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分析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特殊环境,运营条件及其对轨下用橡胶垫板的特殊要求,提出相应的轨下垫板的技术条件并介绍为青藏铁路研制的专用新型垫板。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气候条件对所使用的轨下垫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TDI型复合橡胶垫板具有高弹性、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较能满足青藏铁路特殊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樊杰  朱德功 《铁道建筑》2006,(10):93-96
轨下垫板特性设计、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是高速铁路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通过研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轨下垫板的特性要求,供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重载铁路轨下垫板均采用橡胶垫板,在大轴重、高密度长大重载列车的作用下,垫板伤损严重,失效加快,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指出了轨下垫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轨下垫板伤损、失效的原因,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轨下垫板,探讨了重载铁路轨下垫板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轨下弹性垫板的力学性能,使垫板材料的弹性充分发挥,研究一种新型网孔式轨下弹性垫板结构。通过建立网孔式轨下弹性垫板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选用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模拟橡胶材料特性,在弹性垫板材料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网孔间距、网孔内接圆直径、板厚和倒角半径等关键参数来调整网孔式弹性垫板的静刚度,分析其对弹性垫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沟槽型弹性垫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孔径不变的条件下,网孔间距增大,垫板静刚度近似线性增大,最大应力增大;网孔直径增大,垫板静刚度近似线性减小,最大应力减小。垫板厚度增大,静刚度明显减小,而最大应力小幅减小;网孔结构倒角后弹性垫板的静刚度小幅增加,但最大应力明显减小。相比于静刚度相近的沟槽型弹性垫板,网孔式弹性垫板的最大应力明显减小,可有效提高其耐久性,同时网孔式弹性垫板的静刚度具有可灵活调整的能力,因此,将网孔结构应用于轨下弹性垫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给定荷载下,对客运专线60 kg/m钢轨18号道岔护轨垫板进行强度和位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护轨垫板满足强度要求,但最大应力已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建议护轨垫板的材料采用球墨铸铁整体铸造结构以达到优化结构和提高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护轨垫板的结构及制造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整铸护轨垫板,为了确定新型整铸护轨垫板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以弹性力学有限元法为理论指导,采用ANSY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该种新型整铸护轨垫板的强度和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整铸护轨垫板不但克服了旧式整铸垫板和焊接型垫板所存在的应力集中区应力过大的缺陷,同时有效地减小了垫板横向和竖向的位移。在疲劳强度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加强,对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过岔速度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载铁路使用热塑性弹性体轨下垫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轨下垫板都使用橡胶垫板,在大轴重列车的作用下,垫板伤损严重,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文章分析了目前重载铁路轨下垫板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垫板特性,指出通过结构设计和配方调整可以解决目前重载铁路轨下垫板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北京特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重载线路用BTPOLY-H100型聚氨酯轨下垫板。简述其加工工艺,对比各种橡胶轨下垫板的性能及标准要求,得出该聚氨酯垫板较同类橡胶轨下垫板耐磨性更好,性能更稳定,耐气候性优异,适用于多种服役环境。而且该产品加工工艺简单可控、使用寿命长、材料绿色环保,该产品的使用可明显提高线路行车稳定性,降低线路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分析轨下垫板的功用及发展状况,介绍SD型复合轨下垫板的研制及其良好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垫板刚度对地铁中大量使用的双弹性垫板扣件减振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简化模型的理论推导,以及采用实验室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板下垫板刚度越大,则轨道板位移频响越大,轨下垫板刚度大小对轨道板振动位移频响基本没有影响;轨下垫板刚度以及板下垫板刚度越大,则轨道板振动加速度频响越小。因此,设计开发双弹性垫板的扣件,应该根据轨道板位移控制和加速度控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钢轨不均匀磨耗的原因之一是轨底坡不满足设计要求。根据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现场测量的轨底坡数据,通过调整轨下垫板或扣件板下垫板的方式,对轨底坡测量数据不满足要求的地段进行调整,使轨道几何尺寸得到了有效控制,列车轮对与轨面的关系得到了改善。结论如下:轨底坡的正确设置,可减少钢轨不均匀磨耗,提高车辆轮对与钢轨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维修费用。  相似文献   

13.
