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法中定性因素太多的特点,提出以交通区位线为权重的搜索方法来布局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根据城市的交通综合重要度和经济联系度搜索出初步线网,再根据预测的起始点和实际情况对初步线网进行修正,最终给出推荐的线网,并根据城市群内部经济相互作用的强弱确定线网的建设时序。以武汉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算了该布局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方法可为线网布局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预测客流发生变化,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线网规划、线网客流、运营现状、运能适应性、投资影响及车站功能等多种因素,对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列车编组6A改8A合理性进行分析,结论为:(1)在规划设计阶段,当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预测客流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对列车编组方案进行计算研究;(2)站立密度标准及列车编组方案应结合城市经济水平、线网规模、现状及预测客流情况、乘客舒适度要求等因素综合权衡后确定;(3)成都5号线列车编组6A改8A后,工程投资仅增加原可研批复的5.96%,而运输能力提高了33.3%,6A改8A合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营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结合各自在线网形态、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线网与路网关系、重点功能区核心与线网换乘中心契合度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我国后续其他城市开展线网规划,远景线网预留、敷设方式选择、线路长度选取、外围市域线与中心城线网换乘衔接等敏感问题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分析,建立复杂网络模型,进行特征值计算分析,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评价。以武汉市规划2021年轨道交通线网为例,确定网络中交通压力最大的车站和区间,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评价比较。研究结论为:在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车站不仅是多线换乘站,还应包括介数较大的车站;疏解重要站点客流压力不能简单增加线路,而应考虑整个网络结构,增加外围的通道连接;在构筑网络时,不能仅追求网络效率,更应从网络结构的角度考虑单个车站或区间的客流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及"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概念的提出,玉溪市急需发展旅游轨道交通以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本文对玉溪市的社会经济、城市交通及旅游发展特征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分析交通症结以及研究旅游与城市通勤客流相结合的城市人口出行特征,剖析城市轨道交通层次划分,提出玉溪市城市旅游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结论:(1)预测2050年城市客流的发生、吸引量为616万人次,多集中在老城组团和通海组团,且科创新城组团及大街组团增幅最大;(2)规划城市旅游轨道交通网络包括区域快进的高速铁路和国铁干线,全域互通的高速铁路和市域轨道,内部通勤的立体轨道;(3)提出"H+倒L"形结构线网,共5条线路,长145. 6 km;(4)构建了旅游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评价体系;(5)建议线网分先期、发展、完善三个阶段建设;(6)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旅游轨道交通规划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可达性,对评价方法和指标选取进行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和可达性理论,利用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对线网空间特征进行句法变量分析,选用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和空间智能度4个指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进行可达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完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指标提升,可理解度和空间智能度指标下降,城市由都市核心区逐步向多区域、多中心、多组团的方向发展,城市形态结构发展急剧变化,组团间可达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址选择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我国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客站站址有关前期研究情况,从枢纽总图规划、客运站数量、与既有客运站关系、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提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址选择应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结论:(1) 我国必需大量新建线路及铁路车站;(2) 既有线在快速铁路网中将得到充分利用;(3) 高速动车组可以在快速铁路网中任何线路上运行;(4) 新建客运专线引入城市枢纽,尽可能利用既有车站;对于铁路枢纽客站个数和接发车能力不足,新建客运专线,应考虑点线能力协调、新建客运站,省会以上的大城市一般有多条客运专线引入,应设置两个以上的中心客站;新建客站应成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并随着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市区.  相似文献   

8.
