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客流结构复杂、车站设施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车站客流组织方案至关重要.以上海世博会背景下的马当路车站为例,应用自主研发的客流分布仿真系统研究了换乘站大客流组织工作的关键问题.结合仿真结果提出了车站设施、客流组织优化建议,以及车站人员的合理布岗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设施设计,研究车站服务设施对客流集散的影响,基于随机服务理论描绘车站客流集散过程,并利用设施服务强度、设施协调度和设施服务水平等级对集散情况进行评估。以轨道交通车站内各类服务设施为建模对象,考虑设施服务及客流到达规律,基于随机服务理论,分别构建服务型设施、通过型设施、集散型设施随机服务模型,并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车站客流集散随机服务网络模型,通过行人跟随实验获得的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模型还可通过更改到达和服务分布、服务台等参数,实现对不同车站的仿真,无需重新建模,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地铁车站作业流程,利用Anylogic软件建立客流集散仿真模型,对北京宣武门地铁车站不同时段的乘客集散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给出车站设备设施布局的优化建议,为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采集北京地铁建国门车站内设施设备、列车运行信息,以及行人在车站内的疏散情况等数据,使用相关软件处理得到列车平均发车间隔时间、进站与出站客流特征,以及客流排队、上下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软件Any Logic进行建国门地铁站站台建模和仿真模拟,以换乘疏散时间作为统计指标,对换乘楼梯宽度进行适当加宽的优化设计研究。仿真分析表明,换乘楼梯拓宽至2.8 m时对客流换乘疏散最有利。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应对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期可能出现的客流拥挤等问题,运用行人仿真方法进行客流组织方案的动态检验和调整。以深圳会展中心站为例,选取适当的仿真参数和评价指标,对车站客流组织进行防真,分析客流拥堵原因,提出客流组织调整方案,并对调整方案进行仿真及评阶。总结了车站行人仿真在指导车站客流组织方面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早期车站在客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面临的车站结构及设备设施布置无法满足现场客运组织需求的现状,依据车站结构、设备布局及客流分布特征,明确"仿真-分析-优化-评价"的研究思路,利用AnyLogic软件对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宗关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客流分布密度等分析结果提出设备布局优化方案,并设计量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对车站拥堵情况和流线通畅程度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思路及方法可行有效,优化后车站面积利用率提高,换乘瓶颈被消除,站厅客流交叉减少,站内拥挤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流线通畅程度明显提升,对早期轨道交通线路老旧车站的布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客流疏散的基本原则是合理的流线组织和安全地引导客流,使车站的设施设备得到最大均衡利用.F1参观客流具有客流量大、到达集中、疏散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的设施设备能力分析,提出了F1正赛日离场时间车站客流能力的增加措施,站外、出入口和站内的限流条件和限流方法,站外、楼梯通道、站台的分流方法.最后对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方案的实施经验可为今后类似的大客流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轨道交通车站看作人、设施、环境、管理4类元素相互交融的复杂系统,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各元素之间复杂的关系;在考虑闸机通行力、楼梯通道最大容纳人数、通道阻塞以及列车满载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演变模型及演变算法;对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一典型换乘车站为例,将该算法结合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应用于以优化车站设施服务水平为目的的轨道交通乘客引导决策支持;通过实例与仿真软件legion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客流演变算法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为在设计阶段降低新建车站运营的安全风险、提高乘客安全服务水平,归纳分析了目前北京轨道交通线网高风险车站出现的规律及特征,从车站客运设备设施通过能力、通过客流计算关系与该处客流密度的对应关系入手,说明了目前设计单位所依照的设计标准不能满足实际运营要求。提出了基于安全服务的轨道交通车站客运设备设施通过能力评估方法,为新建车站满足安全服务的要求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站的客流仿真模拟,分析其车站方案的适应性。利用现状调研数据对客流仿真软件参数进行标定,对体育西路车站现状客流组织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车站优化方案,对比优化方案及现状方案在仿真模拟结果上的差异,最后总结优化方案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缺乏准确的实时客流数据,铁路客运车站的客运组织一直主要依靠经验来调配设备、人员等所需资源。为此,开发了铁路客运车站客流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有效利用铁路客票预售数据、车站历史客流数据、旅客进出站实时数据、列车正晚点数据等相关数据,建立基于K均值聚类的支持向量回归机客流预测模型,实现车站每日进站客流、分时段进站客流、候车室客流的监测、预测及超限预警,方便车站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客流动态,及时根据客流变化进行设备和人员动态调配,更加精准、高效、安全、有序地开展车站客运组织作业,有助于改善车站客运服务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ylogic仿真技术的北京南站客流组织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北京南站地下一层客流组织的复杂性,依据站内功能区位布局及客流分布特征,利用Anylogic微观动态仿真软件对北京南站地下一层客流进行了仿真分析.建立了客流组织动态仿真环境模型,设计了仿真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站内的客流拥堵瓶颈分布、排队长度、等待时间等多指标评价分析,提出了客服设备(检售票系统设备、安全检查系统设备、换乘通道服务设备等)合理配置与运用管理的优化方案,为实际运营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枢纽建筑动态客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天津站交通枢纽和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站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及其动态客流仿真模拟的成果,对轨道交通枢纽建筑中的客流组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客流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掌握城轨车站内部客流动态变化趋势,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双优化流线的城轨车站客流仿真系统.系统通过改进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自驱动力的期望方向和期望速度,计算乘客的碰撞行为对局部流线的影响,实现了局部流线的动态优化;通过设计全局流线可扩展分层结构,判别多源节点属性,实现了全局流线的优化;通过搭建车站二维场景,实现车站仿真动画...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分布特征。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分布受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较大,进出站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基本分布于两路口站附近。不同类型车站的客流量分布特征也不相同,商业类、对外枢纽类和高校类车站的客流量分布相对均匀,其他类型车站客流量的早晚高峰明显。重庆轨道交通线网最大客流量断面位于换乘站上游,故应做好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并提高设施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型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传统计算方法采用静态公式计算,忽略了车站功能布局、客流组织方案与最高聚集人数的互动影响。在研究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并证明3个规律,揭示最高聚集人数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最高聚集人数的周期特性和出现时间;通过对15万条现场统计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旅客提前到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运用车站客流组织仿真系统,研究提出车站最高聚集人数的仿真计算方法,并采用北京南站数据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车站方案设计、运营管理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时的客流动态分布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轨道交通系统故障对线网上客流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列车运行与车站客流变化仿真系统。根据客流的时空分布特点,基于列车运行图随机设置和生成故障,模拟列车运行与车站客流变化,以观察受故障影响后的线路客流分布情况。仿真结果可为制订故障处置预案、配备车站设施和确定乘客疏散方案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究既有地铁车站发生功能性改造时的客流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预留提供借鉴。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车站功能变化引起的客流指标进行梳理,然后运用Legion软件对改造前方案、改造方案分别进行动态模拟,发现换乘客流的冲击下既有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车站改造建议,并对改造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车站功能由标准站调整为换乘站时,车站客流增幅较大,行人流线组织复杂化,导致楼扶梯设施能力不足,客流冲突点增多,增设楼扶梯可以改善车站服务水平,但由于未作合理预留造成的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不便捷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地铁车站设计时要对线网进行前瞻性分析,论证车站功能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提前做好规模和换乘接口的预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