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为了研究涵洞在三维场景下的协同设计、模型实时交互创建方法与二维成果转换,基于BIM、协同设计平台与数字化技术,形成了数字化三维铁路箱涵设计软件。提出:(1)各涵洞构件以不同的工程与结构特性分类建模,再整体拼装,将涵洞常用工程参数融入建模过程中,并通过不同的适用条件与分类标签对涵洞进行数据库管理,便于设计复用;(2)基于不同层级构件使其形成构件树列表,对项目中的涵洞工点进行管理,调用协同接口读取线路、地形、路基等关联专业的三维BIM模型作为环境参数与约束条件进行正向设计,实时调整涵节布置、斜交角度、填土厚度、涵轴坡率等结构控制参数;(3)建模完成后,可通过协同接口输出涵洞的结构尺寸、位置信息等工程信息,向专业计算软件与二维出图软件提供交互数据,提高不同专业间、不同设计阶段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并输出二维图纸成果,实现了基于三维协同BIM模型的数字化设计信息高效传递和利用。该铁路箱涵三维设计软件在成达万铁路中进行了应用,快速进行数百个涵洞正向设计,并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设计调整,优化设计参数,排查不同专业间接口问题,相比以往的设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三维建模效率,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设计问题,为桥梁工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铁路隧道智能设计的应用需求,对铁路隧道BIM正向设计进行研究并完成相关设计程序研发。以Bentley平台为技术支持,结合隧道设计流程,形成了一套铁路隧道BIM正向设计系统,涵盖正向设计方法和设计成果输出。正向设计方法包含模板库参数化设计、构件库参数化设计、隧道纵断面设计、隧道洞身模型生成、隧道洞门参数化设计;设计成果输出包含三维模型应用、工程量统计、二维图纸生成。详细介绍参数化设计、纵断面设计、二三维联动等关键技术方案和程序实现原理,提出在设计数量及体量较大构件和差异性较大构件时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并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和后续研究建议,总结BIM正向设计在可视化、参数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多专业协同、结合地形设计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BIM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领域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解决盾构隧道三维建模过程繁琐、建模精度不足、建模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参数化建模软件研发方案。通过对盾构隧道设计内容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核心业务需求,对软件进行整体架构、关键模块和数据库设计,研发盾构隧道BIM参数化建模软件。对盾构通用楔形管片的几何约束和工程约束进行研究分析,建立设计参数与中间推导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实现参数间的联动,实现盾构管片BIM模型的参数化创建。然后建立线路数学模型,通过计算高精度线路坐标,完成盾构管片的三维空间定位排版拼装,实现盾构隧道BIM模型的创建。工程应用表明,该软件结构合理,满足盾构隧道建模实际需求,能有效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盾构隧道BIM模型的建模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铁路涵洞工程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箱涵在铁路涵洞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为了满足铁路涵洞的设计计算及建模需求,解决涵洞BIM正向设计的难题,利用C#语言在Bentley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继承上游专业(如线路专业、地质专业等)的模型和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快速创建涵洞模型。研究表明:通过整合现有的桥涵专业设计技术,能够更加智能高效创建铁路涵洞三维构造模型及钢筋模型。基于精细化涵洞BIM模型,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发现二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设计质量。同时,由涵洞BIM模型可以直接生成图纸、统计工程量,大大的提升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铁路接触网设计BIM建模要求,解决当前接触网三维建模速度慢、软件参数化程度低等正向设计过程实施困难的问题,根据接触网专业的建模流程和设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提出以数据为依托的参数化建模解决方案。采用Openrail Designer软件进行接触网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开发,实现了协同设计平台路桥隧等专业接口资料获取,接触网构件参数化设计管理,支柱布置,腕臂、悬挂自动装配,二三维图纸同步和工程数量清单输出等功能,详细介绍了接触网支柱、腕臂、补偿装置等构件参数化建模的关键技术,专业间数据协同、接触网三维模型的自动创建以及二三维模型绑定等方法,促进了专业间数据的协同交互,提高了BIM模型的创建效率,为接触网BIM正向设计提供有效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铁路桥梁下部结构建模过程中,参数化程度低、各专业协同数据传递不畅等问题,对铁路桥梁下部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协同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为铁路桥梁应用较为广泛的桥墩、基础类型提供了参数化建模方法,提出下部结构协同设计功能的实现方式和流程,并从数据、建模、应用三个层面对开发工作展开论述。在数据层面,提出桥梁下部构件数据结构的定义思路,并基于Bentley平台EC框架建立参数化数据与三维模型间的联系,解决了设计信息的传递问题;在建模层面,基于平台图形接口与参数化模板技术,实现不同截面、不同类型实体的创建,提高了参数化建模功能的适用性;在应用层面,对软件界面及主要功能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将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与协同设计数据融合,开发了基于协同接口的三维建模与下部结构计算功能,实现了协同数据的高效利用,保证了三维模型的准确性与设计数据的统一性。该参数化建模方法在通苏嘉甬铁路项目信息模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实现了设计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与各专业接口的快速核查。  相似文献   

