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参考地铁限界标准以及跨座式单轨车辆限界标准,提出了一种结合动力学仿真的悬挂式单轨车辆限界计算方法,计算了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的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为我国悬挂式单轨交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地铁车辆限界标准为基础,以某地铁工程车为例,对例举的3种非正常工况下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进行计算,并对结果采用图形对比的方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非正常工况下需要更大的车辆限界。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非正常工况时,车辆是否会超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对非正常工况下的车辆限界计算提供一种参考,保障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京地铁燕房线全自动驾驶车辆,利用基于CJJ96《地铁限界标准》的简化公式计算静态偏移轮廓,并利用SIMPACK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获得动态偏移量,通过二者的叠加获得车辆动态包络线。进行了基于位移倾角精确检测技术的车辆动态包络线线路试验,并编制动态包络线计算软件。对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静态轮廓动态偏移量叠加算法较CJJ96《地铁限界标准》算法所得结果缩小约16%,线路试验结果较静态轮廓动态偏移量叠加算法结果缩小约19%,为车辆动态包络线的理论计算以及相关线路试验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限界计算方法对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工程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磁浮交通的限界计算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参考现有限界计算标准及方法,针对磁浮车辆的结构、运行特点,对中低速磁浮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限界计算的计及因素、方法、计算截面的确定以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地铁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计算各种限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地铁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在地铁限界的计算中结合车辆动力学仿真,能更加科学可靠地校验地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也能制定出更加安全经济的地铁限界。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铁车辆限界标准》,采用标准中的计算方法,用Matlab编程,通过解析的方法对某网轨检测车的车辆限界进行计算和分析,无需画出限界图即可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车辆是否侵入车辆限界。同时与用解析法和CAD绘图相结合的方法绘出的车辆限界图作了对比,两者结果相同,验证了用Matlab编程计算车辆限界的可靠性,为今后车辆限界的计算和校核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速磁浮车辆限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套合理的磁浮列车限界计算方法的出台将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文章就低速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对车辆限界应该计及的因素进行研讨和阐述,为低速磁浮限界标准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芹禄 《铁道勘察》2011,37(2):99-101
推导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司机室加长后车辆限界变化量公式,并以B1型车为例对司机室加长后的限界增量作了计算(含曲线地段的设备限界)。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一般情况下头车适当加长后,车辆限界仍能符合工程设计设定的限界,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车辆选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安全裕量对地铁列车安全运营有直接影响.根据高斯误差传播理论,推导出服从正态分布的累计误差计算公武,确定不同可靠度下地铁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安全裕量的取值,为地铁车辆轮廓线设计、验收以及地铁隧道设备安装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动态包络线地铁车辆限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湘萍 《铁道车辆》1997,35(9):38-42
在综合分析各种机车车辆限界校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动态包络线地铁车辆限界计算的方法。以车辆全动态包络为基础,既能制定出安全经济的地铁限界,又能科学可靠地校验地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张秀峰 《铁道学报》2005,27(6):43-49
基于有源滤波器的同相供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对补偿电流的实时检测,检测的精度高低和动态响应性能好坏会影响三相平衡效果和谐波与无功的补偿效果。本文针对以往检测方法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2种补偿电流检测方法:有功电流分离检测法和无延时虚拟三相检测法。分析与仿真证实,无论被检测电压与电流有无畸变,2种检测方法都可根据同相供电平衡补偿的不同要求(仅平衡三相、平衡三相滤除谐波和平衡三相滤除谐波并补偿无功)完成补偿电流检测,且检测精度高、动态响应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类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不同部位产生的裂缝,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固箱梁桥施工工艺和相应的加固措施,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一座开裂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工程加固中,经荷载试验和2年来的运营情况表明,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和加固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铁路简支梁桥制动力有效系数的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线桥结构承受列车制动力的静力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桥长、不同的道床-桥墩综合刚度条件下的静力分析,研究了PC简支梁铁路桥制动力有效系数与桥长、综合刚度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有效系数的动、静力分析方法上的差异,避免了动力分析计算的复杂和繁琐,用简便的方法给出了可信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牛角坪双线特大桥桥式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线路、地形、地质情况,对牛角坪大桥提出较为合理的桥式方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桥式方案的静动力特性研究,结合投资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桥式方案。研究结果:进行了主跨256m钢桁拱,主跨256m钢管混凝土拱,主跨(110+192+11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跨(144+192+144)m下承式连续钢桁梁研究。研究结论:大跨铁路桥梁,采用轻型梁部结构的上承式拱桥方案,动力特性较易满足。高墩大跨铁路梁式桥,采用轻型的梁部结构,动力特性相对较好;采用混凝土梁部结构,经济上较省。  相似文献   

15.
受流器与接触轨界面匹配特性直接影响车辆受流稳定性、接触轨和滑靴的磨耗。详细说明受流器的组成结构和控制方式,通过建立运动模型,对不同控制方式的受流器滑靴运动接触特性进行分析,识别了影响受流器正常运行及运行速度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列车以太网互联通信网络的寻址方案定义的必要性,结合UIC 556小册子提到的面向功能寻址的方法,从开放系统互联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寻址方案讨论,给出了类似于互联网中的统一资源标志符方法(IPT-URI)进行列车以太互联网的逻辑功能寻址,对列车、基本运转编组单元、车辆等不同域上分配了相应的专用网段及IP地址方法,最后介绍了动态逻辑功能地址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轨道动刚度是不同激振频率的荷载作用下,轨道抵抗变形的能力,由于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两种轨道的组成差异造成两者间存在较大动刚度差异。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中高频段激振荷载的增加,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间的动刚度差异逐渐增大,这对于行车平顺性与结构耐久性会造成较大影响,但目前缺乏轨道动刚度的相关研究。为研究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间的动刚度差异,根据两种轨道的结构特点,建立相应的ANSYS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种轨道的轨道动刚度在中低频段存在较大差异,轨下动刚度在全频段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行车平稳性与结构耐久性,需要考虑两种轨道间的动刚度过渡设计。此外,轨道动刚度特性分析可以指导高速铁路高低不平顺控制,从而保证行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动载试验,检验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实际动力性能。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车速下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动力性能的检测试验,研究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及其动力响应,并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PC轨道梁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轨道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单轨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试验梁横向基频、横向加速度等横向振动性能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有一定差异;单轨车辆在桥上运行时对轨道梁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参照ISO2631、UIC513和GB5595—85评价标准,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采用舒适度和平稳性2个指标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运行车辆具有良好的乘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沪宁线大型养路机械夜间线路综合施工是上海铁路局线路施工技术的重大改革。通过对不同施工手段、作业方法下轨道状态质量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后轨道稳定性 ,轨道动态质量进行大量的试验、测试、统计分析 ,对施工中、施工后的轨道状态质量作出了初步评价 ,为施工后慢行速度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列车高速运行条件下,保证弓网系统具有良好的受流质量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即保持受电弓/接触网接触副间有稳定的电能传输。但如何评价其受流性能,即根据什么检测内容、测试方法和评价准则来评估弓网动态及受流性能的优劣,是弓网关系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弓网系统动态相互作用及受流性能的检测,着重介绍接触压力、加速度、导线动态高度及燃弧等关键参数相关检测技术的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上述关键参数之外的其他性能参数的测试技术,并对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