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货运增量行动的实施,襄阳北站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迫切需要扩能改造满足运输需求。通过阐述襄阳北站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襄阳北站增建六场到发线并对两端咽喉区进行改造、优化三场南咽喉机车出库径路、优化马棚方向无调列车接车径路等6项"短、平、快"的扩能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从站场能力和运输效率2个方面对襄阳北站扩能改造成效进行分析,为编组站扩能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莱钢专用线现状,针对专用线站场现有解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专用线站场扩能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站场的接发车能力和两端咽喉利用率进行计算和分析。改造后站场具有系统优化,着眼长远;布置合理,作业顺畅;高边坡路堤设计,卸车方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有关车站线间距及路基横断面设计规定的基础上,从客运专线线间设施综合布置方案、车站咽喉布置对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线间距的适应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入手,给出客运专线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的线间距参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某高速铁路站场设计中,由于地形以及投资等限制,咽喉区的道岔组合采取特殊形式,在42号道岔与18号道岔之间仅有117 m的距离,需要在不改动既有站场布置的前提下,接触网专业根据受电弓型号及其动态包络线、定位柱处接触线拉出值、定位柱支持装置的几何尺寸、道岔型号等资料对咽喉区的道岔接触网进行精确的布置研究,通过明确的几何关系研究进行接触网线岔布置,从而保证受电弓高速、安全、平滑通过线岔区,避免土建工程的改造。研究结论:(1)未改变既有站场布置,采用带辅助导向锚段的三支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与简单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方式结合,利用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之间的辅助导线锚段悬挂转换,合理布置几组接触悬挂的空间位置;(2)该研究成果既做到结构简单、便于检调、维护工作量少,又能够满足接触网系统硬点、弹性等指标,从而保证受电弓从正线高速通过、从正线进入侧线、从侧线进入正线等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和供电质量;(3)该研究成果适应于高速铁路特殊复杂咽喉区接触网的布置,可结合站场方案灵活组合,对高速铁路引入既有线土建受限条件下的接触网布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铁路货运的优势,加强铁路运输能力的运用,对马坝站进行站场改造。将马坝站9~12道共4股道由调车线改为到发线。对9~12股道进行挂网,并对站改引起的咽喉区接触网进行迁改,通过对马坝站改造接触网供电分段设计、咽喉区设计、平面布置设计优化,实现马坝站站场改造接触网设计优化,并对今后类似电气化铁路站场改造的接触网设计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州北站是徐州铁路枢纽中的主要编组站。根据徐州北站上行场咽喉区的车流特点、运输生产需求,通过对徐州北站上行场咽喉区进路分析、制定比较可行的施工组织。通过对3个站场过渡方案铁路运能损失分析与比较,确定切实可行的站场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站场线路股道众多,既要保证部分列车能高速平稳通过,又要满足部分列车到发、折返等作业需求,受列车运行速度有所降低及车站总体布局的影响,到发线上曲线半径一般远小于正线曲线半径,正线与岔后到发线曲线间连接线路参数选取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在综合考虑高速铁路站场内列车在站场正线与到发线间运行工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高速铁路站场内道岔区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分析道岔与岔后到发线曲线间夹直线及缓和曲线长度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影响,拟对高速铁路站场内正线与到发线间连接线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论: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岔后曲线半径与超高及缓和曲线长度的匹配关系,赋予计算模型所需的线路参数,运用车线动力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站场正线与到发线间连接线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从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角度,建议高速铁路站场内正线与岔后到发线曲线间设置至少9 m长的夹直线,当高速铁路站场用地受限时,夹直线长度可适当减小甚至可以不设夹直线,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不大;(2)当缓和曲线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缓和曲线长度对缓和列车在曲线上的振动意义不大;(3)在站场规模一定时,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取正线与到发线间线路参数及统筹分配站场内不同区域的空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大秦线运量逐年递增,运营模式不断变化,站场改造不断进行.根据湖东编组站运营实践看,运营模式和站场设备仍不够匹配.创建合理的重载运输编组站站场,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重载车辆运用模式与编组场的设置,车辆检修模式与检修所(线)的设置,机车交路与机车走行线和整备线的设置,开行的列车种类与到发线的设置等.意在探寻重载运输合理的运营...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铁路编组站数字调度专用通信系统的实时性、便捷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结合兰青二线引入兰州西编组站工程,以中间站和编组站业务需求为基础,针对铁路数字调度专用通信系统常规组网模式的不足,将1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1信令(30B+D)植入编组站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组网中,利用简单的网络结构和极少的传输资源实现编组站复杂而不确定的通信需求,解决以往组网结构臃肿、配置复杂和维护繁琐的问题.该组网方案的成功优化及顺利开通为大型编组站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驼峰是铁路编组站内重要的车辆改编设备,也是技术最密集布置的区域,提高驼峰溜放效率对于实现编组站作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提高驼峰作业安全性对于保障编组站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分别在到发线有效长850 m和1 050 m的2种情况下,对不同停车器间隔进行停车防溜仿真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驼峰调车场尾部停车器间隔变化不仅会影响停车防溜效果,并且对停车防溜效果影响的规律会受到尾部坡度和单组勾车辆数的制约,进而为停车防溜设备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岛站是为青岛港前湾港区服务的铁路港前编组站,既有车站站型为纵列式二级二场,办理进出前湾港区的货物列车到发、解体、编组作业。随着青岛港货源结构的调整,上下水货物流向出现了显著变化,既有站型站已不能适应运输需求。分析总结黄岛站在运输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研究年度主要货物品类、运量和流向变化,提出站区扩能改造方案规划。  相似文献   

12.
