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湘桂线灵川县道口列车接近报警信息采集点的设置距离,在列车提速后使报警通知时间小于规定要求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道口信号报警电路的方案,既达到了延长接近报警时间的目的,也较好地解决了不同股道发车列车速度不一影响道口通过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阳东站与八家子(电厂)专用线间有3个道口,每个道口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和联锁关系均不相同。根据专用线上道口接近通知点与车站、区间的位置关系,有道口上下行通知点均在站内、分别在站内和区间、均在区间3种情况。根据各道口的现场实际情况、运营要求和站内联锁设备位置等,详细计算专用线上道口的接近通知时间和接近通知距离,结合站内联锁条件,分析道口接近点的联锁驱动逻辑和道口的报警时机。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基于既有DX3定型道口电路,总结设计车站与专用线间各种场景下的道口报警电路,并分析道口电路的动作逻辑等。上述道口电路已应用于沈白铁路沈阳东站,现场反映使用情况良好,可为以后类似场景的道口电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DX3型道口信号作为一种适用于区间道口的新的防护电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其电路的突出特点是列车自任何方向接近道口时,均能正常报警.但对于邻近车站的区间道口,目前还没有部颁通用图.下面就包兰复线改造工程设计中,一个邻近车站道口的特殊设计分析介绍如下. 该道口位于包兰线巴彦高勒站下行预告信号机外方500 m处.按照列车接近时速95 km/h,接近时间50 s计算,列车接近报警点为距道口1 300 m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列车多列车节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算法的多列车运行节能计算方法。分析多列车运行过程中制动能量传递使用过程;建立以能耗最少、旅行时间准点为目标,以全天列车运行对数、高/低峰行车对数为约束的多列车运行节能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获得各站最优的停站时间和发车间隔序列,并计算出全线能耗、列车能耗和线路损耗。同时,以我国某地铁线路4个区间组成的短线进行多列车节能仿真,优化得到各站的停站时间和发车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5.
1设计原则及总体方案选择目前监护道口都配备了列车接近报警器,它是预告列车通过道口的主要手段,它的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报警的预警功能。监测其运行状态可做到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修复,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调研,判定监护道口是否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有以下几条依据:(1)每次列车通过道口时列车报警器是否报警正常。(2)预报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标准时间。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追踪间隔时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350 km/h的客运专线区间、站内接车及发车等情形的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时分的计算,分析列车运行速度、追踪运行间隔时分与列车加速度、减速度、车站咽喉区长度和道岔号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列车的加减速性能、车站咽喉区布置等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信号系统控制列车的角度研究如何减小列车在越江区间的最小追踪间隔问题,以提高长大越江区间线路通过能力。首先,介绍移动闭塞模式下列车通过越江区间的运行方式,信号系统需保证线路正常运营,越江段区间风井之间仅有1列车运行;其次,结合列车运行特点,参考UIC406能力分析方法推算出移动闭塞模式下列车在越江区间内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模型,得出最小追踪间隔与列车在越江区间中运行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通过对所得的函数进行求导,推算出列车在区间中的最高运行速度、接近速度的取值及对最小追踪间隔的影响,并求得函数的极小值;最后,通过仿真软件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并提出信号控制列车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道岔和信号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参数。针对芜湖单轨交通 2 号线万春湖路站至梦溪路站区段线路,建立多质点列车模型进行列车牵引仿真计算。在列车牵引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站前、站后折返的作业流程进行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下的折返运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R100 m 渡线和 R69 m 渡线的站前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128.7 s 和 132.6 s,站后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80.4 s 和 83.5 s;停站时间直接影响发车间隔,当停站时间不超过 65 s 时,站后折返时间均满足远期 2 min的发车间隔要求。利用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良好的折返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能,缩短乘客等待时间,并为线路的运营组织和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信号闭塞方式及其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列车追踪运行的仿真系统,并进行了算例的设计。在算例中,通过对两列车在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方式下的追踪运行模拟,分析了不同闭塞方式下列车追踪运行的效果,同时利用仿真系统对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了验算,并得出相同发车间隔情况下不同信号闭塞方式的列车追踪运行结果以及三种闭塞方式条件下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结果。该系统可以为科研、设计人员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及通过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主要阐述了道口通知电路中上行发车时发生下行发车误报、接车时列车追踪不报警、XII4.6.8.10信号开放不了、下行正线通过时错误报警等四种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两种不同类型临近车站区间道口的自动信号和自动通知的实现。结合DX-3型区间道口定型电路,着重分析了当道口接近通知点位于站内时,站内发车通知电路的设计处理,并对原DX-3定型电路做了完善修改。  相似文献   

12.
