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对照组(8只)。在制模后,3组动物均于冷灌注后不同时点切取肝脏、胆道组织,分别用戊二醛及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电镜观察和TUNEL染色,观察肝胆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两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在冷灌注后2 h,HAI组电镜下出现较明显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少见;对照组难以找到凋亡肝胆细胞。TUNEL法染色切片显示,冷灌注后3组肝胆组织内均有少量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相差不大(P>0.05);随冷灌注后时间的延长,3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HAI组凋亡指数的升高更为显著,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次之,对照组变化不大,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肝移植时肝动脉缺血所导致的肝胆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应在继续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实施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制造犬无肝期模型,在SWAN-GANZ导管的监护下,使用国产心肺机单泵进行门、下腔静脉向颈外静脉的转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个转流期间血液动力学指标维持在正常低水平,转流量39ml/kg·min左右,90min的转流对血液成份影响不大,本转流方式可用于临床原位肝移植。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对胃黏膜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对胃黏膜pH(gastricintraumucosalpH ,pHi)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例行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 ,采用胃管法 ,分别于入室、无肝期前 2 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术后 2、2 4h抽取胃液 3~ 5mL ,分析胃液的PCO2 ,同时在以上各时点监测动脉血PaCO2 、PaO2 、pH、HCO3 -和BE ,并代入Henderson Hasselbach公式计算pHi。结果 pHi在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且新肝期 30minpHi为最低点。术后 2h虽较术前有所回升 ,但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阻断下腔静脉后胃黏膜有明显的缺血低灌注现象。随着阻断时间延长 ,胃黏膜低灌注、酸中毒的症状加重。提示术前选用抗酸药物治疗 ,术中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尽量缩短无肝期的时间对提高pHi、保护胃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中心10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汇总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门脉流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肝动脉流速降低,后逐渐恢复正常。107例中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87%),肝动脉狭窄5例(4.67%),门脉血栓形成3例(2.80%),肿瘤复发7例(6.54%),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18例次(16.82%),慢性排斥反应10例次(9.34%),胸腔积液105例(98.13%),腹腔积液65例(60.74%),假性动脉瘤1例,胰漏1例,胆道感染4例(3.74%),胆道狭窄4例(3.74%),胆漏5例(4.67%),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采用腹腔及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_4),同时饮用乙醇溶液诱导10周,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按KAMADA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对肝硬化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36只;进行肝移植手术26次,术后成活并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12只.经统计学方法检验,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1.60±0.10)kPa vs. (1.70±0.25)kPa,P<0.05];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7.55±1.02)mL/min vs. (6.15±0.88)mL/min,P<0.05];门静脉阻力明显降低[(11.84×10~(-2)±2.51×10~(-2))kPa/(mL·min) vs. (16.29×10~(-2)±2.40×10~(-2))kPa/(mL·min),P<0.05].结论 异体肝移植术可改善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30例,ASA分级Ⅲ-Ⅳ,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山莨菪碱组术中使用1 g/L山莨菪碱10 mg/h,对照组使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测定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与无肝期前相比,两组无肝期30 min中心静脉压(CVP)明显降低,新肝期60 min CVP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总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山莨菪碱组尿量显著增多(P<0.05),而速尿的用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肌酐(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术中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无肝期30 min乳酸盐(LAC)水平明显增高,持续至术毕(P<0.01);与对照组相比,山莨菪碱组在无肝期30 min后各时点LAC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使用山莨菪碱能改善组织微循环,增加术中尿量,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杂交犬23条,按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在灌注前、后及肝动脉缺血1h分别取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通过自动图像分析仪测算肝胆细胞线粒体的平均光密度、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平均周长及形态系数。结果显示,灌注后上述各种参数与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肝动脉缺血1h,其几何参数较正常值有明显差异(P<0.001)。本实验通过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定量地说明肝动脉缺血对肝脏尤其是胆道系统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和客观地说明肝动脉对肝胆系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肝移植手术中充分认识肝动脉的重要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犬肝移植实验中供肝的在体修整与切取方法。