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为合理确定机场出发车道边的布局模式及规模,支撑机场陆侧交通组织,保障机场建成后的正常运行与管理,提出一种机场出发车道边布局模式选取及车道边规模测算的研究方法。首先,梳理机场出发车道边常见的布局模式,分析不同布局模式的适用场景;其次,提出前期规划阶段的机场出发车道边规模测算公式与深化设计阶段的车道边容量分析方法;最后,通过西安机场T5航站楼出发车道边的布局模式及容量分析案例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机场航站楼出发层车道边主要是供离港旅客送行车辆停车落客的场所,是机场陆侧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层车道边通行能力是机场出发层车道边的基本参数,直接影响着机场陆侧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但现有的出发层车道边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够精确。本文对时空轨迹理论进行改进,量化影响车道边通行能力的因素,考虑等待行人穿行和车辆驶出停车位等待汇入行车道延误的情况,构建车道边通行能力评估模型;采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现场调研数据及监控视频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并与快速估计法、AnyLogic仿真法、时空轨迹理论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时空轨迹理论法计算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发层车道边通行能力与实测值的误差为0.38%,对比快速估计法、AnyLogic仿真法、时空轨迹理论法,本文提出方法的误差分别降低了127.73%、8.57%、11.06%,能够有效地评估航站楼出发层车道边的通行能力,可以为机场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利用机场陆侧出发车道边设施,针对机场车道边交通流特征,对机场出发车道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国内常见出发车道边布局形式、交通特征及通行能力,基于各车道通行能力构建考虑停车道溢出状态的出发车道边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例,利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的参数标定和场景构建对通行能力模型的准确性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理论和仿真通行能力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4.2%。最后,在济南遥墙机场规划中的T2航站楼出发车道边设计5种布局方案,并运用仿真评价方法对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案3和方案4的运行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车道边的规模是机场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机场车流运行的畅通性和客流集散的效率。应用M/M/N排队论法及分析法对机场车道边的规模进行分析,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车道边规模分析进行验证,可为车道边规模的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陆侧交通系统作为机场重要的交通设施,是保障客流顺畅集散的基础。通过调查分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集散道路系统和车道边系统的现状运营情况,对已实施的陆侧交通系统进行后评价,即定量分析上述系统的饱和度以及车道边长度等,从而评估其现状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所能承受的最大客流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机场后续的建设、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及发展思路,也为类似项目的建设及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用单一值评价多因素多指标问题和评价方法中确定权重值较主观的问题,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机场车道边进行评价.首先选取四个关键性评价指标,并将车道边服务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然后建立灰类白化函数、确定聚类权、对聚类向量进行分析,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对象所归属的等级.文章选取3个不同时期不同机场航站楼车道边案例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的西安咸阳机场T2航站楼和天津滨海机场T1航站楼出发层车道边较拥挤,而2015年的天津机场T2航站楼出发层车道边整体服务水平较好.结果符合事实,表明该模型是正确、可行的,文章最后分析了验证结果出现的原因并依此给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茹 《交通标准化》2016,2(2):53-58
为克服传统车道边容量评估方法应用于多航站楼机场时数据采集困难的问题,基于数据采 集容易、计算精度高的原则,利用时空消耗理论建立了车道边容量模型。首先,建立了单一车型 运行下的容量模型;其次,分析了混合车流运行情况,通过参数标定,建立了基于时空消耗理论 的多航站楼车道边容量模型;再次,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将模型应用于天津机场T1 和T2 航站楼 车道边,结果表明,目前天津机场车道边流量仅为其容量的1/3 左右,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最后,依据实际情况给出几点车道边容量提升策略。利用该模型能够在仅利用基础设施的基础数 据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多航站楼机场车道边的总容量,并能够根据时空消耗理论证明 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远大于私家车或出租车,机场相关部门可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陆侧交通系统是空港型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场能否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陆侧交通系统设计为例,通过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功能优先兼顾艺术、简约高效系统循环、以人为本主辅结合"的设计理念,把复杂交通问题简单化。同时通过总结车道边系统、循环道路系统设计要点等关键技术问题,为高铁型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它类似的交通枢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及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管理网络预约出租车(简称"网约车")在机场陆侧的停车行为,集中节约陆侧交通设施资源,从而提升机场航空旅客的出行品质,就需要在明确机场陆侧停车设施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考虑机场陆侧网约车的停车需求,以把握住机场陆侧网约车停车管理的重心。