该系统由安装于道口的数据采集装置和在道口管理部门的数据分析系统(移动式数据分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装置:实时记录监护道口作业过程的有关数据。具体有:①列车接近报警的报警时刻和关闭时刻;②栏木关闭时刻和开放时间;③列车到达道口时刻;④道口报警器等设备断电时刻、通电时刻;⑤道口报警器报警时音响、灯光设备的工作状况。移动式数据分析系统:定期转储数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跨站停车方案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人均乘行距离不断增长,使得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的列车停车方案成为必要,以满足越来越多乘客出行的需要.介绍轨道交通列车不同的停车模式,分析轨道交通跨站停车模式下影响乘客出行时间的相关因素.建立基于乘客总体出行时间节省最多的轨道交通列车跨站停车0-1整数规划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禁忌搜索算法用于该问题求解的优越性,得出最优轨道交通列车跨站停车方案.对与目标函数值相关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最高运行速度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调节跨站运营条件下的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可使目标函数,即乘客总体出行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列车运行时间偏离的地铁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铁系统的特点,分析追踪列车间隔时间与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和停站时间的关系。在非晚点情况下,根据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和停站时间与图定时间的偏离,建立描述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与干扰概率、随机干扰变量之间关系的概率模型。采用适当的分布函数对随机干扰变量进行分布拟合,计算不同干扰水平下的缓冲时间。以某条地铁线路为例,将其1 d的实际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和停站时间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给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不同干扰水平下的最小缓冲时间,用于确定地铁列车运行图合理的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锦州电务段管内的沟海线是一段单线铁路,在进行电气化改造时,因设计速度要达到160km/h,需对既有道口的接近报警距离进行延长,故需将既有区间道口一侧的闭路匣装置移到站内,如图1所示.由于站内调车作业等原因使机车压入闭路匣的机会较多,如单纯采用闭路匣就会造成道口误报警,为此提出:改用一段站内轨道电路(SWG)代替闭路匣;结合单线线路的特点,在机械室内增设1台道口通知继电器TJ,并使这台继电器在发车时报警,接车时作为复原的条件,站内调车时不误报警,以实现DX3道口闭路匣的功能.道口通知继电器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6.
列车的出入场能力需要与正线的运营能力相匹配,与正线列车的运行间隔相适应。通过停车场列车出场方案的研究,以提高列车出场效率为目的,对上海金桥停车场列车出场方案进行了能力分析计算,推荐采用增设发车进路信号机方案,使列车出场能力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越区供电是在牵引变电所故障时保障行车不中断的一种铁路应急处置方式,目前越区供电下的调度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越区供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有增大发车间隔和设置限速2种方式,为了研究对列车运行影响最小的2种方案组合方式,以通过能力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越区供电下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以某路网为背景,用CPLEX软件进行实例验证,计算出不同行车组织调整方案下的通过能力和晚点时间,最佳调度方案为限速250 km/h,发车间隔4~8 min.研究结果表明:限速对列车的影响大于增大发车间隔对列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测试是在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阶段,验证新建高速铁路是否满足线路通过能力设计的一个重要测试项目。借鉴以往追踪测试实践经验,剖析追踪测试场景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TAX箱通讯卡和高精度GPS进行运行数据采集的有效性。从列车出发追踪间隔卡控、列车运行速度控制、列车区间追踪间隔调控、测试项点分析等方面,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测试过程控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二分查找与信号影响时间补偿相结合的测试分析方法,提出一套完整的高速铁路运行试验列车追踪间隔测试体系,为列车追踪测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过江隧道区间坡段对列车运行特性的影响,为运行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过江隧道两列车在长大坡道上的动力学模型,展开两列车同轨道运行工况下正常运行和不同动力故障时相对运动的动态仿真,基于Simulink/Virtual Reality Toolbox,对两列车的相对运动实现可视化。结果表明,该分析揭示了隧道内复杂坡段对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和发车间隔的影响,有效指导过江隧道复杂坡段列车运行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过江隧道区间坡段对列车运行特性的影响,为运行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过江隧道两列车在长大坡道上的动力学模型,展开两列车同轨道运行工况下正常运行和不同动力故障时相对运动的动态仿真,基于Simulink/Virtual Reality Toolbox,对两列车的相对运动实现可视化。结果表明,该分析揭示了隧道内复杂坡段对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和发车间隔的影响,有效指导过江隧道复杂坡段列车运行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