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出口(匝道)通常设置于地面交叉口附近,快速路出口(匝道)交通与地面道路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快速路以及地面交叉口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对保证下游地面道路的通行秩序以及上游快速路的畅通非常重要.从快速路衔接路段以及快速路下游交叉口与快速路出口(匝道)通行能力匹配性原理出发,对出口(匝道)衔接段提出3种组织形式(组织形式Ⅰ——设交织段,组织形式Ⅱ——设隔离设施,组织形式Ⅲ——路网绕行),并从通行能力匹配、服务水平以及流量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各自的适用性.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分析组织形式Ⅰ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并给出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在规划条件确定的前提下,介绍了两个平行间距较小的高架系统与地面道路沟通时的接地节点设计方案。主要制约因素为交通功能要求,用地情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交通组织的难度;并根据匝道布设方案,借助Vissim仿真对匝道接地点的两个小间距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3.
在高架道路匝道设计中,路网性能及设计悖论的出现与否都受匝道位置的影响,本文对同时优化匝道位置和通行能力的匝道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悖论问题总结了导致其出现的原因.鉴于匝道位置的重要性,建立了考虑匝道位置的走廊通道高架道路匝道设计双层规划模型.模型的决策变量为匝道布设位置、通行能力以及类型(上/下高架),上层目标为最小化网络的总出行时间,下层为交通分配问题.最后,通过计算示例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优点,算例结果表明,考虑匝道位置的优化设计模型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快速路单双平行式汇入匝道对快速路主线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影响。借助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不同交通需求情况下两种匝道形式的快速路汇入部分进行仿真,通过采集主线交通流的车速、延误、流量等数据,分析得出当主线和汇入流量的流量/通行能力比率(v/c)小于0.7时,单双平行式汇入匝道对主线交通流的运行状态的影响差别不大,且主线仍能保持较高的速度运行,此时选择匝道形式更多应考虑土地空间、建设成本等因素;当主线和汇入流量的v/c超过0.7时,单双平行式汇入匝道主线交通流车速波动呈现截然相反的情况,此时根据交通需求选择匝道形式对提高快速路运行效率有更重要的意义;当交通流趋于饱和流时,单双平行式汇入匝道在主线运行状态上差别不大。对主线三车道交通流车速—流量分析得出,双车道平行式汇入匝道,主线交通流呈现明显的自由流和拥堵流两级分化的局面,单车道平行式汇入匝道,主线交通流各状态过渡平缓。  相似文献   

5.
沿江通道工程(江杨北路—牡丹江路)是上海市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将给大流量高负荷城市主通道交通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高速公路快速通行能力,兼顾施工推进以及宝山区市民、企业出行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施工期间采取全过程多维度多方案的交通疏导措施,从项目规划阶段、工程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建设阶段全过程融入交通组织研究,通过改进施工流程和作业方法、优化货车出行路径和时序、改建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等手段提高施工区域交通通行效率,并运用交通分析仿真软件辅助研究工作,使交通组织方案更合理、更高效.  相似文献   

