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电变压器容量的传统计算方法是需要系数法,但此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需求相差较大。应用K-means聚类算法,通过对已运营车站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标准负荷曲线,结合新建车站设备的设计功率,最终确定新建车站的变压器容量。应用此新方法,能显著提高变压器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的负载率匹配性,大幅降低配电变压器的计算容量,从而明显减少配电系统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
王绍勇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1):85--87,95
针对地铁车站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的问题,对地铁车站用电设备工况进行论述,同时对影响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典型地铁车站的负荷计算结果,应用现值成本法,对地铁车站采取不同容量配电变压器时的总费用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车站配电变压器经济容量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无锡轨道交通2号线安镇西站设计为例,探索上盖物业开发车站的设计重难点,并从公共区布置、风亭出入口、设备用房及外机布置等方面重点研究车站的布置形式。上盖物业开发车站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车站与物业开发一体化设计施工的要求,车站与物业开发的整体动线设计,车站对物业开发的经济性影响等。结论认为,上盖物业开发的地铁车站应适当扩大公共区规模,优化公共区布置方案,加强车站与物业开发之间的联系;同时优化附属风道、设备区、设备外机等设计,减少车站对物业开发室外空间的占用,减少车站建设运营后对物业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站区空间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协同问题进行探索,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实地调查对象,从开发模式、物业业态类型及物业开发绩效方面对地铁站区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之间的关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开发模式,每种空间布局与物业开发都有相对应类型;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业态类型,空间布局规模决定物业业态类型;站区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物业开发绩效,复合型相比单一型空间布局的物业开发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5.
苏州轨道交通5 号线正线采用基于直流配电与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用直流为LED 灯具供电。阐述采用直流供电的背景原因及应用方案,将高频开关可控整流电源模块作为直流电源,选用IT 接地系统。根据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特性,制定一种基于曼彻斯特编码规则的调光协议,通过直流低频载波通信方式进行指令传输,对灯具进行控制。提出一种以小容量整流电源模块为电源的配电系统短路故障保护方式。通过分析直流电对线缆绝 缘空间电荷的影响,表明低压直流配电选用常规交流线缆产品可满足线缆绝缘安全的要求。在地面站阳澄湖南站的屋顶设置一套小容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直流并网至车站直流照明微电网,实现多端口再生能源接入系统应用。苏州地铁5 号线已于2021 年6 月通车运行,目前直流照明系统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6.
地铁+物业的TOD城市开发模式,可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引领老城区现代化、功能化改造,促进地铁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开发建设中,老城区上部物业开发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致使物业开发常滞后于地铁建设,相应的车站设计也需要考虑物业开发接口问题。文章以在建杭州地铁邱山大街站设计为背景,对老城区上部物业开发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条件下车站建筑功能以及结构设计预留等方面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7.
梳理可供地铁开发的空间资源,归纳车站与物业结合的方式,研究各类典型案例,指出地铁车站结合物业 开发设计主要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以地铁车站为核心,充分挖掘空间资源进行站内外物业开发;二是有效建立地铁 车站与物业开发的空间联系。总结各类型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设计的主要特点,阐述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的价 值体现、设计原则、布局规律。分析建设时序对结合方案的影响,提炼人性化设计、防火设计、防洪涝设计中的要 点。结合实际,提出引入前策划后评估机制、建立成体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永红 《铁道工程学报》2011,(2):115-117,121
研究目的:探讨地铁地下区间中间风机房最优配电方案,保证事故情况下大功率隧道风机能可靠启动,把地铁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研究结论:地铁地下区间中间风机房有功率90 kW风机两台,风机房总负载容量超过200 kW,且配电距离超过250 m的情况下,设计中一般采用高压配电方案.大功率风机选择软启动方式,可有效降低变压器低压侧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客对地铁车站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2019年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5号线的成功经验,以对比分析为主,从长编组线路车站布置方式、车站换乘方式与楼扶梯布置、车站人性化设计、站点物业开发与后期地块开发预留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中部交叉型楼扶梯布置与十字形换乘型式、单向换乘流线与台到台换乘方式、加大换乘节点处侧站台宽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长编组线路地铁车站的换乘水平;长编组线路高架车站体量大,宜优先考虑路侧侧式站方案,路中方案宜优先采用鱼腹岛式站台、中部单通道进站,提升与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地铁站点与区间隧道宜适当预留后期沿线地块开发建设条件,释放沿线地块开发价值,降低开发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0.
