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政管网共同使用浅层地下空间,需要相互避让。管线改迁成为影响轨道交通建设工期、造价、风险等的关键因素。而且北方城市因为供热管网及排水管网管径大等原因,管线改迁更加复杂。本文结合地铁工程实践,对北方城市管线改迁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管线改迁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管线改迁的基本方法有永久改迁、临时截断、临时改迁、原位保护。根据管线特性给出了各类管线改迁的适用方法,重点阐述了管线覆土厚度不够、管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改迁后影响附属基坑施工、原位保护管线影响围护桩施工等常见难题的解决措施,以及地铁建设中管线改迁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市政管线的影响,就不同管线的特点提出改迁的技术措施。结合深圳市地铁一、二期建设经验,阐述管线改迁设计原则及针对性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铁与市政管线共同使用城市地下空间。结合地铁工程实践,介绍了管线改迁的特点及其与地铁建设互动的途径和方法,为地铁建设与现状市政管线的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要点,供新建地铁前期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铁2号线上新区间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京地铁2号线上海路站—新街口站区间隧道所遇到的避免管线改迁、小间距群洞室、软流塑、富水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确保了该区间隧道的施工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技术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地铁设计中地下管线拆改综合设计工作思路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给地铁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同时地铁的施工也对管线有着影响;管线的处理往往制约了工程进展,大大增加了施工费用和风险。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管线梳理清楚,并结合工程筹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线处理方案,以保证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管线拆改综合设计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准确的掌握管线与地铁结构的平、剖面位置关系;然后以重力流、热力管道、电缆沟等大型管线为首要,来制定初步的拆改方案;同时要结合施工围档与交通疏解对管线改移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的不发生二次临时改移;最后每条管线拆改的实施要满足管线产权单位的要求,也要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相似文献   

6.
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南门车站的方案设计,通过对站位和站型的研究,论述了南侧、北侧方案的各种车站型式,分析了各种方案对规划、文物保护、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和管线改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南侧并线方案、北侧分离岛式方案,解决了有关方面技术问题,工程可实施性强,北侧分离岛式方案首次采用H型分离岛式方案,为环境复杂地铁车站的方案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洋湖垸站换乘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换乘方案设计与周边城市景观的协调,对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的影响以及对居民既有生活的影响等,越来越成为项目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常用地铁车站换乘形式的研究,对建设时序相差较远的换乘站推荐采用L形通道或T形连接站厅换乘形式。以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洋湖垸站为例,对车站方案换乘形式的选择及相应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地铁车站多设置于路口位置,此处地下管线众多,与车站站位平行、斜交或垂直相交。采用明挖法施工,其结构防水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土建工程造价较低、工期短,因而被广泛采用。管线若位于地下明挖车站上方的覆土内,施工时可临时改迁或采用悬吊处理,待车站施工完成后恢复管道。但一些大直径管道,如电力管道埋深很深,进入车站主体结构,该位置基坑侧壁无法施作围护结构,横向支撑也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铁5号线九兴大道~神仙树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需下穿肖家河底大直径承压管道。为确保管线的正常供水,盾构通过前在风险段上下游设置隔水围堰并采取了河水导流措施,利用Q235钢管对原管道进行了临时改迁,并对部分管道进行了永久置换,盾构通过时严格控制各掘进参数并加强渣土改良措施减小土体扰动和损失,盾构通过后采用洞内外注浆结合的方式减小土体损失对管道带来的风险,通过上述系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保障了盾构施工期间承压管道的正常供水和管线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市政道路整治工程中的综合管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杭州留石快速路工程项目设计,提出了综合管线设计工作配合道路工程设计的工作流程、方法和关键节点。