铁路编组站阶段计划优化编制一直是铁路运输组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目标是为实现阶段计划的计算机自动编制和构建智能化编组站调度系统。迄今,在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取得较多成果。在对阶段计划编制主要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确定和不确定环境下的阶段计划编制以及阶段计划计算机编制与实现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并综合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编组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铁路行包办理站行李车日装车计划编制流程,结合中国铁路行包运输实际情况,以车次准装区段限制、行包办理站办理限制、行包作业接续时间标准等为约束条件,给出基于行包发站和到站坐标位置网格图的行包运输径路快速算法,按照先行包直达、后1次中转和2次中转的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思想,给出了多层据篮式分缀筛选的铁路行包办理站装运方案编制方法.运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水平和运输管理质量,并且实现了铁路行包运输装运方案和日装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既有张博线开行市域列车,从客流角度分析线路走向与市域客流走向的契合度,研究本项目对轨道交通的替代性和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既有铁路现状及线路运输功能,推荐增建二线改造成双线电气化铁路方案;考虑本线需要在维持货运运输的基础上开行市域列车,对本线速度目标值、车辆类型、车站布置、列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问题进行研究比较,推荐本线速度目标值100 km/h,开行CRH6型动车组,4辆编组,到发线有效长280m,采用CTCS系统和非接触式IC卡式自动售检票系统。同时对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及线路加强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勇 《铁道工程学报》2006,(7):21-23,67
研究目的:对铁路重载的两个重要方面——运输组织和既有线路加强进行分析探讨,力求概括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般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结合参与研究的我国大秦线、北同蒲线两条重载铁路的经验,列举已实施的案例,提炼出共性的特征,求证总结出重载铁路运输组织和线路加强可能的几种模式. 研究结果:根据重载铁路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运输特点,运输组织应重点抓好重载列车的装车、运输、卸车及车辆回空、机车运用等各个环节;线路方面应对轨道、路基、桥涵采取适当有效的加强方式. 研究结论:本文根据重载线路的不同运输特点,提出重载铁路运输组织方式.在提高列车重量方面,应达到5 000 t、10 000 t、20 000 t;在装卸车组织方面,减少技术作业站的集结和分解时间,采用直接过翻车机整列卸车的循环拉运方式;技术作业站和中间站到发线长度应满足重载要求;采用客货分线.线路加强模式为采用无缝线路、高强度高质量的轨枕和钢轨、治理路基和桥涵病害、改建地段采用较高标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17.
大新站是北同蒲的最大编组站和万吨列车、2万t列车的集结站.简述大新站在路网中的重要性站场结构特点,以及运输组织的作业方式,阐述增加新开渊万吨装车线的必要性,重点对联锁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电路设计,充分考虑运输作业的效率,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投资成本,保证了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GSM-R实现调车业务,有利于克服传统400MHz无线通信的诸多缺点,实现话音、调车指令同时传输,调车作业单无纸化传送,满足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需要,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安全生产。针对新丰镇编组站地区特殊的线路情况,提出采用光纤直放站+时延模块技术对编组站进行场强覆盖。通过无线网络规划、模拟测试等手段,有效解决新丰镇编组站和郑西客运专线间的频率干扰、多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宁至成都铁路引入西宁枢纽总图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西宁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在建西宁站改及相关工程项目实施,以及枢纽内曹家堡物流中心、新建编组站研究情况,提出枢纽总图布局构想。按照充分利用既有设施,点线能力协调,列车径路顺畅,客货运设施布局合理及适应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的原则,针对西宁至成都铁路引入西宁铁路枢纽方案,根据接轨点及枢纽编组站设置位置的不同共研究了4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最终推荐采用高速引入海东西站,普速引入平安驿站,新设曹家堡编组站方案。  相似文献   

20.
提速干线上编组站到解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提速干线上编组站到解系统作业特点是到达列车流不均衡。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定量分析系统出现饱和状态的条件,即驼峰作业负荷达到临界负荷,输入流强度的增加,将导致到解系统在临界密集到达时间内进入饱和状态。临界负荷主要取决于到发线数量和驼峰作业时间变异系数。临界密集到达时间受到达流强度、变异系数、驼峰作业负荷等因素的影响。改善编组站到解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措施有: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保障机制,优化车流组织方案,增加编组站设备数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