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岛河隧道位于国道213线兰州一昆明一磨憨公路思茅一小勐养高速公路3合同段,是云南省目前公路隧道中最长的一座双跨连拱隧道,该隧道全长495m,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低山地形地貌区,围岩以全一强风化基岩为主,为Ⅱ类围岩,隧道最大埋深为53.8m,其中进出口两端各50m范围平均埋深仅为10m左右。岩体裂隙发育,产状紊乱,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季节性补给。因此施工中洞身掘进及防排水施工难度大,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设计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实施结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裂隙水较发育地段,隧道围岩渗水不仅恶化了施工环境,影响防排水效果和施工正常进行,而且大量的基岩裂隙水的排放,破坏了隧道区域的自然水系平衡,甚至可能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结合衡炎高速公路云阳山隧道裂隙水发育段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防排水综合处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洞内渗水,改善了施工环境和隧道防排水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当地水资源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岩溶发育及分布的未知性与地形地貌的不规则性造成岩溶隧道围岩条件十分复杂,岩溶隧道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的研究热,最和难点.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阐述岩溶发育区基岩类型,总结溶沟、落水洞、岩溶洼地、盲谷等典型岩溶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隧道工程安全性的影响,概括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岩溶区地下水系统,形成岩溶隧道勘察设计原则,指出初步设计勘察阶段、详勘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并依托贵州省内多座典型岩溶隧道,结合设计、咨询及施工配合中发现的问题,从勘察设计角度进行总结,以期为岩溶地区的隧道设计与施工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表注浆加固是处理隧道浅埋段的重要技术措施,对于防止隧道浅埋段施工中常见的地表开裂、初期支护变形侵限、预防塌方等风险有重要作用。寨子岗隧道浅埋段地质条件复杂、埋深浅、地下水位高、岩溶发育,隧道拱部位于土石分界线附近,施工风险极高。文章系统说明在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的情况下,注浆范围确定、注浆参数、施工工艺及实施注浆后的效果,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理论依据 瑶岭隧道左线B段全长790m,隧道主要穿越强分化-微分化泥岩,其中强风化泥岩灰青色,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呈碎裂状松散结构。微风化泥岩灰青色.层状构造,岩体呈中厚层结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雨季可沿节理渗入隧道出现潮湿或滴水现象。  相似文献   

6.
隧道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围岩堵水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埋深88m,地下水发育.由于突发大面积涌水,造成地表塌陷.介绍了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固结止水方法加固围岩,既可保证施工安全,又能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隧道洞口作为隧道施工的主要内容,其本身涉及了很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施工工艺,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隧道施工的原则和地表预加固技术。因此,对隧道洞口的施工原则和地表预加固进行分析,并以实际工程为例来探讨地表预加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宝天线105隧道裂纹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宝天线105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和对隧道裂纹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论证了105隧道围岩体是松动岩体,松动岩体长期蠕动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实质。而应力松弛、地表冲刷、崩坍、滑坡、地下水作用和隧道施工等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隧道出口围岩破碎、穿越断层、节理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的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洞内中管棚、双层小导管、地表混凝土加固防水处理综合施工技术,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程概况某公路隧道地址处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30~50m,自然坡度约30°~50°,基岩零星出露,植被发育。上覆第四系粉质黏土,硬塑至坚硬状,厚约0~3m,属普通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加里东期的眼球状混合岩,中至厚层夹薄层状,坚硬,节理发育,风化不均,斜坡上较厚,沟槽内较薄,全风化带(W4)厚约10~30m,呈砂土状,属硬土,强风化带(W3)厚约  相似文献   

11.
以长昆客运专线铁路大断面双线隧道穿越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落为背景,对分别采用三台阶七步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计算结果和施工因素,确定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现场施工效果和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赋存于围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等地下水是影响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地层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效果有限,采取地表井点降水或洞内降水措施可以有效阻止地下水通过裂隙进入隧道周边,并能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盾构施工的地表变形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时 ,一般会引起隧道上方地表的变形。在施工时 ,这种现象在含水的松软土层或其他不稳定地层中表现尤为显著。地表变形的程度 ,一般与隧道的埋深和其所处的地质土层状况有很大关系 ,隧道直径、盾构施工方法、地面建筑物的基础形式等因素对地表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在隧道衬砌脱离盾尾后也会产生一些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3.
以武广客运专线狮公岩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隧道埋深浅、偏压显著、围岩软弱破碎、受降雨影响大、隧道断面大、施工变形大且控制困难等特点,基于浅埋偏压显著段隧道大变形原因分析,提出了地表网喷加固、洞内加长锚杆、增设水平横撑的应急措施,在隧道变形初步控制后,进一步采取地表坡顶减负、坡脚反压增阻,以及局部锚固桩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并成功保护了地表构筑物。  相似文献   

14.
李玉柱 《北方交通》2012,(6):180-181
某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采用地表注浆、地表锚杆和喷锚加固地层,隧道结构采用偏压衬砌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该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隧道变形开裂、地表沉降,保证了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广州地铁3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土舱压力、盾尾注浆压力和地层损失率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影响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最大的因素为地层损失和注浆压力,增大土舱压力对降低隧道地表沉降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以簸箕岭隧道施工为背景,着重阐述了采用浅埋地表注浆加固处理、超前管棚支护、单侧壁导坑开挖等施工技术进行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对控制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地表及拱顶下沉、山体偏压对隧道造成的偏移等效果十分显著,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广明 《交通标准化》2014,(16):146-148
通过对某隧道洞口处地表沉降的连续观测分析,得出初期支护后的隧道洞口浅埋段地表沉降规律;通过对布测观测点的沉降速率、累计沉降观测分析,总结出地质较差隧道浅埋段的沉降特点,为同类地质条件的隧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线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高枧槽隧道实体工程,介绍了开挖断面大、岩溶发育、地质复杂的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情况及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地表打入钢管桩预加固提高承载力、中台阶钢架间增设纵向托梁与地表钢管桩焊接提高整体受力、设置临时仰拱或横撑、双层拱架支护等措施。通过及时分析围岩和支护变形情况,最终洞内初期支护变形、拱顶下沉、地表开裂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机制复杂,很难定量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发展过程。结合某浅埋铁路隧道施工,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拱部φ159mm大管棚、间距25cm、长度30m,掌子面帷幕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在确保注浆效果和管棚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地表沉降可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水平产状的岩层时处理不当极易出现围岩失稳、坍塌等事故,这些事故将对隧道施工人员、设备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以石塘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该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监控量测结果,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用以指导该隧道后续施工和设计方案优化,并可为类似水平岩层隧道设计、施工及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