天府广场站节点与平行换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换乘方式的研究,阐述地铁车站的换乘方式。研究方法:从线路走向、换乘客流量及换乘客流特点、区间线路方案,对节点或平行换乘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节点和平行换乘方式均能满足天府广场站换乘客流的换乘要求。研究结论:重要的地铁换乘车站,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线网、不同线路走向、不同站点各自不同的特点,并结合站址周边环境条件,从一个区域的范围研究任何有价值换乘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经济、合理、可行的地铁换乘车站建筑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横穿郑州主城区,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多条地铁线路相互交叉,与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公交车站相关联,如何处理好站点接驳,对于充分发挥郑州地铁1号线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实现各种交通形式的最佳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利于实现城市交通高效科学体系的形成。本文通过对郑州地铁1号线站点接驳规划方案的分析,对站点接驳的方法、控制因素、方案形成以及类型确定等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地铁站点接驳必须与城市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处理;(2)不同区域应根据实际,合理确定站点接驳类型;(3)以地铁站点接驳开发为契机,打造城市立体交通体系,解决城市核心区域拥堵问题;(4)该研究结论对城市交通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铁路蓬勃发展,其安全可靠性受到高度重视,关键车站的识别是提高路网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在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车站在路网中的拓扑结构重要性和运输组织中车站间车流强度,建立高速铁路车流网模型,计算网络中节点强度、节点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并采用TOPSIS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一种关键车站识别方法,以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为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实例验证不仅识别出省会车站,而且选出了规模不大但处于关键位置影响全网运输服务能力的车站。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日常维护和故障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构成线网骨架的4条市域线之一。南段线路起自龙阳路至终点临港新城,在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联系东南部新城与中心城的大动脉。其工程线路长,站点少,具有明显的市域线特点。分析11号线南段的线路、客流特点,通过与常规城市轨道交通的比较,分析其异同点,探索一种适合南段线路、客流特点的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7):后插2-后插5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是上海"十二五"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构成线网主要骨架的4条市域线之一,也是纵贯中心城区西南至东北轴向的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12号线全长40.4 km,共设32座车站.12号线约有一半线路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穿越城市核心区的密集居住区、历史文化保护建筑、龙华古塔、繁华商业区及苏州河;中心区外围线路穿越大型工业区、黄浦江边深桩基群、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等,同时还多次近距离穿越内环高架桥桩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线路;换乘站多达19座,其中有13座是与已运营线路进行换乘的换乘站,而与1号线(漕宝路站、陕西南路站、汉中路站)、2号线(南京西路站)、3号线(龙漕路站)的换乘设施以前均未预留.这些问题增加了12号线在线路走向、建筑布置、结构计算、设备选型及轨道减振降噪等方面的设计难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八纵八横"高铁线路的全面贯通改变了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了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质量。本文以京沪高铁沿线10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通达度模型、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高铁运营前后通达性、旅游经济联系量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论:(1)高铁大大压缩了沿线旅游城市的时空距离,通达性提高幅度显著,沿线旅游城市通达性提高幅度均在50%以上,其中济宁通达性提高幅度最大,达到70. 37%;(2)高铁开通前后,沿线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幅度差异很大,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的城市高铁驱动影响显著;(3)从时空变化来看,协调度变化呈现出协调度增长、协调度下降和协调度先降后升三种状态,其中协调度先降后升现象显著;(4)本文研究从理论视角完善了高速铁路的区域旅游效应测度方法,从实证的视角验证了高速铁路区域旅游协调的表征,可为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效率,在考虑站点脆弱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法。首先,综合客流特征、线网拓扑结构和周边已有应急资源分布情况,构建城轨站点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站点脆弱性量化为站点脆弱度指数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计算;其次,构建以覆盖水平最大、平均救援响应时间最短和建设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区域级应急救援点选址模型,并在计算覆盖水平时引入K均值聚类算法,对站点脆弱性进行分级;最后,依托西安市地铁网络实际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站点脆弱性后,应急救援点总数反而减少,且选址结果更为理想;4种目标权重设置下,考虑站点脆弱性后的线网覆盖水平依次增加3.49%,2.75%,4.16%和3.63%,平均救援时间依次减少7.25%,6.56%,12.48%和4.89%,建设成本依次减少3.57%,7.41%,4.17%和6.45%。