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省21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的公路网络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方法、熵值法分别计算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方法,构建广东省公路交通可达性和城市经济协调分析评价模型,探讨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期为推动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广东省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两者耦合协调关系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2)广东各个地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现阶段广东省存在优质耦合、中级耦合、勉强耦合、衰退耦合和失调耦合协调等5类发展阶段;(4)针对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特点,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广东省区域交通可达性演变及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体现了近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边境城市跨境可达性对口岸经济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我国边境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口岸经济时空演化及两者的影响机理,构建跨境交通可达性评估模型及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模型,采用引力模型刻画可达性对口岸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我国边境城市的跨境交通可达性与口岸经济均表现出显著的“东强西弱”空间特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两者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逐年下降;边境城市可达性对口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随着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国际贸易便利指数也是影响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作用呈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区域,选取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基础设施质量水平、综合交通可达性等指标,构建综合交通优势度多属性决策模型.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综合交通网络的地域空间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两者的空间发展格局.结果显示:综合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区域经济耦合度较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大部分国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水平相对落后,综合交通优势度普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分异及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基于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及节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整体空间上,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均呈现“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实际投入和物流产出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连片特困地区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的空间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连片特困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的空间耦合特征,基于空间截面数据,构建了因子分析—熵权多维贫困测度模型、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估模型和空间耦合协调模型,并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整体空间上,贫困程度表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模式,呈现南部高于北部、边缘高于中心的空间特征;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显著,可达性值呈"偏左正态分布",并在主要节点形成了"Y字型"综合交通可达性优势带;贫困程度与综合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水平两极化特征明显,中心区域及边缘地带上的空间耦合关系显著,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县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交通基础设施的扶贫效应有待发挥.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城市群交通中普遍存在的供需关系不平衡问题,为探究其供需两者之间的互馈机理,并揭示两者平衡的动态关系,构建城市群交通供需非均衡模型.首先,根据对城市群交通供需关系的描述,明确城市群交通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内涵、研究范畴及表现形式;其次,将城市群交通问题分为3个部分,即城市群中单一城市内部、城市群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群与外部之间,对城市群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微分动力学原理,构建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供需非均衡模型;最后,运用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城市群交通供需的平衡条件,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实例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借助开源大数据平台,提出交通可达性及城市经济活动数据采集策略,利用全局常参数和局部变参数回归模型研究北京市六环区域内两者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全局模型,局部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活动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私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天安门为中心径向递减的多圈层结构,公共交通呈现轨道交通沿线区域高的特点.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匹配度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空间分离和匹配现象并存.西北部、中部区域空间匹配特征显著,东北部、东部区域次之,西南区域空间分离现象最为严重.丰台及良乡等分离区域,宜重视道路及轨道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未来科学城等私人交通匹配,公共交通分离的区域,可考虑修建轨道线路,并增加公交运营服务水平;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匹配区域,以调整交通运营管理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群交通规划中,"四阶段"模型存在一定缺陷,它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交通需求强度.将可达性贯穿于城市群交通规划中的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城市群可达性计算新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阶段城市群内部之间的联系程度,为交通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借助开源大数据平台,提出交通可达性及城市经济活动数据采集策略,利用全局常参数和局部变参数回归模型研究北京市六环区域内两者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全局模型,局部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活动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私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天安门为中心径向递减的多圈层结构,公共交通呈现轨道交通沿线区域高的特点.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匹配度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空间分离和匹配现象并存.西北部、中部区域空间匹配特征显著,东北部、东部区域次之,西南区域空间分离现象最为严重.丰台及良乡等分离区域,宜重视道路及轨道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未来科学城等私人交通匹配,公共交通分离的区域,可考虑修建轨道线路,并增加公交运营服务水平;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匹配区域,以调整交通运营管理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10.
陆路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关系问题是影响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运用加权时间成本法、修正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不同陆路交通条件下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经济的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56 8和0.683 0,江苏省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总体为中度协调,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苏锡常的耦合协调度高达0.9以上,为高度协调;南京、镇江、扬州的协调度集中在0.6~0.8之间,呈中度协调;徐州、宿迁、淮安和盐城的协调度集中在0.5~0.6之间,为轻度协调;泰州和连云港的高铁可达性与其经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针对协调水平不同的城市,提出侧重点不同的发展对策,以助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