车站弱电系统电源整合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电源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大量调查研究和相关工程经验,分析了UPS电源整合方法、电池配置与容量计算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负荷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车站用电负荷计算过程,得知需要系数Kx与多种因素有关。基于武汉地铁秋季和夏季用电负荷实测数据,并结合设计手册中各设备需要系数的取值,通过研究螃蟹岬站实际用电情况,给出轨道交通不同类型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取值或范围。同时也提出,考虑到大功率风机的启动情况,地下车站变压器容量不宜小于800 k VA。该结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负荷计算和变压器容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负荷开关柜的工作原理和地铁供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方式,阐述了配电变压器前负荷开关柜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法选择地铁变压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波 《电气化铁道》2005,(5):35-37,40
本文根据地铁负荷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在运营的广州地铁一号线中的实际负荷统计,提出应用设备全寿命周期方法选择地铁系统主变压器、牵引变压器和动力变压器,以达到减少地铁变压器安装容量,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从而节省建设和运营费用的目的。对地铁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非牵引负荷配电变压器实际运行时存在容量过大、负载率较低等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系统容量,还增加了变压器损耗。其主要原因是负荷计算时,没有对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分析。以济南轨道交通R3线龙洞庄站一、二级负荷分析为例,在了解主要设备运行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范,分析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的方法,并根据用电来优化计算结果,从而得出更贴近实际运行工况的配电变压器容量,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负荷计算和变压器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潭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5):41--43
分析需要系数法在确定地铁动力照明计算负荷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计算负荷与实际负荷偏差而造成地铁车站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普遍偏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一地铁车站结构,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其三维计算模型,研究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武汉人工波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离车站结构端部1.5倍车站结构宽度的横断面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考虑;车站结构纵向跨中的横截上结构内力及变形均最大,因而按平面问题计算的结构进行结构设计,结构是偏于安全的;地震荷载对柱端弯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侧墙,对板的影响最小.该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地下铁道供电系统中降压变电所内动力变压器容量计算的常用方法,根据计算中发现的问题及投入运营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提出“不强调双台变压器负荷率≤70%及降低同时系数”的观点,以利于降低设备的一次投资和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铁路工程中由于信号电源屏与供电系统开关电流整定不匹配,经常导致事故时开关越级跳闸。通过分析信号负荷的特点及信号、电力两专业对信号负荷电流的计算过程,发现二者所遵循的标准以及对系数的取值存在差异。电力专业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而信号专业计算结果偏大,造成电流整定不匹配。通过分析开关的保护特性,提出对于信号负荷占变压器容量比重较小时,信号机房配电开关采用隔离型,信号电源屏进线开关与变电所开关实现选择性保护的配电方案;信号负荷占变压器容量比重较大时,电力供电设远动功能,便于快速恢复供电。此方案已在多个工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9.
地铁环控系统能耗在地铁车站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设计阶段准确计算空调负荷可有效挖掘系统节能潜力。对屏蔽门系统地铁车站空调负荷组成要素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该系统负荷计算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当前对屏蔽门渗漏风和出入口渗透风采用估算方法是造成负荷计算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者实测及模拟结果,对屏蔽门渗漏风和出入口渗透风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屏蔽门渗漏风的定量分析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出入口渗透风是造成负荷偏大的重要因素。探讨快速准确测量屏蔽门漏风量的方法,开拓更加符合我国地铁建设环境的模拟软件,以及充分利用出入口渗透新风减少机械新风负荷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