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选取了东京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06年的客流数据,针对不同年份的线路长度、乘客平均出行距离及其占线路全长比例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了东京轨道交通乘客平均出行距离特征。  相似文献   

2.
城轨交通乘客出行信息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乘客出行信息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乘客满意度、改善乘车秩序和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为提供良好的乘客信息服务,必须要明确乘客在不同出行阶段的具体信息需求.采用归纳分析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信息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完善乘客出行信息系统和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既要满足乘客基本出行需求,也要提升乘客的美好出行体验。首先,提出环境友好车站的概念;其次,以车站主体建筑与客运组织为核心,以人本交通、绿色环保、节能降耗为外延,提出环境友好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评价理论;再次,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提出环境友好型车站的9项设计理念;最后,厘清环境友好型车站设计的要点,给出各设计要点的权重,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城市轨道环境友好型车站的设计与建设建议,从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竞争优势,进一步促进车站设计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弹性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开行方案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费用,需要根据客流的需求弹性制定。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运营实际,将列车开行方案归结为列车编组、开行时段,以及各时段每一列车交路的列车数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构造乘客出行的弹性需求函数,将乘客乘车选择归结为具有能力约束的弹性需求用户均衡问题。进而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营运企业与乘客之间的博弈关系,对列车开行方案相关的费用、效益等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弹性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算法。针对长沙地铁2号线的应用表明,优化方法具有较高求解效率和较好求解质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常乘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中经常乘坐的乘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以通勤客流为主.借鉴民航的常旅客概念,首次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常乘客的概念,并分析了常乘客的构成、一般性特征和个性化特征.研究了常乘客的出行行为特点,并总结了常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给出了合理利用常乘客特征和行为特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态势感知薄弱、乘客服务智能化水平较低、设备管控欠缺精细化等问题,立足智慧城轨发展需求,打破各专业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设计并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运行与综合管理平台,阐述了平台架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并基于一键开/关站功能的场景应用,详细介绍开/关站流程和控制策略,有效地节约了开/关站时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该平台对智慧车站建设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可为智慧车站今后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面向乘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背景、现状及实现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建设面向乘客的城市轨道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支撑和系统结构设计.对该系统中的全息客流感知引导、客流预测分析、乘客体验智能化调整,以及应急调度指挥等核心功能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工作流的智能化协同联动引擎系统的设计及其功能优势.对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智慧城市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推广,自动售检票系统支付方式已迎来历史性的变革。总结目前收费系统支付方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乘客、运营痛点出发,分析自动售检票系统多元化支付设计方案,在方便乘客出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行业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多元化支付技术进行展望,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多元化支付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是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正位于空前高速发展时期。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对设备系统的功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运营单位的需求,充分考虑广大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建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高度可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站服务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城市、不同车站乘客的出行服务需求,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反思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标准化设计模式的不足之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的各类服务压力,提出了以运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设计、运营优化策略。基于对乌鲁木齐市民的调查,分析相关乘客的各类服务需求和行为数据,采用微观仿真技术对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的各个车站进行仿真分析,提出涉及设计、运营等方面的各类优化建议,以避免传统的标准化设计模式可能导致的各类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BIM、AR、VR、UWB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文章首先从行业发展、业务需求的角度分析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数据服务平台,阐述其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及功能,并介绍其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阶段的应用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流程。  相似文献   

13.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和运营中开展北斗系统应用的主题,按照基础条件梳理、需求分析、应用前景展望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在基础条件梳理方面,从北斗系统的建设成就、功能服务与技术水平入手,介绍其应用发展情况,进而识别出北斗系统与智慧城轨融合发展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北斗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智慧城轨在建设和运营中对时空基准、空间数字化、高精度定位与授时3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以上述2点为基础,对北斗系统在智慧城轨中应用的2方面重点工作,即时空体系网络建设与关键技术突破进行规划,并对其在智慧城轨运行、维修、客服等领域的应用服务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薄弱的现状,从设置原则、设置位置、版面设计、结构设计等4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外导向标志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对版面信息、布局、颜色、字体、载体、支撑等进行详细设计,以期为不完全熟悉轨道交通车站位置的乘客提供有效的指引,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乘客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力求实现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的人性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列车运行交路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功能定位和客流特点出发,讨论了市域线可能的列车运行交路型式。提出了进行市域线运营组织设计时需着重考虑服务水平、通过能力、车站配线、工程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影响城市快轨交通站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研究快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曲线,指出临界距离是乘客选择快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分界线,提出一种基于出行距离的快轨交通站间距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所确定的站间距能够体现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良好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冬奥会)京张高铁旅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全行程智慧信息服务,提出以人脸识别、出行服务推荐、服务信息推送、站内导航为主要内容的京张高铁全行程智慧出行服务构想;重点围绕进出站闸机人脸识别检票、全方位站内导航服务、基于旅客行程智能化消息推送服务3个典型应用场景,对基于MTCNN模型的人脸识别、行程服务信息采集与融合、出行服务信息推送、站内导航底图绘制、车内蓝牙i Beacon定位装置部署、指纹定位、基于A*算法的站内导航等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更好地满足旅客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有助于改善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推动京张高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实施方案,梳理近年来欧洲联盟及国内一些单位关于智慧车站的研究动向,介绍轨道交通智慧车站需求与内涵.以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建设为例,设计智慧车站总体架构,分析智慧车站建设的技术难点,提出智慧车站实施方案.该方案已应用于南昌地铁4号线智慧车站的建设中,可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