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岩  白丽 《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20(2):28-30,34
介绍国内外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实施情况,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提出总体框架、功能要求及关键技术,有助于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程.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项目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需从高速铁路施工项目原材料源质量开始把关,实现试验检测和基础数据采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数据为基础即时对现场生产和质量进行直接有效管控。文章以新建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ZJHZQ-6标项目为背景,对高速铁路项目工地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监测数据量的逐年递增,传统数据管理方式存在数据的管理查询难度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高速铁路运营监测数据管理经验及项目实际需求,从技术选型、框架设计及模块研发三个方面论述了高速铁路运营期间沉降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通过项目应用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多维度数据管理及分析,为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将第三方物流引入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地铁公司作为地铁行业内运营方面最为安全的公司之一,在有效地管理日常的HSE(健康、安全、环境)业务,促进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等方面,进行大量有益的实践,将自身的HSE管理体系和方式与DNV GL(挪威船级社)的QHSE综合管理信息系统(synergi life)进行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高日常HSE管理的新方法,从而实现公司HSE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新加坡地铁公司的HSE信息化管理新方式对轨道交通行业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对地铁运营中的事故及安全隐患进行说明,介绍新加坡地铁公司的HSE管理信息化,并对失效和延误及事故管理作重点介绍,将其与传统的事故管理进行对比,最后提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日常HSE管理信息化的思考,以期对国内地铁行业的HSE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京津高速铁路应用P3e/c软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的经验,阐述P3e/c软件在大型高速铁路项目应用的优势以及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应用P3e/c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前进的技术方法,解决多任务的整体平衡,多参建单位的相互协调和接口,按需提取和分析数据,将进度、成本,质量统筹管理等是本工程与以往工程相比在P3项目管理软件使用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将第三方物流引入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大规模高速铁路防灾系统的建成和高速铁路调度中心、调度所陆续投入运营,各调度所将管理多条高速铁路线路的多套异构防灾处理设备,如何解决防灾处理设备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冗灾备份等问题尤显迫切.以高速铁路调度所防灾系统为中心,提出了多套异构防灾处理设备间的信息共享接口方案,同时提出铁道部调度中心防灾系统异地冗灾备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国栋 《中国铁路》2010,(12):22-24
2003年以来,以建设规模大、技术标准高、管理要求严为突出特点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和项目管理的具体特点,系统阐述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建设项目监管的具体内涵,集中介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在规章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等方面的重要收获,描述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运输综合成本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的运输成本除了能以货币形式直接表现的经营支出外,还包括因高速铁路运行所带来的噪音影响、环境污染等不能通过货币来计量的隐形外部资源.文章旨在借鉴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通过对高速铁路运输成本项目的分析,构建高速铁路综合成本分析框架.研究结论: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2015年运输综合成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高速铁路运输综合成本中,外部成本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因此要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成本计量研究,尤其要充分重视运输业中的隐形外部成本,深入研究高速铁路运输综合成本的测算方法,准确地归集和计算高速铁路的成本项目,为高速铁路经营决策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路基A、B料压实质量检测方法、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采用地基系数K_(30)、动态变形模量E_(vd)、孔隙率n 3种不同检验方法对京沪昆山试验段试验段采用A、B料湖州碎石土填筑路堤压实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高速铁路路基A、B料检测合理标准、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大量昆山试验段A、B料碎石土路堤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得出了对高速铁路路堤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铁路资讯     
<正>中印尼企业"牵手"合作建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雅万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中印尼企业合资建设和管理的合作模式,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  相似文献   

13.
接触网接口预留是高速铁路项目中新出现的非常重要的设计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以.NET平台及SQL数据库为基础开发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口预留系统.在多条高速铁路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大幅度提高接触网接口预留的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耿志修 《中国铁路》2010,(12):12-16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是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安全管理、提速安全保障技术和高速铁路运营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建设工程和设备质量保障、开通运营前的安全保障、技术规章、运营安全监测及监控、养护维修和应急救援,体现在高速铁路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各阶段设计、高速列车制造、工程施工及安装、静动态试验、联调联试、试运行、运营管理及养护维修等各阶段中,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保证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由于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工种交叉而产生的技术接口管理问题,提高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全要素、集成化技术接口管理,基于质量链理论,从工序质量、协同质量、组织质量3个维度出发,讨论各质量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各维度质量的方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验证等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论和方法工具进行探讨,构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体系.再结合协同工作原理,以构建的技术接口体系为基础,以质量流、价值流、信息流为导向,构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数字化管理平台.该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将实时动态地对技术接口进行集成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高高速铁路整个建设过程的效率与效益,为高速铁路复杂的技术接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第一条客专大修改造项目实践,依据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及高铁接触网运行要求,分析了接触网改造过程中系统施工组织、关键工序对高速铁路运营的影响,研究了最大限度降低对运营影响且满足高铁点毕即高质量开通要求的施工组织方法及重点管理措施,为后续高铁大修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铁道部资讯     
国务院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动员部署会议在京召开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动员部署会议8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作动员讲话。张德江要求,检查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斤通知的各项要求,全面系统排查和彻底整治高速铁路安全隐患。要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排查高速铁路运营、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包括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流程,以及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段管理的应用现状等.指出我国高速铁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应在当前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相关数据,以进一步支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的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当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综合试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试验项目并发进行以及试验数据类型复杂、管理及共享困难等问题,研究、开发高速铁路试验管理系统。系统由年度计划、项目管理、试验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文档管理、全文检索、移动TDM以及系统设置等若干模块构成,实现对多专业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存储和管理,保障试验数据的安全性,有效共享试验数据。系统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综合试验的开展和管理提供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计算过程中,对预留弛度、线路竖曲线的考虑,分析了整体吊弦预制、安装过程中误差对接触网静态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在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对这些关键点加以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