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城市规划、行业发展、设计标准等角度,分析重庆城轨快线列控系统需求;从技术方面对比分析国铁制式、城轨制式中各可供选择的列控系统的优缺点;从经济方面对比分析典型列控系统(CTCS2+ATO、CBTC)在工程造价和维护管理上的差异。根据分析结果,给出重庆城轨快线列控系统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约温州市域铁路“R+P”开发模式的土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港地铁成功的"R+P"开发模式对于温州市域轨道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缓解交通压力、减少运营亏损、提高轨道企业自身价值等方面,但在国内,目前运用该模式时还存在诸多难点。针对温州市域轨道建设实际面临的情况,仅从土地方面着手,分析"R+P"模式中开发用地的土地取得方式、用地指标及耕地占补指标3种较为关键的土地制约因素。在借鉴已有研究及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研究温州市域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用地取得的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制定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实施细则;争取用地指标上下联动;通过以上措施,破解土地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力求从城市绿色出行者的行为出发,重新探究绿色交通体系下的紧凑接驳以及人们与绿色交通相关的城市行为与城市生活需求。在相关行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地面和高架等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不同的绿色交通,以及P+R、K+R等接驳方式的设计要求,同时考虑结合轨道交通周边的一体化建设开发,旨在实现绿色出行过程中人与其他城市空间在功能与形式上的互动,强化轨道交通节点空间布局优化的可能性,提高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形成的绿色交通体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非机动车换乘公共交通(B+R)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绿色交通接驳方式,在城市外围交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以南京城市外围轨道交通站点为例,提取其需求特征、供给特征、意愿停车距离特征,从城市管理者、使用者、对交通的影响3个角度,总结现存B+R停车场的优劣势,并提出空间设计策略,为打造合格的B+R停车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项目是全国首批采用BOT+EPC建设管理模式的项目,也是国内建成通车的第一条绿色低碳高速公路。介绍了BOT+EPC模式下物资设备管理工作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停车换乘(P & R)作为一种重要的需求管理手段,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 & R设施选址规划是建立P & R换乘系统最关键的一步.针对P & R系统的特性和功能提出了建立在空间分析上的P & R优化选址截流模型,为截流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实践证明,所建立模型的递推形式有利于计算机编程实现.粒子群(PSO)算法有利于空间多目标模型实现多目标点的寻优搜索,并且能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而导致算法停止迭代.  相似文献   

7.
1概况 大团尖隧道位于大秦线化稍营~王家湾间,全长3333m,中心里程为K146+716,整个隧道位于9~10‰的下坡道上.隧道除进出口各有约500m、半径R=800m的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外,其余均为直线,2000年铺设为P75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  相似文献   

8.
津浦线上K791+685.434~K792+022.382曲线,改造前曲线半径R=1190m.曲线长L=336.485m,缓和曲线lo=80m;钢轨采用PD3,P60超长无缝线路,锁定轨温T锁=30℃;轨枕69型和Ⅲ型轨枕,配置分别为1840根/km和1667根/km配置,弹条扣件;道床厚度50cm;经过一座框构桥:路堤高度h=3.05~3.65m,砂粘土填筑。  相似文献   

9.
分析重庆山城特殊地理环境及铁路发展布局,探讨重庆发展轨道交通——轻轨、地铁与重庆既有和规划铁路有机衔接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区间隧道结构不可避免地要穿越深回填区,合理的隧道结构方案对施工安全和轨道交通正常运营至关重要。文章对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穿越深回填区的各种隧道结构方案和相应处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比选各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性,最后选取马蹄形断面+微型桩基暗挖方案作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穿越深回填区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软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成为交通工程建设攻克的关键问题。为探究软岩隧道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以新建西安至重庆高速铁路合川东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该隧道的地质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得出了软岩隧道的变形机理,并提出了“恒阻长锚索+注浆锚杆+双层初期支护”的联合支护方案。现场实践得出,采用“恒阻长锚索+注浆锚杆+双层初期支护”的联合支护方案后,隧道拱顶最大沉降量为167 mm,拱肩最大变形量为137 mm,帮部最大变形量为80 mm,围岩大变形控制效果良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其适用于300~350km/h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DIK385+400—DIK409+757.29和DIK411+767.83—DIK412+062.27区段,CRTSⅠ型轨道板设计为P4962、P3685、P4856和P4856A4种双向后张预应力平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需生产12720块。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了重庆地铁六号线高架段(40+64+64+40)m单线连续刚构的设计,包括桥式选择、结构尺寸拟定、预应力筋布置、结构静动力计算等。通过计算对连续刚构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对其横向刚度问题进行了探讨。设计研究表明:连续刚构具有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等特点,因而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面IL-21受体(IL-21R)表达的检测在RA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32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IL-21R的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IL-21R的表达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呈显著升高(P〈0.05)。在接受药物治疗症状控制后,再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IL-21R的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达IL-21R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IL-21R在关节炎症的病变过程中可能诱导关节滑膜炎症病变、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工程概况合肥铁路枢纽新建合肥北城至合肥站工程蚌福联络线C R T S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起讫里程为BFDK5+212.39—BFDK16+122.775,总计10.910km,包括蚌福上行双墩特大桥、蚌福下行双墩特大桥、蚌福双凤特大桥三座特大桥,其中除蚌福双凤特大桥跨改建淮南线(48+84+48)m和跨工业大道(40+64+40)m为连续梁外,其他均为简支梁。2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CRTS I型双块式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现状为背景,以市场营销中的“4P”、“4C”、“4R”理论为基础,论述铁路运输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综合运用营销理论,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所2CZ300A/1200V硅整流元件生产系采用全扩散工艺,即一次扩散形成P—n结(称P层扩散),二次扩散在P层表面形成一高浓度的P~+层(称P~+层扩散),三次扩散在n层表面形成一高浓度的n~+层(称n~+层扩散)。把好扩散质量关,乃是制造高质量整流元件的重要环节。扩散的质量通常用扩散结深、表面浓度及P—n结的电学特性来衡量。而合  相似文献   

18.
<正>1概况清凉山隧道是为西成客运专线穿越秦岭而设的特长隧道,地处秦岭北麓低中山区,起讫里程为Dg K56+156—Dg K68+709,全长12 553 m,最大埋深970 m,为双线隧道;隧道进口位于R=8 004.6 m的曲线上,出口位于R=7 000 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纵坡为25‰的单面上坡。全隧道设2座斜井辅助施工。十岔沟中桥位于西成客运专线纸坊十岔沟内,与清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GSM-R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国内外GSM—R网络应用现状和最新发展成果,分析国外GSM—R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进展情况,针对我国铁路GSM—R网络的发展目标,结合国内青藏线、大秦线和京津城际等GSM—R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国内GSM—R网络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提出中国铁路GSM-R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铁道部计划司对《重庆铁路枢纽规划方案》的审查,重庆市将建设成为继北京、广州等城市之后的“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成为京广线以西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2020年前,将有10条铁路干线经过重庆主城。今年7月初,铁道部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关于加快推进重庆市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力争提前完成重庆铁路发展目标。根据会议纪要,铁道部与重庆市政府将全力推进宜万铁路、襄渝铁路安康至重庆增建二线、南涪铁路、重庆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建设。此外,重庆至贵阳铁路、重庆至万州城际铁路等项目,也被列入2009年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