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重庆地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调研检测,利用现有的评价指标对调查路段的路面破损状况和路面行驶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和路面使用坏境,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中的路面状况指数PCI和路面结构承载力指数PSSI进行完善和修订,以便因地制宜对西南山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行的路面破损评价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路面车辙指数、路面等效裂缝率指数和路面等效修补率指数这三个指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进行分析,克服了原有评价指标的缺陷,有利于道路养护决策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评价路面破损条件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有必要探讨破损路面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选取路面车辙深度、裂缝率、坑槽宽度和修补率作为破损路面状况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基于灰色聚粪分析方法的破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调查路段的破损路面状况进行等级划分,并基于不同破损路面状况等级路段调查的交通流参数,分析破损路面对饱和车头时距和平均行程车速的影响。引入破损路面修正系数的概念,得到不同破损路面状况等级对应的路段通行能力修正系数,并给出不同破损路面状况等级对应的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推荐值。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质量的评价精度,将T-S模糊理论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面状况指数、路面结构强度指数、道路行驶质量指数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4个检测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根据模糊推理规则构建路面质量评价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路面检测指标经过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直至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达到最小,去模糊化后得到各路段的精确评价结果,建立了路面使用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用实际检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模糊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定量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本文方法仿真得到的路面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期望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1%.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水网地区路面弯沉超限的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路线,调查路面破损并对其进行技术等级评定,实测路面弯沉,通过强度指数、路基干湿类型、交通量与组成、路面技术状况与弯沉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水网地区路面弯沉超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水网地区路面设计、养护评价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浙北地区农村公路维修养护任务重和资金有限的矛盾,在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及时有效地开展路面维修养护工作。通过对浙北地区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及运行状况进行调研,从路面破损、路面承载能力、平整度、抗滑性等指标评价其路用性能,确定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关键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法和保证率系数进行分析,计算养护改造可采用的标准、阈值,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依托浙北地区农村公路改造实体工程,开展农村公路路面维修养护标准工程应用与评价。结果表明:浙北地区农村公路路面总体状况普遍较差,建议依据路面损坏复合评价指标PDI、路面平整度RQI确定中修措施,依据结构强度系SSI确定大修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GZX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沥可贴"预防性养护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配合比设计,根据路面抗滑、路面平整度指数现场测试等使用性能跟踪观测,表明"沥可贴"微罩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可提高原路面抗滑性能、平整度指数(路面行驶质量),改善原路面破损状况。  相似文献   

8.
以营大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为背景,针对路面破损严重、左右幅路面损坏程度差异明显的状况,对路面损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载车辆作用可造成结构损坏,使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路面结构强度不足是造成路面破损、使用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车辙主要为失稳性车辙,较重的车辆荷载、路面的二次压实是形成车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城市沥青路面的裂缝、车辙、坑槽等不同类型的结构性破损,构建综合性养护方法,依据结构破损的成因设计养护措施。通过均衡多方面路面性能,根据路面破损程度、综合性养护方法和路面评估指标间的关联性,与精表处技术和微表处技术2种方法对比,评选城市沥青路面结构破损的最优综合性养护方法,并进行仿真试验和路面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养护方法的效果较全面,破损状况指数为92.78,裂缝率为0.32%,车辙深3.7 mm,效果比其他2种方法好,能有效修复沥青路面破损,提升路面防滑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10.
高效而准确地对路面破损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是路面养护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路面破损的数据采集关键技术、评价指标与方法、预测和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4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现有技术和方法的利弊,指出了粗放化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路面破损状况信息环境的展望。该法有利于建立从数据采集、破损评价分析到预测管理的一整套有机体系,全面准确地掌握路面破损状况。  相似文献   

11.
路面弯沉、路面平整度和路面破损分别是路面结构承载力、路面行驶质量以及路面结构性能的调查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路面状况的项目。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弯沉与平整度的关系,弯沉、平整度及破损状况的关系,并将对三者关系的讨论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以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种类路面的破损危害性不同,拟在公路路面评价中提出路面破损指数概念,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所用模型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种类的路面损毁危害性进行赋权,并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计算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与最优情况的贴近度,进而将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情况转化成区间为[0,1]的路面破损指数,其中路面破损指数越大表示路面的破损程度越高。此模型方法简单,能够运用少量数据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的破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参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现路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首先对路面各种病害进行分类统计,然后计算路面状况指数(PCI)、行驶质量指数(RQ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综合发现,尽管后期养护较好,但路面破坏依然严重,且部位不同,损坏程度不同。对代表性的路段进行钻芯取样等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即使成型好的基层,在较大范围内也有开裂现象。可见,路面整体结构强度较低,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元模型分析方法的路面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针对目前路面状况等级评价方法中存在主观影响因素过多、权重不确定性等问题,根据影响路面状况的路面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标、路面强度系数、路面抗滑能力系数等主要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元模型的路面状况等级综合评价方法。以路面状况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模型,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实现对各路面状况等级的综合评判。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反映路面状况,是可行的,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使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行驶质量、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和路面抗滑性能等4个主要内容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且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更低、易推广,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连开发区三号路的破坏情况,从路面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破损率和使用强度指数四方面对现有路况进行分析,并从以上数据分析破坏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选择了行驶质量、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和路面抗滑性能等4个主要因素,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且相对于目前常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复合物元法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行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罩面需求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路面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和国际摩阻系数等指标评价路面的使用性能,采用断板率、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率等指标评价路面的结构状况。考虑到各评价指标分级的模糊性,应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建立了多指标的路面状况评定方法,其中的权重确定综合了AHP法和熵值法,以求同时反映评价分级的主观性和实测数据的客观性。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路段的路面性能对应"中"的关联度最大(0.562 4),对应"次"的关联度次之(0.319 4),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该路段的路面性能属于"中"级偏"次",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的旧路面破损状况下不同的加铺层结构,对于结合式钢纤维加铺层进行了钢纤维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界面剂的选用对于新旧路面的承载能力的结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路面破损状况调查方法多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费工费时,危险性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重现性低,这促使人们研究路面破损自动调查与评价技术。介绍了现有系统的设计、硬件性能和特点、实施的情况及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