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城轨交通市域线多车种运营模式与常规运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为例,重点探讨了快慢车组合运营方案和越行线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选择市域快线出行的乘客量将增加16.71%,总运营效益将提高13.26%。  相似文献   

3.
市域线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尚无设计标准.结合国外运营线路的经验,对广州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并对广州地铁14号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的主要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市域轨道交通快慢车组合运营的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在快慢车组合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方式,重点分析了快慢车组合运营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快慢车的开行比例与最大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客流条件下,改变快慢车的开行比例,可使通过能力符合客流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在国内尚无运营实例,避让站配线设计也无设计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避让站的行车功能、越行速度、配线道岔等分析,确定避让站的配线形式;结合越行线安全防护距离和安全线有效长度的计算分析,研究地下单岛、地下双岛、高架侧式、高架双岛4种常见避让站形式的越行线配线设计,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避让站配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一些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中,部分市域线已采用快慢车的运营模式。根据现有信号系统特点及需求,结合现场工程实施经验,优化快慢车混合运行对越行站的配线设计要求,以解决相关运营组织的问题。从信号角度出发,对现有的配线方式进行分析,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闻千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6):137-146
日本筑波快线作为东京都市圈市郊铁路新建通车最晚、运用新技术最多的线路,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方式值得国内借鉴。本文从行车组织角度,首先在分析日本筑波快线规划背景和运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其不同车站、不同圈层、不同性质、不同时段、不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及其对应的行车组织策略;然后为探究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下的工程方案和工程规模,分析筑波快线全线配线的设置特点和不同型式配线对应的运营功能,并探讨筑波快线乘客界面处理的相关举措。最后,结合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从快慢车开行原则,快车服务对象、开行时段、开行种类和对数,避让站布置原则,复杂行车组织方案的运行图编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厦漳泉区域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现有交通设施,认为区域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厦漳泉都市区需要覆盖中心城市及周边组团、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以通勤和弹性客流为主的区域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围绕厦门开展规划,兼顾都市区及厦门市域快速出行功能。依据国内外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运营经验,在现有公路、铁路网络已实现厦漳泉城市群间点到点直达交通联系的前提下,推荐厦漳泉区域轨道交通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模式。在邻近城市间1 h可达的时间目标下可选择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的地铁车辆,开行多种运营交路及快慢车,分时分地满足客流需求,并提高乘车舒适度。区域快线宜尽早规划,修建时机取决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开行快慢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上,根据客流潮汐化、向心性的特点,选用合理的列车停站方案,对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开行跨站停、部分停站、直达列车的组织形式及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快慢车的越行问题。并以上海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对开行快慢车后越行地点的选择以及列车始发的均衡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近期与20号线贯通运营。该线是联系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和东湖高新区的市域快线,同时也是一条机场线。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市域快线,车辆选型对后续市域线具有示范作用。根据线路特征、功能定位,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列车编组、站席标准、车门、城市值机(行李托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9号线的车辆选型方案为: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线路预留140 km/h条件),6节编组A型车,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供电,具备较高乘坐舒适度且能满足值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陈祥 《铁道运营技术》2011,17(2):32-33,40
为对在建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今后的开通运营提供参考,分析了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提出了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的列车开行方案及车站配线设置方案,可大幅度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利于吸引客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长大线路的快线、市域快线的线路条件和运行模式,以北京地铁新线快慢线模式为例,研究基于北京地铁新线快慢线运营模式的长大线路在线位、站位、站间距等方面的设计内容,讨论快线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基于快慢线模式的线站位规划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轨道交通市域线路网络化运营和公交化运营的需求,开展适用于城轨快线多线路的网络化调度系 统研究。基于重庆市城轨快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化运营需求以及运营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两级架 构、综合管理”的运营管控模式。从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接口 3 方面对网络化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进行研究 及比选,阐述基于一张运行图对线网运营进行统一管理的网络化调度相关功能,提出基于中心-车站一体化、中心 服务器分散设置的网络化调度系统整体架构,以及网络化调度系统与联锁、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ZC)、车 载控制器(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VOBC)子系统实现接口标准化的建议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轨道交通18号线是按“中心穿越、串城连接、快慢运行、互联融合”理念实施的全国首条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 km/h,兼顾中心城区、市域及机场客流,集“快慢组合、共线运营”等多种运营组织模式于一体的8A编组、AC25kV供电的复合功能快线。文章从其运营模式、线路敷设、车辆选型及升级、供电制式及电磁干扰、空气动力学、通信信号及综合监控、差异化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与实践进行阐述,并进行现场试运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噪声、屏蔽门风压和车辆动力学均满足相应要求,可为国内其他市域快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市域与城际共线运营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无既有的项目经验和对应的规范体系,与传统市域轨道交通相比较,共线运营线路具有车辆编组跨度大、开行列车车型多、票制体系不统一等特点.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实例,以方案比选的形式,研究分析共线运营线路车站设计中存在的大跨度车辆编组、多种车型、不同票制关键问题及解...  相似文献   

16.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为线路等级速度140 km/h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采用交流25 kV供电方式,需要设置电分相.在电分相区段,列车需断电惰行通过,由此产生的速度损失对运营影响较大.结合牵引计算,分析了电分相设置对速度的影响,以及对线路坡度、站间距的要求.通过优化该线的平纵断面,实现了列车在通过该线3处电分相的速度损失均小于10%的目标.基于13号线的设计经验,提出了市域快线电分相位置设置的几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轨道交通范畴的市域铁路,在前期规划研究中做好车辆选型,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成本和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益。以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快线为例,着重针对机场快线的主要特征、系统制式、供电系统、资源共享等方面,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中车辆选型要点的分析,提出适合本线的车辆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具有线路长度超长、承担多重功能等线路布设特点,需深入借鉴其他特大城市的市域快线的建设模式,以更好地符合天津市市域交通需求。建议天津市市域轨道交通快线中通过中心城区的3条线(Z1、Z2和Z4线)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在中心城区段兼顾承担地铁功能的模式,根据客流分布均衡程度选择分段运行和贯通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27号线与璧铜线贯通运营为研究背景,首先从线路功能定位及客流特征方面论述快慢车模式的适应性,并系统性地从快车停站方案、系统能力损失、快慢车开行对数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得到满足客流需求且可有效节省工程投资和乘客总出行时间的快慢车运营方案。同时,为给实际运营预留充足的灵活性,以越行站设置方案为基础,在设计阶段提出多套可行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以供实际运营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市域快线的规划设计以引导市域快线健康有序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分层体系以及各分层的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位置,并对容易混淆的地铁、市域快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制式进行技术参数的详细对比分析。明确市域快线的属性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市域快线位于市区的线路和市区外围的线路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征。确定市域快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首次提出速度效率的概念,且市域快线应根据速度效率和站间距、旅行速度的关系来选择速度目标值,并明确了市域快线最高运行速度与站间距、速度效率、旅行速度之间的制约关系,市域快线要提高旅行速度应提高速度效率,而不仅仅是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