轨下垫板刚度的时变特性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WJ7-A型轨下垫板为对象,测试轨下胶垫刚度随服役时间的变化,分析垫板刚度的时变特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轨下胶垫时变特性对轮轨随机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轨下橡胶垫板的刚度将增大,2年后垫板刚度的增幅为13.91%;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车体振动加速度变化微弱;轮轨力及扣件力的第二主频幅值增大并向高频移动,且扣件力变化更显著,线路运营2年时间后,扣件力第二主频向高频移动7.4 Hz,幅值增幅达到53.80%。建议定期抽样测试轨下胶垫刚度并及时更换性能老化垫板,降低轮轨垂向力和扣件力。  相似文献   

14.
垫板作为道岔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固定钢轨件及高锰钢叉心的位置,并且承受车轮传递给钢轨的压力。由于设置位置及构造要求不同,垫板有许多种类。文章分析了30 t轴重重载铁路道岔垫板及零件的结构特点、制造工艺。根据传统垫板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专用重载道岔的垫板工装、组焊胎型。针对30 t轴重的重载轨道结构以及一些关键参数对重载轨道结构动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垫板总长度、宽度、厚度极限偏差的确定,垫板底面平面度、机加工表面粗糙度、承轨槽平面度的确定,经现场试制、试铺和审核,研制设计出高品质的道岔垫板。为进一步提高垫板加工精度,通过优化垫板胎型的结构,提高垫板组焊胎的精度,使之完全达到行业技术标准,现已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整体道床下沉后,如何调整轨面平顺度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对增加铁垫板下调整垫层高度后轨道刚度的变化、轨道几何形位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轨道结构尚处于稳定状态,但轨道结构的动态稳定性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使用刚性较大的酚醛环氧玻璃板作为轨面的调高垫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静刚度是轨下橡胶垫层的关键设计参数,结合胶垫垂直静刚度的特性试验研究了两类沟槽式垫板,并设计了一种圆柱型高弹性橡胶垫板,比较了现有的橡胶垫板刚度计算方法,证明了理论计算的有效性,为轨下胶垫的工程应用以及产品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探索弹性分开式扣件弹性垫板静刚度的合理测试和评价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弹性垫板静刚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弹性垫板合理的静刚度测试方案,然后结合弹性分开式扣件服役状态,给出其轨下和板下弹性垫板静刚度评价建议。研究结论:(1)扣件弹性垫板的静刚度测试应包含预加载和正式加载两部分,首先以3~5 kN/s的加载速率对弹性垫板进行不少于2次的预加载(预加载最大载荷应高于静刚度荷载范围至少10 kN),紧接着以1~2 kN/s的加载速率进行3次正式加载,并在静刚度测试荷载范围两端点保持荷载90 s(荷载小于100 kN时可缩短至60 s),记录位移稳定时的数据来计算弹性垫板的静刚度;(2)弹性分开式扣件轨下和板下弹性垫板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其静刚度进行评价,其中轨下垫板通过测试20~70 kN荷载范围内的割线刚度进行评价,板下垫板应根据扣件实际服役状态所受荷范围的割线刚度进行评价;(3)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弹性分开式扣件轨下和板下垫板静刚度的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津浦线子牙河特大桥第 1~ 3孔梁为无碴无枕桥面 ,因其主轨K型垫板既不能调整轨距、又经常损坏而造成线路方向、轨距超限。更换自行设计的专用铁垫板及可调式扣件后 ,不仅使线路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还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轨道垫层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对振动噪声问题有较高的要求。WJ-2型扣件的轨下刚度较大,为了降低轨下和铁垫板下垫层刚度,采用了弹性橡胶垫层。在实验室和现场对弹性垫层的减振和隔振性能进行了试验,得出在保证轨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将轨下垫刚度降低至25~30kN/mm,铁垫板下垫层刚度降低至200~250kN/mm,则可降低高架桥桥面的振动能量达60%以上,从而达到降噪和减小轨道结构动力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轨条碎弯时WJ-7型扣件的横向刚度取值,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一段安装了一组扣件的短钢轨加载横向力,测量扣件铁垫板和钢轨截面轨头、轨腰、轨底的横向位移,考虑到试验误差,只取均匀性较好5组数据分析横向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铁垫板位移随横向力的加载呈线性增加;以铁垫板产生单位位移所需施加的横向力表征横向刚度,常阻力扣件横向刚度在143.7~162.1 kN/mm,小阻力扣件横向刚度在130.2~138.9 kN/mm;钢轨截面各位置横向位移曲线由二次抛物线和直线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