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识别城轨线网中的高脆弱性站点,得到的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案对线网中边缘站点的覆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持续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道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载体,沿线公交客流是未来同向轨道线路的客流基础。为全面认识城市道路网形态和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的关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二者的形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棋盘型路网、放射型+环形路网城市中轨道交通线网布设的要点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道路网形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2)棋盘型、放射型、棋盘+环形、放射型+环形线网是经常被应用的轨道网形态;(3)棋盘型路网本身的换乘功能较强,故只有当环形客流发达时才考虑棋盘型+环形轨网的布设;(4)放射型+环形线网的换乘点往往形成多边形,应注意多边形位置的合理性,并注意优化换乘线路组合,以减少换乘次数,提高路网的通达能力;(5)本研究成果可在实践中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设,并能在具体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客流特征的变化,车站运营出现了新的问题,采用常规的扩能改造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借鉴日本东京对既有线改造的经验,北京提出"微中心"的理念,根据站点所在的区位定位、规划条件、客流特征、既有环境等特征进行分类;以13号线五道口站为例,根据所属"微中心"类型,以车站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为核心,采用相应的更新设计思路和策略,对车站和周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实施便捷的交通接驳一体化,优化区域交通组织,整合城市景观,提升车站的服务水平,为其他轨道交通既有站点的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以北京CBD重点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空间分割方法,建立CBD地区道路网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该区域内可达性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合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对CBD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路由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将可达性评价指标与交通流量相结合,能够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及结构绩效,并选择可达性较高轨道交通线路路由.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可以作为方案评价方法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其他线网规划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首条地铁规划建设得如何,对该座城市的轨道交通持续发展影响很大,有的因为规划不尽合理,即使建设规划获批,也迟迟不能开工建设,有的因为建设过程中出现新的变化,原方案难以适应,而影响建设进程。本文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工程背景,探讨首条地铁线路的起终点、线路走向(经由点)、线网换乘节点、车辆基地和停车场规划建设方案的"稳定"与"弹性"问题,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首条地铁的起点或终点在延伸方向存在调整的可能时可以考虑"以退为进"的策略先缩回一个站,延伸工程与本期工程建设期相差较近时可以考虑延伸端车站仅设单渡线折返,起点或终点在不增加太多工程量的情况下要尽量预留延伸条件;(2)稳定首条地铁线位时,也需要考虑为将来网络调整、加密线路预留一定的弹性;(3)线网换乘节点的及早稳定对换乘节点的实施十分重要:是同步建设、预留工程还是预留条件,对换乘站的功能实现影响巨大,首条地铁适当加密站点可以为后续网络调整加密线路时提供换乘条件;(4)首条地铁线路规划建设稳定车辆段方案时,应考虑延伸段建设时序或建设方案的弹性,避免延伸段迟迟不建或一次延伸不到位而造成的不良后果;(5)本研究成果可供当前正在筹划建设地铁的城市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城际铁路站点区域综合开发方案的最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站点区域综合开发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并反馈到规划方案编制及项目实施中具有重大意义。从综合开发的角度出发,对广佛江珠城际铁路14座新建车站周边区域的土地资源、房地产资源、旅游资源、物流资源、产业资源以及站内可开发资源进行分析;提出应以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区域内城市之间、城市与开发区域之间、开发运营主体之间的协同能力,实现多方共赢;综合考虑企业财务平衡要求、客流需求和政府诉求,合理预测综合开发规模,确保适度开发;分析综合开发区域的职能分工,选择适宜开发方式及发展定位;根据站点与城市的区位关系、开发区域与站点的区位关系、城市(镇)等级与类型、城市(镇)的产业资源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产业体系并科学配比产业业态;通过两级开发模式和分期供地等策略的实施,确保综合开发能够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穿越武汉主城区,与线网规划中的多条地铁线路进行换乘。由于经过的城市区域尚处于开发时期,地铁工程多处与规划或在建的市政工程协调。本文通过对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换乘车站方案的介绍,论述了各个换乘车站的控制因素及方案形成的过程,以及方案形成过程中与规划的市政工程协调关系,以工程可实施性和乘客的换乘便捷为出发点,兼顾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为换乘车站设计提出清晰的思路。研究结论:(1)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除了在满足换乘功能外,还要与密切的相关市政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实施,应从城市发展的高度统筹协调处理;(2)处于开发阶段的城市区域可利用地铁建设的契机,完善强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使得区域性的交通组织得到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