方法为尽可能地提高供肝质量,对供体犬肝脏和附属管道采用完全的在体游离、修整的方法,增加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方式,并与快速法供肝切取相比较。结果应用该方法,供肝灌注均匀完全,冷缺血时间可明显缩短,损伤少,显著提高了供肝质量。结论对供肝采用完全的在体修整,增加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是建立大动物肝移植模型良好的供肝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细小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细小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特点。方法 测量早期轻度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肾叶间动脉、固有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结果 视网膜中央动脉最早出现PSV、EDV减低 ,PI、RI增高。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全身细小动脉血管中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最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血管重建,简化手术操作,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三袖套法行血管重建:供体肠系膜上动脉所带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分段由Cuff套管袖套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由Cuff套管袖套吻合.结果共进行移植30例,成功27例,手术成功率90%.供体手术平均耗时(42±5)min,供肠修整耗时(3±1)min,受体手术耗时(65±10)min,热缺血0min,冷缺血(32±3)min,三次套管共耗时(10±1)min,总手术耗时(160±10)min.结论严格保护供肠与应用三袖套法重建血管,有助于快捷地建立简便稳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大鼠节段性原位小肠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16例“简易犬自体肝原位移植模型”,用酶组化光镜观察及分离肝细胞酶活性定量测定技术,检测了肝组织细胞在肝动脉系统缺血(HAI)1h及3h的情况下其SDH(琥珀酸脱氢酶)和LDH(乳酶脱氢酶)的活性,并与正常肝细胞及冷缺血15min的肝细胞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当HAI达1h,肝细胞线粒体SDH活性已明显减低,而LDH活性显著增高,与冷缺血15min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HAI达3h时SDH活性极度减低,而LDH活性极度亢进。提示:HAI可能是移植术后供肝病变致某些早期并发症和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尽量限制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缺血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缺血 (HAI)过程中氧自由基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家兔按再灌注后有无HAI分为HAI组和对照组。在兔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免疫组化法和比色法 ,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 (AI)、bc1 2蛋白表达和肝组织中MDA生成水平。结果 随着HAI时间的出现和延长 ,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大。当HAI 3h时 ,HAI组凋亡指数增高为 12 .5 %± 1.38% ,与同组HAI 30min、HAI 2h和对照组的AI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bc1 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于再灌注后增多 ,但HAI组与对照组比较 ,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同时 ,肝组织内MDA含量逐渐增多 ,HAI组HAI 3h达到最高 ,同组HAI各时点的MDA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AI损伤可通过进一步促进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加重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阻碍供肝功能的恢复 ,是肝移植后供肝功能不全和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观察了肝动脉缺血(HAI)后供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HAI时间延长,各指标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含量增高更为明显(P<0.01),且下降缓慢(P<0.05)。认为,HAI对供肝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氧自由基是导致这一损伤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形成后介入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6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检测肝动脉血流,对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4例,均即刻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2例留置肝动脉导管反复持续溶栓治疗.结果 3例介入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因血栓再形成而多次溶栓,2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溶栓失败及腹腔内出血行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为HAT的有效方法,留置肝动脉导管持续药物泵入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续静脉滴注D 山梨醇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 ,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 ,计算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的山梨醇整体清除率 (CLTOTAL)、山梨醇肾清除率 (CLREN) ,从而得出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然后剖腹测量门静脉压 (PVP) ,同时制作肝脏隔离灌注模型 ,采用含山梨醇 0 3 95mmol·L-1的KH液为灌流液 ,分别测量灌流液和流出液的山梨醇浓度 ,计算出肝摄取率 (E)、肝总血流量 (QTOTAL)和肝内分流率 (RINS)。结果 ①静脉滴注山梨醇 ,1 2 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 ,正常组 (0 2 0 9± 0 0 43 )mmol·L-1,肝硬化组 (0 3 3 4± 0 0 7)mmol·L-1。②正常大鼠PVP =(0 94± 0 1 9)kPa;E =(90 .1± 7.2 ) % ;CLH =(3 4.0 6± 5 .1 2 )mL·min-1;QTOTAL =(3 7.8±5 .44)mL·min-1;RINS=(9.9± 1 .4) %。③肝硬化大鼠PVP =(1 5 6± 0 3 7)kPa;E =(63 8±9 8) % ;CLH=(2 1 3 1± 7 0 2 )mL·min-1;QTOTAL =(3 3 41± 9 71 )mL·min-1;RINS=(3 6 2±9 6)  相似文献   

16.
BUILDINGOFASIMPLE MODELOFAUTO-OLTINDOGS ANDITSSIGNIFICANCEKangYa'an;,LiYiming,JiZongzheng;,QinZhaoyin;(DepartmentofGeneralS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