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产生的车辙问题,采用分级掺配法确定粗集料用量,根据填充原理确定细集料用量,对混合料粗细级配进行设计,并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了骨架密实型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剪切性能的级配碎石关键筛孔合理范围确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自行研制的柔性材料剪切性能测试仪,通过级配碎石抗剪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筛孔及其通过率对级配碎石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剪切强度随4.750mm和0.600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近似呈抛物线趋势变化,随2.360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呈平卧的反“S”形状变化,随0.075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总体上单调增加;对于最大粒径为31.500mm、泰波公式指数为0.5的级配碎石,4.750、2.360、0.600、0.075mm筛孔均应视为关键筛孔进行控制;以剪切强度大于520.5kPa为控制指标,推荐关键筛孔4.750、2.360、0.600和0.075mm基于剪切性能的通过率合理变化范围分别为35%~44%、22%~37%、10.0%~17.5%和2.0%~7.5%。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研究了水泥、机制砂和19~26.5 mm粗集料对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掺水泥相比,掺1.5%的水泥,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可提高160%。与不掺机制砂相比,机制砂掺量为20%时,动稳定度可提高62%;9.5~19 mm粗集料掺量为10%~20%时,与不掺粗集料相比,动稳定度可至少提高96%。基于高温稳定性能进行级配优化时,建议冷再生混合料中19~26.5 mm粗集料掺量为10%~20%、机制砂掺量为20%、水泥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不同混合料可能有不同的性能中心级配,对沥青路面混合料离析程度的控制,采用统一的通过率变化值的限制方法并不一定合适。同时沥青混合料级配通过率的相同变化,会给不同设计级配的混合料性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不同级配对OGFC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级配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进而影响混合料的性能.以OGFC-13矿料级配作为研究对象,在规范级配范围内选择典型级配,对整个OGFC矿料级配走向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不同级配走向对混合料技术指标和路用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提出了满足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的合理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6.
不同级配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进而影响混合料的性能.以OGFC-13矿料级配作为研究对象,在规范级配范围内选择典型级配,对整个OGFC矿料级配走向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不同级配走向对混合料技术指标和路用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提出了满足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的合理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研究了水泥、机制砂和19~26.5 mm粗集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逐渐增加;随机制砂掺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先增大后减小;随19~26.5 mm粗集料用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当19~26.5 mm粗集料掺量为10%~20%时,与不掺新集料相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均有所提高;基于水稳定性进行级配优化时,应优选考虑掺加1.5%水泥和10%~20%的19~26.5 mm粗集料,其次可以根据再生需要选择机制砂掺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多孔沥青路面结构的吸声降噪机理,分析了空隙率、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以及路面厚度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效果方面的影响。认为空隙率是影响多孔沥青混凝土降噪性能的关键因素,矿料级配的4.75mm与2.36mm通过率同样对降噪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集料级配的计算、设计、调整和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提出了变i法及相应计算公式,给出了满足AC-16、SMA-16和Sup-12.5级配的i值范围;将0.075 mm筛孔作为最小控制筛孔,提出了FAP指标,并以FAP检验0.075 mm筛孔的通过率,完善了贝雷法对设计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的检验,给出了满足SMA-16型级配的CA比和FA比检验的合理指标范围,为SMA的设计和检验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动抗压强度(DCS)指标,综合考虑了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压实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抗压强度指标能较好体现工程实际中车辙的形成规律,并有效提高了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区分率。  相似文献   

10.
在AC-25级配范围内,通过调整拌合楼各热料仓比例生产出7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采用贝雷法将AC-25级配组成划分为0~0.3、0.3~1.18、1.18~4.75、4.75~13.2、13.2~31.5 mm 5个区间,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不同级配的各区间集料含量与级配离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可以较好地反映AC-25级配区间集料含量对级配离析的影响程度,5个区间4.75~13.2、0.3~1.18、0~0.3、1.18~4.75、13.2~31.5 mm的关联度依次减小;4.75~13.2 mm区间集料含量与级配离析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该区间集料含量的变化对最终路面级配变异会产生较大影响,设计时可通过调整该种集料含量以获得较好的抗离析级配;1.18~4.75 mm 和13.2~31.5 mm粒径区间的集料含量与级配离析的灰色关联度偏小,说明粗集料和细集料中的较粗部分对级配离析的影响较小;各级配区间集料含量与级配变异程度的二次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6,说明集料间交互作用对最终离析程度影响较大,仅考虑单个筛孔通过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有可能会消弱集料级配的离析特征,应从不同粒级组合角度分析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抗离析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王钊  钟贤 《交通标准化》2010,(21):197-200
结合国内外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对《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中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拌和用水量和养生条件的规定提出不同意见,并通过相关室内试验,对这三种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现行规范中的这三种规定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李萍 《交通标准化》2009,(11):185-188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够利用旧路面的废弃材料,从而节省筑路材料,同时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泡沫沥青冷再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及对泡沫沥青的再生机理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分析,可为泡沫沥青及其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内外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方面的经验,对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评价,在最佳乳化沥青和水泥用量下进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试验,分析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将再生的混合料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基层,实践表明其满足相应的路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军 《交通标准化》2011,(24):54-56
结合改建项目工程实例,通过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及性能试验,确定工程施工时混合料的配合比,并对乳化沥青冷再生的混合料性能进行研究,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铣刨旧料为原材料,采用WLB10泡沫沥青发生装置,对沥青发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对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比较,提出了泡沫沥青再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从厂拌冷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出发,分析泡沫沥青与乳化沥青在冷再生工艺上的不同。由于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养生速度不及泡沫沥青混合料,其压实厚度一般低于后者,通常不超过16cm,而后者可达20cm。此外,泡沫沥青混合料可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泡沫沥青冷再生层的施工总厚度可达到25cm以上,而乳化沥青混合料一般不采用分层施工。乳化沥青冷再生层的养生时间一般长于后者,通常在施工后的4个星期内可取出完整芯样,而后者在施工后的2个星期内即可取出完整芯样。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泡沫沥青的产生机理及特点,探讨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设计方法及其在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中的应用,可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推荐了适合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探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养生期内的初期水稳定性,并通过试验段进行了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19.
泡沫沥青冷再生作为一种对旧路面进行修复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和抗车辙性能,并能较好地解决铣刨旧料的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论述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最佳泡沫沥青用量,并总结施工工艺,结果表明,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是一种有效的沥青路面养护方式。  相似文献   

20.
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节能环保、适宜低温施工等优点,施工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温拌泡沫沥青合料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一种形式,文章从材料选择、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经济效益分析等几方面对温拌泡沬沥青混合料和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