本研究从国内典型机场网约车管理现状与问题出发,根据网约车的停车特性与航空旅客乘车需求,总结研究出管理机场陆侧网约车停车的必然途径,并从停车供给、停车需求、停车行为等方面提出机场对网约车可采取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机场陆侧公共交通方式运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侧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方式的舒适性、换乘方便性、旅行时间、乘车价格等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建立机场陆侧公共交通方式运输效力计算模型,并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例进行计算,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可为机场陆侧公共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分析评价、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民航部门常规预测思路在航空枢纽集疏运设施供给策略、供给规模预测方面的不足,提出面向集疏运设施规模及供给策略的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需求预测思路。在判断主要客流构成的基础上,明确了分客流、分方式的预测总思路;在分析经济增长和高铁两大影响航空客流增长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分别提出陆侧航空客流和中转航空客流的预测方法,进而得到航空客流总量,支撑空港枢纽对外交通设施供给策略的制定。以此为基础,通过客流分布、方式划分等技术手段,确定各集疏运方式的客流需求规模,为相应设施规模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型机场陆侧交通方式复杂多样,如何合理设计陆侧交通,实现陆侧交通与航站楼的顺畅接驳成为影响机场能否高效运转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现有交通接驳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将交通接驳紧密融合到陆侧交通设计过程中,提出实际性的交通接驳优化方案,确保新建陆侧交通系统更加顺畅便捷。  相似文献   

13.
机场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是解决机场陆侧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通过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首都机场的陆侧交通量进行预测,得出进出机场的旅客中乘坐机场巴士及出租车的人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分析机场轨道交通对机场巴士及出租车交通量的分流情况,得出各自具体的分流率和分流量.最后,根据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分流情况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其稳定分流率.  相似文献   

14.
行人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在过街的过程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且事故后果严重,研究过街行人的交通特性有利于降低行人的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分析行人的过街行为、过街速度和过街违法成因,并在研究过街行人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设置机动车右转信号灯、安装倒计时式人行信号灯、优化信号相位配时、加强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交通枢纽车道边动态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基于已有的单车道车道边模型,建立双车道车道边模型,根据该模型找出影响车道边容量的关键因素,除有效停车位数以外,还有3个时间因素:停车时间、前方车辆影响时间和汇入时间。然后,依托对现有典型交通枢纽车道边的调查数据、交通流波动理论以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等分析关键因素,并提出车道边停车优化方案,可以为车道边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行人过街交通是混合交通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与冲突问题是改善我国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及其对行人的延误进行研究,意在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与冲突问题. 通过总结行人过街行为及需求特性,结合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的设置条件及评价指标,提出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得出行人二次过街延误模型. 并以北京北三环四通桥为例,进行实例研究. 通过仿真模拟,得出行人延误及交通流量等结果,其结果表明,行人二次过街方式能够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减小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增加行人的通过效率,减少行人违章过街率,从而降低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客流需求量在不同公交班车发生时间上会出现不同的载客率,波峰时段载客量较大,车内拥挤;而波谷时段载客量较小,车内空座率较高。以高峰时段上的客流规律为依据,采取缩短或延长发车间隔,来证明客流在时间、方向和断面上的不均衡性。对长春市265路公交车进行发车间隔优化应用得出优化原理,该原理对均衡公交车的载客率、优化公交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考虑快速路主辅隔离带上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时,站点乘降客流的过街行为对辅路机动车流的影响,构建了快速路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的分析方法.首先,从辅路行人-机动车冲突点时空分离的角度,分析快速路过街设施的类型;其次,基于行人过街和车流消散理论,分析辅路无信号控制和有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构建辅路无信号控制、有信号控制和立体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的临界点计算模型,对主路立体过街设施引脚不同位置的辅路交通流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快速路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条件及其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动车和行人流量波动较大的路段,定时控制会导致相位浪费,对现有人行横道感应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新的按钮式感应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检测路段车流,根据车流情况选择采用行人优先方案还是机动车优先方案进行行人相位配时,两种方案都保证机动车最小相位,同时也考虑行人的可忍耐时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周期运行图的行车组织模式主要特点为规律化、模式化、简单化,通过分析客流预测对行车组织的影响,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背景,结合该线路客流特点,对基于周期化运行的列车运行图通过能力、高断面客流高峰小时列车开行对数及发车间隔等行车组织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未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组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