7.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业务需求和已有隧道辅助设计软件的现状,提出基于变量化设计技术和专家系统方法开发铁路隧道智能辅助设计软件的方案。介绍变量化设计技术和基于专业知识的智能化设计的原理和实现实质,研究隧道设计对象的组成构件的参数化特征,在对组成构件的5个方面的特征进行详尽描述的基础上,建立参数化特征模型和洞身衬砌标准库,开发铁路隧道辅助设计软件,实现隧道的智能化设计。该软件完成后已在多条铁路干线上进行应用,工程应用表明,技术方案是可行的,提升了隧道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我国铁路所经之处多为人口稀疏区,既有道路难以满足原材料与废弃物的运输需求,常常依靠施工便道。为解决环境险峻处施工便道难以快速设计优化与直观展示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地理坐标系下施工便道三维快速设计方法。研究结论:(1)地理坐标系与投影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参数计算与三维展示提供了前提;(2)施工便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分为边坡类型判断、轮廓线获取、模型生成三个步骤;(3)设计成果以三维模型、矢量图形、填挖方量以及局部地形修改数据进行输出,并以图层化管理;(4)实现球面三维场景中施工便道模型一键生成与设计方案科学比选,模型的可编辑性能够对设计成果进行优化,地形填挖数据的局部更新与实时控制可实现地形分析的准确性和地形的快速修改与恢复;(5)在某铁路工程高陡边坡桥墩施工时,本文设计方法可实现施工便道方案比选与快速设计。  相似文献   

9.
论述构件定义及基于BIM技术三维设计中的构件引申定义;阐述构件包括的主要内容为构件几何信息和构件属性信息;分析构件设计关键技术,从根据装配方式设计构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构件和根据参数的可变性设计构件方面阐述与分析路基构件设计方式;提出规范化坐标系的使用,统一采用右手笛卡尔坐标系;提出拟定构件、分析、设计、测试修改和编码入库5个路基构件设计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避免传统二维设计方式出现的设计差错,明确线路的三维曲线线形对高速列车运动的影响,以微分几何不变量曲率、挠率为参数,并结合三维曲线的Frenet标架,建立线路三维线形设计指标以及列车三维运动学模型,然后分析三维线形参数对线路走向及对列车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1)任何线路的走向及形状都可以通过曲率、挠率及Frenet标架进行表达,以此为参数建立的列车运动学模型可准确反映列车运动状态;(2)二维设计易产生设计差错,并不能准确评价列车的运动状态;(3)线形参数对列车加速度、急动度起主导作用,其中曲率决定了加速度的大小,但横、竖向加速度大小也受控于Frenet标架的侧倾;急动度由曲率变化率、挠率产生,其中曲率变化率是急动度是否超限的关键因素;(4)为避免设计差错,在高速、超高速铁路设计中应引入三维线形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铁路设计项目中土地外业调查工作量,提高征地数量统计准确性,提出利用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基本农田数据库,采用空间相交分析和空间擦除分析计算征地数量的方法,实现快捷、准确的铁路设计项目用地数量计算统计。与依赖人工外业调查作业完成铁路征地数量计算统计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内业统计效率与征地数量准确度,为铁路设计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铁路涵洞出入口在各种孔径、角度等约束条件下的批量三维建模问题,以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通用图为研究对象,以Excel作为数据源对CATIA二次开发进行了研究,利用VB.NET调用CATIA类库,采用独立窗体显示并加载通用图数据,开发出基于VBScript的箱涵出入口三维建模程序。可通过向程序导入Excel通用图数据文件,在CATIA中自动创建、拉伸及裁剪出入口三维模型,并批量输出模型文件。本程序已在铁路BIM相关设计项目中应用,效果良好,改变了手动建模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通过分类编码的数据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工程数量统计的思路,设计标准化工程数量统计程序架构,研究铁路隧道结构分类编码,建立隧道工程数量标准数据库,规范隧道设计中工程数量统计环节的工作流程,增强隧道结构标准数据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提高铁路隧道工程数量统计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快捷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趋势,BIM技术融合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可实现铁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BIM技术特点,基于Autodesk Revit建立铁路线路三维信息平台,为铁路项目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首先,利用PowerCivil并根据线路平、纵断面等资料,生成线路中心线三维线形,为后续线路三维信息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条件;随后,将线路中心线三维线形导入Revit平台,利用二维构筑物图纸创建各种构筑物族,再通过Dynamo编写命令将各种构筑物族沿线路里程布置,从而完成线路三维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发现:三维信息平台可满足铁路线路模型三维可视化要求,并将铁路线路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信息进行融合,为铁路项目信息化管理搭建可操作的平台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Web(全球广域网)和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的接触网BIM(建筑信息模型)区间布置软件。