设计对因高架桥及上下匝道桥建设引起的既有管线占压提出了改移、防护措施,对因挡墙修建引起的既有构筑物干扰提出了省时省工的施工防护方案,在配合景观设计中提出了新颖的管线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长输管道工程对地质环境及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为确保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有效控制施工过程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须引入环境监理监控。本文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为例,进行了施工期环境监理模式、工作依据、内容和环境监理、监控成效探讨,为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管廊建设空间广阔,施工方案不仅对工程项目影响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当前,关于管廊施工方案比选的专门研究较少,且缺失方法论角度的研究,造成方案选择具有局限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用求同与求异的方法、用矛盾转移转化的规律来选择方案。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填补了管廊工程研究哲学领域的空白,也为重大工程、复杂工程、创新型工程方案选择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运用求同与求异法,得出管廊施工方案要满足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供应链整合及结构-工法-装备统一的要求;通过分析环境-结构-土体、结构制-运-安、前期与后期及一次性与重复性投入、工期与结构及工法的矛盾转移、转化的规律,得出了管廊不同施工方案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动车运用所室外综合管线是指所内室外各个专业的管沟、管槽、管线、管廊等,其数量种类多、交叉点数量庞大、多专业设计内容又互为边界条件,综合管线设计一直是动车所工程的重难点。传统二维施工图设计具有局限性,协调难度大,容易造成施工阶段管线安装工序不当,进而引发安装空间不足或管线冲突等问题。提出基于BIM的三维正向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协同设计、重要基准导入、三维管线综合排布方法、复杂交叉点优化方法、管线碰撞检查和调整方法等,立体直观地展现综合管线的空间排布位置,同时优化三维模型转二维施工图出图方法,合理规划出图内容,确保图纸表达完整,减少设计出错率,指导施工,减少返工和浪费人力物力等现象,为后续复杂段所室外综合管线正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石太客运专线采用移动模架现浇32m双线整孔简支箱梁的工程实践,介绍了下行式移动模架的设计、拼装、预压、混凝土浇筑施工、预应力张拉、过孔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综合管线在地铁出入口位置难以精确定位这一技术难题,开展了地铁出入口综合管线工艺优化方法的研究。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地铁出入口综合管线进行可视化仿真,得到优化后的地铁出入口综合管线施工工艺,并依此工艺在梁溪站进行施工。结果表明,采用BIM技术对地铁出入口综合管线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可显著提高地铁出入口综合管线的施工质量,同时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目前高速铁路工程站前与站后专业管线预留不当引起较大的废弃角度出发,结合相关项目实施经验,探讨制约接口设计的因素及缺点,提出通信信号沟槽管洞预留方法,对于相关线路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综合管廊在地铁车辆基地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将装配式综合管廊与地铁车辆基地有效结合,提出一种适合于地铁车辆基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解决方案。系统研究车辆基地发展装配式管廊的可行性,从目前车辆基地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现状出发,提出了单仓和双仓两种管廊断面模式。通过应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和节点深化设计,并在管廊设计中考虑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工程实践证明,装配式综合管廊比现浇管廊土建成本减少4%,工期缩短45%,从安全、环保、质量、工期、场地、运维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大力推广。下阶段应从标准化设计、施工方面对装配式管廊进行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已成趋势,综合性交通枢纽越来越多。在设计中,交通枢纽建筑具有功能多样、专业繁多、接口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其不同空间效果和功能使用要求,综合管线设计越来越重要。从综合管线设计原则出发,结合京张高铁清河站管线综合设计实例,阐述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和重难点。并以BIM技术在碰撞检查、验证复杂空间、解决净高、优化设计、三维交底5个方面的优势,分析BIM辅助设计的必要性。最终说明综合管线排布可以保证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从工序上指导施工:通过BIM技术深化设计,对提高设计准确性,提升管线施工效率和安装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线综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盾构法施工时难以避免地会对隧道周围地层造成扰动,引起地表位移,对盾尾间隙的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盾尾地表沉降。但在盾构掘进、盾尾间隙注浆施工中,隧道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也时有发生。对管片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管片的上浮归为四大类,即管片封闭成环的上浮、盾构掘进顶推时的上浮、脱出盾尾后管片的上浮、浆液初凝后管片的上浮。并提出管片脱出盾尾后至浆液初凝前的上浮计算方法,此外针对盾构施工期间管片的上浮,提出了管片上浮的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抗浮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