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5.7%、86.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4.3%、4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Survivin过表达阳性率增加,G3、G2与G1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92.8%、6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G1、G2、G3中,Caspase-3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s=0.28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下降,机体抑制凋亡能力增强,促凋亡功能减退,打破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PTEN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PCNA在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和22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内膜癌组PCNA表达分别为61.1%(11/18)、71.4%(15/21)和95.5%(21/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表达分别为:正常组88.9%(16/18)、癌前病变组71.4%(15/21)、内膜癌组27.3%(6/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表达增强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早期变化,PTEN表达减弱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结果乙酰肝素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症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3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FIGO)(P<0.05)、组织病理学分级(P<0.05)和肌层浸润程度(P<0.01)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乙酰肝素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对62例胃肠癌标本进行了原位MG_7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80.77%(21/26例)的胃癌和94.44%(34/36例)的结直肠癌呈MG_7抗原阳性,该抗原的表达强度和存在部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超微结构水平定位观察表明:在分化好的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腺腔缘微绒毛、细胞膜及膜下胞浆內;而在低分化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分泌颗粒与合成及转运蛋白质的细胞器(包括內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其分泌小泡)內崾綧G_7抗原是胃肠癌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性物质。文中还对其定位特点与细胞分化程度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性表达率为76.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6.4%(P<0.05);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AF1阳性率分别为31.2%和7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HS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XA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与XAF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XAF1的表达致使细胞过度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应用DAB法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应用铁氰化物技术对琥珀酸脱氢酶(SDH)作超微结构定位,已被广泛接受。从理论上讲,SDH是定位于线粒体嵴膜的内侧面,CCO是定位于线粒体嵴膜的外侧面,但是从众多文献看,由于反应产物过溢及移位扩散,实际上均定位于线粒体嵴腔及线粒体外窒。 1.对SDE超微结构技术的改进:(1)对固定剂浓度及固定时间作合理筛选,以最大程度保存SDH的活性;(2)组织在反应基质中孵育后,再用DAB处理以增强反差;(3)对不同时间孵育的组织作动态观察,以选择最佳孵育时间,发现短期孵育后,SDH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嵴膜及内膜,当延长孵育时  相似文献   

7.
血栓调节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 (TM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等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5 0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及 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M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TM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 <0 .0 5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 ,TM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 ,随分期的升高其阳性表达率降低 (Ⅰ期 76 .5 % ,Ⅱ期 6 3.6 % ,Ⅲ期及其以上者 2 0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TM表达水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有关 ,有望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增生性内膜及4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凋亡抑制基因(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检测,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两者表达率(20.0%、90.9%、31.7%;40.0%、72.7%、97.6%)均存在显著差异。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染色强度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CNA染色则有相关性,且1级与3级间存在差异。两种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提示BCL-2蛋白在正常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增生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并可能为进一步基因异常改变提供有利条件,而在子宫内膜癌中其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有关。PCNA有助于了解内膜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有可能成为判定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病区粮及病区粮加硒喂养大鼠心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区粮加硒组大鼠心肌线粒体CCO 活性较病区粮组明显升高,并均定位于线粒体嵴膜和内膜,而病区粮组除一例大鼠心肌线粒体CCO 表现明显定位异常外,其余均未发现明显定位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云南楚雄潜在型克山病活检心肌线粒体SDH和CCO进行了超微结构定位及活性研究。潜在型克山病心肌线粒体SDH主要表现各种类型的活性改变,有1/3的线粒体嵴膜和内膜酶反应产物趋于阴性;在1/20的完全失去定位的线粒体中,向基质自由弥散的酶产物代偿性增高。心肌线粒体CCO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定位改变,3/5的线粒体不同程度地失去嵴膜定位,约1/5的线粒体酶反应趋于阴性;在1/5的完全失去定位的线粒体中,向基质弥散的酶产物代偿性增高。结果说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其心肌线粒体SDH活性减低,呼吸链在CCO环节受阻。  相似文献   

