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铁路客运设备种类众多并且分布区域分散,致使人工巡检工作效率低。为了提高巡检工作的效率,实现铁路客运设备巡检工作智能化,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铁路客运设备故障监测模型。通过无线传感器获取影响客运设备状态优劣的因素,运用所建模型进行决策,判断铁路客运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并能准确地诊断出故障部位,实现了铁路客运设备巡检工作智能化的目标。最后通过对机房空调设备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齐辉 《西铁科技》2004,(2):37-38
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工程,全长392km的神(木)延(安)铁路于2000年建成通车后,铁路运输延伸至陕北主要地区,并辐射到周边地域,为铁路客运市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开发陕北铁路客运市场,培育我局客运新的增长点,2003年9月跟随局领导对陕北客运市场进行了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铁路客运能力配置规模和结构为例,通过近3年管内始发运能与旅客发送量、列车趟收入、全程客座率指标的关联分析,分析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铁路客运能力规模及结构与市场需求的配置合理性,提出优化客运能力配置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8月24日,中国铁物党委常委、副总裁徐增堂在济南会见了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董事长王秋荣,双方就中国铁物与济南局对既有铁路业务的深入合作及未来新型业务模式创新进行了友好交流。徐增堂首先对济南局一直以来给予中国铁物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中国铁物近期改革发展的情况及在铁路轨道、油品、招标等方面的业务开展情况。徐增堂表示,中国铁物高度重视与济南局的合作,将持续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路》2012,(4):106-106
随着春运结束,3月份铁路进人客运淡季。各铁路局加强客运营销组织,同时根据客流变化及时调整运力,积极促进客运上量。据铁道部统计中心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继续保持同比增长,累计发送旅客14492万人,同比增加380万人,增长2.7%。有8个铁路局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济南、乌鲁木齐铁路局增幅较大,分别达到15.2%和13.6%。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2月8日,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的济南至莫斯科中欧班列和临沂至莫斯科中欧班列分别从济南南站、临沂站启程,驶往俄罗斯莫斯科。为做好这2列中欧班列的开行工作,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乏准确的实时客流数据,铁路客运车站的客运组织一直主要依靠经验来调配设备、人员等所需资源。为此,开发了铁路客运车站客流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有效利用铁路客票预售数据、车站历史客流数据、旅客进出站实时数据、列车正晚点数据等相关数据,建立基于K均值聚类的支持向量回归机客流预测模型,实现车站每日进站客流、分时段进站客流、候车室客流的监测、预测及超限预警,方便车站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客流动态,及时根据客流变化进行设备和人员动态调配,更加精准、高效、安全、有序地开展车站客运组织作业,有助于改善车站客运服务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客运在旅客运输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的铁路系统信息共享程度低,客运组织管理缺乏规范化的统一标准,现有系统升级和维护困难,因此,铁路客运管理实现信息化成为迫切需要。本文分析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系统总体架构、功能及系统实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铁道部客票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部客票系统总体组于10月4日开赴济南,与济南铁路局客运、电算中心、电务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经过18天的紧张工作,建成了济南地区客票中心,并于10月22日全部完成了10个较大车站,采用部统一软件(2.0)版本的转换或升级工作,实现了济南地区范围内联网售票。 在此之前,济南局徐州、兰村车站应用了部统一软件1.0版本,其它站应用了济南局自行开发的软件,本次工作既有版本升级,又有系统切换,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集中力量完成了地区客票中心主机的安装调试、地区的基础数据和票额计划的录入与核对,并集中了大部分车站服务器统一安装2.0版本,在模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标识作为铁路客运站段生产运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手段,为旅客在车站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帮助旅客进行路线判断、实现空间位置转换,顺利到达出行目的地,它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实现人性化服务,让旅客获得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铁路客运标识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铁路客运单位在标识管理及现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找准成因,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铁路客运标识在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客站设备管理模式混乱、维护手段单一、信息系统分散和能源消耗较大等问题,对客站设备运用监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进行分析。依托既有铁路组织和网络优势,构建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网络结构,并提出合理完善的系统基本功能框架和接口方案,从而完成对设备运用、监控和维护的全寿命周期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对铁路客运车站(简称:客站)设备进行更高效、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管理的问题,搭建了智能客站设备大数据运维服务平台,介绍了其功能架构和设备健康状况评价体系。该平台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特征主动识别、故障预测、运维趋势推演、多属性健康状况评价等功能,提升了客运设备健康程度和智能客站设备管理整体智能化水平,为智能客站设备运维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手段,为下一步客站设备健康评估应用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ATP车载设备是保证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设备,其信息化管理是客运专线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运专线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手段。在总结既有ATP车载设备运用检修业务流程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下建设电务系统专业化的ATP车载设备运用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对物理结构、系统功能和实现思路进行了详细设计,不仅实现了检修及计划的无纸化作业目标,而且通过自动化等方式可减少人为的数据录入错误,提高作业效率,有效支撑相关运用检修业务的开展,强化专业检修能力,达到"作业高效率、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铁路团体旅客运输席位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席位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解决团体旅客运输计划的数据对接、审核和裂解以及团体席位批量自动调整的问题。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大数据清洗、Sybase数据库开发等技术。采用该系统,对2017年北京铁路局团体运输席位进行自动调整,实现了铁路团体旅客运输席位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铁路团体旅客运输组织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在香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港地铁公司成功应用的信息系统为蓝本,介绍地铁运营管理中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设备维护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工务行车管理等信息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依托京张高铁智能铁路建设,针对车站客运业务复杂、系统孤立的现状,从旅客服务、客运管理、客站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等业务出发,设计了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简称:管控平台),阐述了管控平台的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平台功能和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实施效果。管控平台在京张高铁的实施应用,优化了京张智能客站各系统间的资源配置和总体架构,降低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投入,对后续智能客站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发展的趋势,阐述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的移动宽带传输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包括覆盖设计、无线接入点切换、网络带宽、覆盖冗余实施措施、应用的标准和措施、设备防护、系统网管、数据安全入侵检测、覆盖范围限定、干扰及防干扰等方面)、系统结构、链路结构;结合这些分析成果,阐述WLAN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显示系统中应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动车组技术变更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对动车组源头质量整治等技术变更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模式,满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动车组技术中心、铁路局集团公司、造修企业和监造、验收部门对源头质量等技术变更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要求。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动车组整治实施计划预测应用,共享平台数据交互等技术。采用该系统,对2012-2018年全路动车组源头质量整治项目进行管理,达到了规范过程控制、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现场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对于铁路沿线各种专业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信息挖掘、资源的管理等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具有巨大支撑能力的应用基础信息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等特点,正成为智能运输系统管理及应用中的一个新热点。通信管线设计及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基于航测图的铁路线路平、纵断面图构建GIS平台,进行铁路通信光、电缆智能设计,在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资源共享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万明 《铁道通信信号》2014,50(11):85-87
高速铁路客服系统不间断正常运行,对于铁路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旅客便捷进站、候车、乘降、出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昌局高铁客服系统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客服系统设备、标准、管理以及故障维修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