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随着都市圈经济发展成熟,市域快线已逐渐成为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的重要制式之一。为进一步优化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科学配置资源、节约通勤时间,研究不同制式列控系统之间贯通运营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现状,对比国内干线铁路CTCS(中国列车控制系统)列控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列控系统在系统架构、功能逻辑、信息流向等方面的技术差异性,结合多网融合列控系统设计需求,提出适用于市域快线的多网融合列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以3个有代表性的市域铁路项目为例,分析其建设、列控制式的特点;提出市域铁路同列控系统相关的基本运营需求;分析CTCS系列、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差异性、适应性,提出列控系统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得出市域铁路列控制式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均在向网络化运营推进,各种轨道交通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是工程建设必须面临的问题,而信号系统的兼容性则是实现各种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一个基础条件。目前,CBTC系统和CTCS列控系统在各自轨道交通领域均处于统治性的市场地位,两种列控系统对土建条件的需求截然不同,由此导致工程规模、功能定位等各方面的重大差异。重点论述两种列控系统在运营能力、公交化运营等方面的差异,针对目前互联互通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方案,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实现市域铁路3 min追踪间隔的目标,市域铁路列控系统需要增加自动折返功能,并将站后自动折返间隔时间压缩到3 min以内。分析市域铁路系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成熟的CTCS2+ATO列控系统开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列控系统,并增加自动折返功能。详细阐述站后自动折返过程,包括驶入折返线流程、自动换端流程和驶出折返线流程。为实现系统支持自动折返功能,对车辆、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功能分配,并给出可行的技术方案。搭建市域铁路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站后无人自动折返仿真验证实验,验证站后自动折返功能和站后自动折返时间。通过实验证明对车辆、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的功能分配可支持CTCS2+ATO列控系统实现自动折返功能;提出的自动折返流程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无人自动折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站后自动折返效率;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和技术可将站后自动折返过程总时间压缩到160 s以内,能够满足市域铁路3 min自动折返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市域(郊)铁路建设,除新建市域(郊)铁路外,鼓励优先利用既有线铁路,通过优化运输组织等创造条件开行市域(郊)列车。针对市域(郊)铁路运营需求特点和既有线铁路CTCS-0级列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在CTCS技术体系框架下,提出基于地面应答器的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重点对主要技术设计原则、系统总体方案、功能实现、典型运营场景,以及车门/站台门联动控制和自动折返作业等ATO功能扩展方案进行论述。经过多项试验验证,表明该总体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利用既有线开行市域(郊)列车的运营需求,提高了现有CTCS-0级列控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要实现“四网融合”一体化发展目标,信号系统是其中的核心系统。通过对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功能需求和特征分析,发现既有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已无法完全满足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为此,从现有成熟列控系统技术功能升级及采用多列控系统融合这两种不同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尝试找到与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相吻合的信号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海涛 《铁道建筑技术》2023,(4):167-169+189
市域(郊)铁路可以缩短城市时空距离,引导中心城区人员疏散,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本文基于列控系统技术研究成果,阐述市域(郊)铁路列控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列控系统技术方案(STCS)。该方案融合了国铁CTCS和城市轨道交通ATC技术体系,由网络化调度系统、列控及临时限速、增强型联锁、增强型车载控制VOBC、DCS、应答器/LEU、监测等系统组成。VOBC可依据实际采取融合车载或独立配置双套车载方案,具有可跨线灵活运营高效、交路车站自动折返、互联互通、节省土建投资等特点,可供市域铁路列控系统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杜成 《中国铁路》2011,(2):63-66
阐述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信号列控系统方案,分析在CTCS--2级列控系统基础上叠加自动驾驶(ATO)功能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车一地通信、列车精确定位几种方案比选讨论,对城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到发线有效长度是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合理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有利于控制车站规模、减少土建工程投资。介绍国内外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确定原则,借鉴城际铁路和地铁的设计经验,提出按照市域铁路采用的列控系统制式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的方法。具体给出:CTCS-2级列控系统下市域铁路贯通式车站和尽端式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算例、图示和说明;CTCS-0级列控系统下市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算例;ATC系统下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的方法以及无配线车站正线股道、有配线车站的侧线股道、岛式站台等多种市域铁路主要到发线形式的有效长度图示和算例说明。市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与列车长度、安全防护距离和附加余量有关,其中安全防护距离与列车进站允许速度和列控系统关系较大,设计时应重点关注。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市域铁路设计,也是对市域铁路设计规范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高密度、公交化、通勤化的运营特性需求,在总结已开通运营的珠三角城际线路CTCS2+ATO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从自动折返、4辆编组列车车门与站台门联动、通信控制服务器移交、CTCS2+ATO车载加装LKJ等4个方面探讨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功能优化方案,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建、改建项目实施,以及其他采用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城际、市域铁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市域铁路采用CTCS-0级和CTCS-2级列控系统时的停车控制模式,确定影响到发线有效长因素及到发线有效长计算原则,提出市域铁路采用国铁信号系统制式时对到发线有效长的具体要求,对市域铁路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利用既有张博线开行市域列车,从客流角度分析线路走向与市域客流走向的契合度,研究本项目对轨道交通的替代性和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既有铁路现状及线路运输功能,推荐增建二线改造成双线电气化铁路方案;考虑本线需要在维持货运运输的基础上开行市域列车,对本线速度目标值、车辆类型、车站布置、列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问题进行研究比较,推荐本线速度目标值100 km/h,开行CRH6型动车组,4辆编组,到发线有效长280m,采用CTCS系统和非接触式IC卡式自动售检票系统。同时对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市域轨道交通是各大城市解决市域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分析国内外主要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并就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必然性、规划原则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温州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对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建设加以阐述,以期对其他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正《列车运行控制》正式出版気本书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包括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综述、CTCS-0级列控系统、CTCS-2级列控系统、CTCS-3级列控系统、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和轨道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巴黎市域轨道交通(RER)线的发展建设过程和线路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几种主要车站布置形式。折返站布置能适应一端折返,且能满足列车越行的需要;终点站的折返能力和存车能力加强;换乘站合理设置侧线、渡线和相应的连络线;分岔站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主线和支线间的行车干扰,方便乘客换乘。这些市域轨道交通线线路、车站设置的特点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线的规划、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在我国不同城市中的建设发展,能满足列车高速运行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网络承载业务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基于分时长期演进(TD-LTE)技术组建的无线综合通信网建设方案,综合承载无线集群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信号系统、列车视频和车辆状态信息监控系统等业务,进一步提高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性和乘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特点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主要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的特点,给出了市域线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市域线的特点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域线的建设可配合和引导城市发展,满足和方便城市客运交通需求,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网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追踪间隔的计算是列车生成移动授权的前提。列控系统中移动授权的发布由区域控制器来完成。列控系统中由于追踪模式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也会有差异,从而影响移动授权生成,影响行车效率。分析了列车移动授权生成原理,研究了列车区间追踪场景下绝对追踪模式和相对追踪模式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追踪模式下列车生成的移动授权更大,可以进一步缩小列车追踪间隔;绝对追踪模式存在最优追踪速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140km/h市域电动客车基本特征,从牵引辅助高压系统、列车监视控制系统(TCMS)、列车广播及乘客信息系统、车门及空调系统控制和照明方面阐述和分析电动客车电气系统,其双流制设计满足轨道交通线路不同供电电网需求,可为市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规划与需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CTCS-3级列控系统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要求,系统集成技术复杂,实施难度大,从系统集成工程的角度分析了CTCS-3级列控系统集成工程的关键点和难点,并提出和阐述了解决方案和技术优化措施,对后续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集成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