11.
因良性疾患行手术摘除的人子宫内膜标本40例,将子宫标本分成8个期。BDF1雌性小鼠50只,分成5个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子宫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dearantigen,PCNA)染色反应。结果人子宫内膜PCNA标记细胞在增殖初期腺上皮细胞(40%)和增殖中期子宫内膜中部(48%)较多,表面上皮PCNA标记细胞很少。而小鼠动情期PCNA标记细胞(22%)最多,并主要分布在表面上皮(60%)。提示人与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时间与增殖部位有明显差异。此实验将丰富不同种属间子宫内膜增殖差异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tumo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normality of cell cycle regula-tion.Cyclin D1and p1 6are key factors that have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regulating cell cy-cle,respectively.In general,itwas considered thatthe over- expression of oncogene cyclin D1or/andinactivation of anti- oncogene p1 6contribute to the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As has been re-viewed,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yclin D1or/andp1 6wa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  相似文献   

13.
Mifepristone (RU4 86 )hasbeenusedinclinicasaneffectiveemergencycontraception (EC)meth od .And ,areductionfrom 6 0 0mgto 10mgdidnotinfluenceefficacy[1] .However ,themechanismisnotclear .Inpractice ,unprotectedsexualintercoursecanoccuratanytimeinamenstrualcycle .AnidealECwouldbeonewhichcouldblockovulationandimplantation .Thus ,theeffectofEContherecep tivityoftheendometriumiscriticalforitseffec tiveness .Implantationofthehumanblastocystintheen dometriumisconsideredtobeinitiatedbyadia loguebet…  相似文献   

14.
达那唑预处理对子宫内膜EGFR和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达那唑预处理后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达那唑组(30 例)应用达那唑预处理后行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对照组(30 例)直接行TCRE术。切除内膜用HE染色观察内膜腺体数量、间质的疏松度,测定EGFR及VEGF表达情况。结果 达那唑预处理组子宫内膜绝大部分处于增生期(类似于增生早期),近基底层腺体的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间质疏松度(+~ )较对照组( ~ )明显致密(P<0.05);两组EGFR及VEGF在腺体中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均大于间质(P<0.05),达那唑可明显降低内膜中EGFR及VEGF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P<0.05)。结论 达那唑预处理子宫内膜后,可使内膜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内膜变薄,腺体减少,间质致密;达那唑预处理后腺体和间质中EGFR及VEGF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后宫腔镜下宫腔形态学、病理学及子宫内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达那唑组(30例)应用达那唑预处理后行TCRE术,对照组(30例)直接行TCRE术,术后3-6个月随访,进行宫腔镜检查取材,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测定子宫内膜EGFR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宫腔镜检查见大部分宫腔呈现粘连状态,宫腔缩小、宫腔内色灰白或苍白,少数可见局部散在的内膜样组织,位于宫颈口处。镜下见内膜均为类似于增生早期表现,腺体分散、稀少,间质致密、伴炎症细胞浸润。术后达那唑组子宫内膜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EGFR在内膜腺体的表达均低于术前,术后达那唑组EGF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VEGF的表达强度无差别,均较术前表达升高,对照组术后内膜腺体VEGF的表达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达那唑组手术前、后及与对照组术后内膜腺体VEGF的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TCRE术后的子宫内膜均处于增生早期的病理改变;TCRE术可降低子宫内膜EGFR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强度,提示TCRE术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增生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子宫体恶性肿瘤组36例,子宫体良性病变组46例,正常组50例的子宫内膜、晨尿、血清的CEA含量。结果示子宫体恶性肿瘤组3种标本的CEA含量均值高于2对照组,而子宫体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标本CEA升高的阳性率于良恶性病变组间无差异。子宫内膜CEA含量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子宫内膜CEA含量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同时测定3种标本CEA值有助于区别子宫体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