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大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CBD),而交通是空间有限的CBD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发展阶段及存在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流结构不合理,混合交通现象严重,停车设施不足,缺乏行人步行区和过街设施,交通出行时间分布不均衡等,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限制过境交通、发展快速公交、开发地下空间、合理进行停车规划及停车管理等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实际规划为案例,介绍了游憩交通规划的目标确立、发展策略研究、规划方案制定.在常规的旅游交通规划基础上,兼顾了市民休闲、健身等交通出行需求.在充分结合了游憩设施和交通枢纽设施并统筹考虑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了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制定了特色游憩交通线路方案,从而引导游憩交通的合理出行,促进游憩交通与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邵丹 《城市交通》2010,8(2):21-24
为实现上海世博交通集约化组织目标、降低自驾游客出行比例,建设世博停车换乘设施并组织引导自驾游客采取P+R模式前往世博园区最有效措施之一。借鉴日本爱知世博会等大型公共活动停车换乘组织经验,提出上海世博会P+R交通组织基本思路,将服务对象划分为一日往返自驾游客和本地化自驾游客两类。分析P+R泊位需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规模预测,得到两类游客的泊位需求总体规模和空间分布。最后,提出分三个层次设置P+R设施以及完善世博P+R配套设施和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调查与研究是合理规划交通出行方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制定交通政策的重要环节。首先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出行调查,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西安市出行方式结构比例,与2000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交通结构比例的变化和影响变化的因素。根据客运交通结构的实际,结合西安的城市建设、交通现状及道路条件,提出以TOD模式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积极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建议,合理分布客运交通结构。尤其是通过设立公共自行车以及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带动整个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旅游交通的出行特性为基础,本文提出旅游交通规划的"三步曲"方法:即旅游的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特色规划.通过对宁波东钱湖地区的规划实践,运用这种"三步曲"方法确定了旅游区与客源地的空间形态联系、旅游交通的线网布局及景区交通设施的具体形态,并将交通的旅游特色根植与交通规划的每个环节.用这种方法规划的区域具有旅游特色与交通网络结合紧密,设施与空间布局合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保障大型展会期间交通畅通有序,适应展后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引用"弹性规划"方法,以时间划分为序列,展期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临时设施并举,展后注重设施衔接与控制预留。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在充分剖析大型展会期间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和展后需求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路网建设、公交设施配套、停车设施供给、交通组织管控以及智能交通引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型展会外围交通管控与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为来自国内外近200万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服务,确保了园博会期间交通事故"零记录"。  相似文献   

8.
刘诣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85-89
旅游综合体的交通需求特征既继承旅游度假区的季节波动和瞬时聚集性,又融入城市拓展区的日常交通及通勤潮汐性,2类交通在空间上、时间上相互交叉和干扰,对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带来挑战.通过对旅游综合体交通需求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结合规划实践案例提出近城区位带来项目内外衔接问题、季节波动带来设施供给规模问题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带来交通管理模式问题的具体体现,针对这些问题,从需求精细化、衔接一体化、供给情景化、组织差别化4个角度梳理旅游综合体交通规划的主要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障碍交通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之一,目前我国无障碍交通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政策、技术、管理和公众意识等方面均存在着问题,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亦十分困难.应当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合理规划新建设施、加强现有设施管理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博期间,在城市日常交通出行小幅增长的情况下,世博交通的叠加并未对全市交通产生较大影响,实现了保障世博和日常交通正常运行的双重目标。为此,有必要梳理世博交通的筹备规划及组织过程,从设施供给、管控政策、引导措施和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挖掘、总结世博交通组织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