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过建立基于运动学理论的换道模型并分析主车与原车道前车及目标车辆前后车的速度、加(减)速度及安全距离,研究车辆换道行为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进行换道过程中,换道时间由车道及车辆的宽度、驾驶速度、纵向加速度及驾驶员的特性有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车辆安全换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模具是CRTSⅢ型轨道板预制中极其重要的施工设备,直接关系到轨道成品板的质量和精度。通过对预制模具的底模、侧模、端模、脱模机构及套管定位机构的结构形式进行方案优化,使模具具有刚度大、重量轻、不易变形的优点,确保加工后轨道板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位置准确。同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评估模具的安全性能,避免结构在施工中出现断裂破坏,从而达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施工区网联车与普通车混行状态下的车流跟驰及换道行为,分析网联车的区域内通讯及更小安全车距等特性,改进普通车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减速规则和随机慢化规则,构建网联车跟驰模型。建立普通车和网联车在施工区不同区段的换道意向规则,基于车距采集和空位排序算法建立网联车在通讯区域的预期换道和施工区域的强制换道模型,结合普通车换道模型模拟施工区混行车辆的换道规则及车流分布规律。采用算例验证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多次实验消除随机因素影响,结果验证了网联车对扩大通行能力,提高平均车速及降低走行时间的有效性;不同比例下的换道点分布显示,网联车比例越高,预期换道区的换道点越靠近强制换道区,且强制换道点越靠前;而普通车换道点分布受混行车流比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对塑料斜齿轮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ldflow软件对一模两腔的塑件进行填充模拟分析,确定了点浇口位置及冷却系统结构。根据CAE分析结果设计了模具的斜齿轮旋转脱模机构以及四板定距开模机构,并介绍了模具的设计过程。模具结构合理,推出可靠,成型塑件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含人工车的混合交通流下部分智能网联车借道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的控制问题,以 两个信号交叉口间公交专用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不妨碍公交车优先通行、满足换道动机和换 道安全条件的智能网联车借道公交车道控制策略。基于公交车道控制预测模块设计智能网联车 进入和离开公交专用道规则,采用改进最小化由换道引起的所有制动模型计算的收益作为智能 网联车换道时激励准则。期望跟随车类型若为人工车时,目标车辆礼让系数取1;妨碍公交优先 必须离开公交道时,满足安全规则即可。通过具体仿真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在高交 通需求下,与不允许借道控制方法、基于清空距离公交专用车道控制方法对比,人均延误分别减 少60%和40%,车均延误分别减少65%和32%,渗透率在30%~40%范围内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汽车水箱盖的成型质量和效率,对其壳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运用UG软件进行了注射模的设计。同时运用Moldflow软件对浇口位置充模、流动、冷却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最佳浇口位置和对模具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运用Moldflow软件对汽车水箱盖进行注射成型,缩短了模具的设计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压力机是汽车制造业的关键设备,尤其是300吨以上的中、大型压力机地设备总量中有很大比例。各压力机性能好坏及运行状态及运行状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厂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详细讨论了压力机的特点其监测内容,状态监测系统及其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Pro/E为工具,通过对仪表盖的结构和工艺性分析,论述了仪表盖注射模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重点介绍了利用Moldflow软件来模拟注射流动过程,根据模拟结果调整了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模具装配图.这样设计,可缩短模具设计周期,提高模具的一次成品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曲线拟合等方法 ,确定齿廓的线切割轨迹 ,实现转向螺母精锻齿形模电极、转向机摇臂轴精锻件的切边凹模和锥齿轮精锻件的切边凹模线切割加工 ,取代了刀具加工或电火花穿孔加工 ,提高了模具制造精度、模具寿命 ,降低了模具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地制修订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 车推广应用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我国现有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开展了研究。首先,对国外 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概况和我国相关的主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了介 绍;接着,对我国现有标准中关于充换电设备、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充换电计量装置、充换电 站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分类介绍,明确了现有标准对于确保电动汽车用户充换电体验质量的重要意 义;然后,针对电动汽车用户完整的充换电流程,对实际中用户存在的充换电服务需求进行了分 析;最后,根据用户的实际服务需求,提出了我国未来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的制修订建议。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基本确保了充换电设备的可用性和易操作性、充电接 口的通用性、充电计量装置的准确度以及充换电站的运营安全等,未来应针对充换电设备状态查 询、直流充电桩的兼容性、统一支付、充换电站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以提高电动汽 车用户体验质量和促进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