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单轮对的粘滑振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粘滑振动的影响,研究了钢轨波形磨耗与粘滑振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轮轨间的粘滑振动是小半径曲线轨道上发生波磨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具有扭转和弯曲自由度的单轮对仿真模型来研究轮轨间两个主要参数对于抑制粘滑振动、减缓波磨形成的影响。降低Kalker系数后,线路圆曲线段没有出现粘滑振动,蠕滑力-蠕滑率关系曲线的饱和点也移向更高的蠕滑率值;内外轮轨摩擦系数同时降低后,抑制了粘滑振动,但轮轨间仍处于滑动状态,当内外轨摩擦系数降低值不一致时,线路曲线段的粘滑振动仍然存在,但峰峰值将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3.
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铁道学报》1994,(A06):36-42
建立了高速动力车粘滑振动稳定性计算模型,计算表明,高速动力车的粘滑振动稳定性较好,通过与电机空心轴架悬式驱动装置进行对比计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速动力车驱动装置的优越性,本文还分析了几种主要参数对粘滑振动稳定性的影响,以便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4.
重载线路钢轨波形磨耗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学毅  王平  万复光 《铁道学报》2000,22(1):98-103
对钢轨波磨成因理论和我国重载线路钢轨波磨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发展了一个适用于波磨成因分析的轮轨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以轮轨间磨耗功为研究对象,发现了钢轨波磨是由一定条件下,轮轨系统垂向振动、轮对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发生自激及交叉激扰形成的粘滑振动所致。同时发现了粘滑振动具有多种型态,且与不同的波磨特征相对应的,并列举了四类粘滑振动。综合多种现有滤磨成因理论,建立了“轮对粘滑振动-钢轨不均匀磨损”的成因理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SS5机车空转性能不良,从轮轨粘滑振动、轴重转移以及防空转控制模式入手,用理论和试验分析作为手段,探讨了粘膜振动的稳定性机理,并借助于机械结构和参数的调整以及防空转装置的切除或接入,探讨了提高粘滑振动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耦合轮对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半径曲线的通过情况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通过传统轮对与独立轮对、耦合轮对的比较,认为耦合轮对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耦合轮对的特点,提出采用耦合轮对抑制粘滑振动的新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耦合轮对蠕滑力的可控性,采用耦合轮对能有效抑制轮对的粘滑振动.  相似文献   

7.
孙翔 《铁道学报》1989,11(1):1-11
本文介绍“机车万向轴驱动系统各驱动单元的基本运动关系、轮轨相互作用特性及传动装置的驱动特性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各种布置型式的万向轴驱动系统动力学计算通用方程。并分析了机车万向轴驱动系统的几种主要振动型式,包括系统的自由振动、机车正常牵引时的振动、轮轨摩擦振动及粘滑振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高速万向轴传动式动力车万向轴传动系统的结构,建立了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理论计算模型,特别考虑了万向轴附加力矩的影响,对万向轴传动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高速动力车在起动和轮轨粘着瞬时下降后恢复时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该万向轴传动系统结构合理,不会出现粘-滑振动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9.
针对抗扭拧紧机在紧固螺栓过程中出现刺耳噪声、抗扭传感器损坏等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在紧固过程中出现了粘滑效应。分析确定产生粘滑效应的主要原因有接触面粗糙、拧紧转速快、载荷变化大,以及机械系统发生共振等。提出采用改善接触面状况、降低拧紧速度、保持过程扭矩值、采用刚性强的固定方式等措施预防粘滑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轮轨干摩擦下的轮对横向自激振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轮轨间干燥接触情况出发,建立具有2个自由度的轮轨干摩擦下弹性定位轮对横向自激振动模型,并采用摩擦系数—蠕滑速度经验公式描述轮轨之间干摩擦力与蠕滑率的关系,进而从能量的角度研究轮对横向自激振动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轮轨系统中由蠕滑速度主导的反馈机制是产生轮对横向自激振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引发轮对横向自激振动的能量来自列车向前运动的一部分能量,并由摩擦力中的刚度力通过轮轨纵、横向蠕滑率的调节作用被输入到轮对中;轮对横向自激振动的稳定性取决于轮轨系统等效阻尼耗散的能量和摩擦力中刚度力输入的能量,轮轨摩擦力做功的正负将影响轮轨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