这些结果均满足早期快速修补路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