6.
喇叭型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集散交通,排除横向干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设施。喇叭型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布设不仅影响互通式立交建设规模和等级,而且直接关系立交的服务水平。内环匝道设计是喇叭型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匝道通行能力,从而在总体上制约着高架的交通运行状况。在铁路客运站落客区及部分高架匝道交通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架匝道落客区交通流特性以及落客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标定车辆排队概率、车辆平均停靠时间、停留时间、乘客服务时间等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城市市区的交通压力,城市地下快速路建设日益广泛。针对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中间匝道建设中面临的城市环境保护难题,对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匝道及工作井布置方案和出入地面交通组织,提出剪刀叉匝道方案。该方案结合隧道断面压缩、工作井布置等各方面条件,对隧道中段明挖区间内的2对平行匝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将传统地下快速路匝道明挖段基坑开挖长度由860 m减少到685 m,有效减少地下通道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交通、居民的影响,更有利于交通安全,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下通道匝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是最常见的交叉口形式,其通行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运行,对信号交叉口进行合理有效的交通组织十分重要。以往交叉口交通组织研究较多地关注交叉口内部的组织,而对交叉口临近路段的交通组织的研究很少见。为了增加交叉口临近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的延误,本文针对设置左转专用车道的信号交叉口,设计了一种直行和左转的分时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并根据方案对交叉口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最后,使用TransModeler仿真软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直接左转机动车交通常是路口事故和延误的诱因之一,左转禁驶在许多研究中都作为一项安全措施处理,直接左转处理方式有多种,大致包括:(1) 下游路口右转后U形调头直行;(2) 当前路口右转后在下一路口前的隔离带打U形调头直行;(3) 当前路口右转后在下一路口后的隔离带打U形调头直行;(4) 在当前路口上游打“壶柄状(Jug Handle)”转行;(5) 在当前路口下游打“壶柄状”转行。这五种措施的基本原则是将直接的左转行交通转换成发生在其它地点(比如下游路口,隔离带或横向街道等)的不同形态的转向交通,可称作“非直接左转交通”。而这些“非直接左转交通”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和安全因素。根据一些州的实际例子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本文就“非直接左转交通”措施对行驶行为和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包括转向操作,驾驶目标,行驶速度,车速干扰,行驶时间,转向中对可接受的车流空隙感觉判断。另外,“非直接左转交通”引起冲突区域,冲突点分布和碰撞类型等方面的变化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总结了“非直接左转交通”措施的主要特点以及所涉及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快速路设置公交专用道作为缓解快速路交通拥堵的策略之一,受到了北京市交通部门的关注. 本文旨在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快速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后的交通运行影响进行探讨. 文中选取北京市西三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专用道设置区段、结构形式、站点结构、匝道交通组织以及公交线路调整的基础上,设计四个公交专用道方案并利用INTEGRATION模型开展仿真评价. 选取车辆行程速度、道路运行状态分布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尽管道路设施及交通状况满足专用道设置条件,西三环运行指标却有所下降,无法发挥专用道功效. 分析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车辆分道行驶加大了匝道附近车辆换道、进出的难度,建议协调匝道控制和公交线路优化改善方案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杜敏  曾平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2):152-153,168
匝道在城市路网中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城市高速公路和地面路网之间的交通转换,匝道的通行能力是整个路网效率的重要指标。上海内环高架大柏树上匝道和逸仙高架合流连接主线形成了连续式入口匝道。基于FIFO模型,对这种入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采集高峰期间的流量调查结果,标定了论文中的理论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3.
姜燕  胡新民  蒋宏 《交通标准化》2011,(22):108-111
为解决分流影响区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分析分流区的交通流特性和密度为出发点,根据HCM2000道路通行能力数据和服务水平数据来标定模型的参数,建立分流流量和减速段长度仿真模型探讨匝道分流影响区的交通流特性,以四车道和六车道为例分析匝道分流流量、减速段长度与分流影响区密度的关系,可为快速路分流区的交通规划和设计,以及交通组织和管理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客货运输需求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扩建为8车道或10车道的多车道高速公路,而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展开充分研究.本文研究了整体式、客货分离式和"长途+集散"式3种断面形式下多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3种横断面形式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借助VISSIM仿真平台进行各断面形式下的交通流运行模拟,运用所得到的一系列速度—流量曲线,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标定.本文的研究思想与成果,可以从通行能力角度为新建和改扩建多车道高速公路断面布设与组织形式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性质停车场进出车流规律的实际统计数据,建立了停车场高峰小时进出车流量模型;再基于交通流理论,分析了停车场出入口两种交通组织形式下进出车流对相连道路车流的影响;分别对两种进出车流影响下的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停车场建设规模与建成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两种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分析和仿真数据统计,验证了停车场建设规模与其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停车场选址、建设规模和出入口交通组织等必须考虑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确保城市道路交通顺畅。  相似文献   

16.
对邳州市客运东站的规划方案、场地建设条件进行研究,结合广场落客平台、联络匝道的布设以及车辆进出站流线组织,从铁路站房需求角度、综合客运枢纽的角度、土地集约化利用以及道路交通等角度,以“集约利用、立体发展、布局紧凑、换乘便捷”的理念,打造既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也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提高地块开发价值的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型客运枢纽。  相似文献   

17.
匝道控制是一种抑制交通需求、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入口匝道汇合控制是一种以安全为目标的微观控制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汇合控制的控制流程,并与传统的匝道信号调节控制做了比较。当交通量较大时,为提高主线车流的运行效率、确保匝道车辆安全、快速地汇入主线,有必要对入口匝道实行汇合控制。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匝道汇入量由主线最外侧车道的车流间隙数量决定。建立了入口匝道移位负指数分布通行能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验证。  相似文献   

18.
匝道控制是一种抑制交通需求、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入口匝道汇合控制是一种以安全为目标的微观控制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汇合控制的控制流程,并与传统的匝道信号调节控制做了比较.当交通量较大时,为提高主线车流的运行效率、确保匝道车辆安全、快速地汇入主线,有必要对入口匝道实行汇合控制.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匝道汇入量由主线最外侧车道的车流间隙数量决定.建立了入口匝道移位负指数分布通行能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验证.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榆社枢纽互通立交在路网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匝道各转向交通量,分析比较了互通立交4个方案的布设形式,以及相对应的优缺点,提出了山区互通立交方案布设时,应对其进行多方案比选,拓宽思路,选取合适的立交形式和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外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计算以美国HCM为主的现状和不足,研究发现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服从Weibull分布规律,利用改进的Drew方法及实际现场调查交通流数据确定了临界车头时距和随车时距,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的间隙接受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法进行计算和求解,从而得到了主线不同设计速度及不同加速车道长度条件下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可能通行能力值。研究结果表明,快速路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随加速车道长度和主线设计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变速车道长度大于400 m时通行能力值趋近于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