该软件利用Web和SQL数据库最大资源共享的特性,将MicrosoftStation等BIM软件设计的接触网模型和布置关系转为接触网零部件和接触网布置数据,存于数据库中,并共享于网内其他用户。该系统提供简捷的项目管理和布置设计功能,用户可对其扩展属性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有效促进BIM技术在接触网专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轩 《铁道勘察》2020,(1):103-107
以Bentley平台和二次开发软件为技术支持,对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正向设计进行研究:结合新版软件功能,从项目创建、流程管理、参数化设计、三维建模、工程量统计等方面出发,总结BIM正向设计在可视化、参数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结合地形设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另一方面,BIM技术还存在部分构件建模过程复杂、二次开发软件不足、出图功能欠缺、参数化数字化设计不完善、审核难度大等问题。通过本次研究,进一步优化了铁路隧道BIM正向设计流程,为在隧道专业中推广BIM正向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铁路机务段设计具有涉及专业多、专业接口复杂的特点,传统二维设计容易出现管线碰撞及设计缺陷。为提高设计质量,以迁建西安机务段项目为依托,对BIM技术在大型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本项目运用Inventor、Revit、Navisworks等设计软件作为BIM设计工具,将所涉及的14个专业工程内容全部进行BIM设计。通过建立族库、各专业BIM设计、模型整合的流程,构建一个覆盖全专业的数字化仿真模型,并总结出一套机务段BIM设计流程。实现了模型可视化展示、二维出图、属性信息添加、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测等应用。机务段工程设计复杂,专业接口众多,运用BIM技术可直观展示设计意图,并能轻易发现各专业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为提高设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对既有线提速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世金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6):15-18,34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使既有线提速设计更加完善,决策更加正确,减少设计与施工中不必要的失误。 研究方法:综合多条既有线提速改造勘测设计,配合施工中的经验、教训、体会,参考国外高速铁路的资料及国内试验成果,提出既有线提速改造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 研究结论:(1)正线数目的选择及最小曲线半径的确定,直接牵涉到项目的投资大小和经济效益;(2)提速改造时,封闭客货运量较小的车站可节省运营成本;(3)对既有桥梁可通过动载试验确定是否予以加固利用;(4)根据国外高速铁路的线间距及胶济线列车交会试验表明:我国规范规定的线间距相对较为保守;(5)线路拨距时,对桥墩台采用绑宽技术,可避免既有桥拆除改建及过渡工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的设计中,探讨涵洞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沉降控制的要求。研究方法:分析涵洞工后沉降的组成,考虑路基沉降与线路不平顺发展的维修能力,以及根据前期建设投资与后期养护费用的经济比较,得出比较合理的无碴轨道涵洞工后沉降量的范围。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比较,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常用两类方法:一是排水固结法,二是复合地基法。涵洞位于不同的地基土和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应选择合适的计算理论进行相应的沉降计算。研究结论:因为沉降计算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工后沉降的预测应以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主,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修正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中间站三维设计方法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IM技术是在建筑行业中推广使用的一项重大革新技术,但在铁路建设行业中尚处于起始阶段。通过分析BIM技术特点和铁路行业应用现状,将实现BIM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占铁路车站数量比重最大的中间站设计中,探索铁路设计行业构建BIM技术平台的新方法。首先对中间站的基元模型划分并进行三维建模,在Access数据库中建立铁路中间站的标准站型库,利用Revit软件平台,结合数据库实现中间站的参数化设计,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编辑与修改,输出设计成果,以支持后续专业的需求与后续功能的实现,满足铁路规划、工可设计研究阶段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