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是客运专线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动车基地是武广客运专线重要配套项目,同时也是铁道部确定的全国四大动车组检修基地之一,其检修范围重点辐射华南及珠江三角地区,对所辖动车组运用、检修、整备、试验及运行安全进行全面管理。总平面布置是实现动车组运用检修基地整体功能的重要保障。为满足广州动车基地所需规模和最佳作业流程,从能力规模、作业流程、功能分区、咽喉区布置等方面对广州动车基地总平面布置进行详细研究。对确定科学合理的广州动车基地平面布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动车所一、二级检修作业能力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车组检修质量好坏是能否确保动车组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针对动车所一、二级运用检修现状,从设备能力、作业时间、检修任务、生产组织等方面对动车所一、二级检修进行技术分析,提出优化动车所检修能力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铁动车组一级修对动车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目前全路一级修作业在各动车所进行,主要以人工检修为主,结合国内外最新检测技术,提出对动车组一级修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综合运用管理,建立高铁动车组一级修智能化综合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提高动车组一级修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管理是动车组安全运用和高效检修的重要保证.立足我国动车组运用和检修的特点,分析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关键业务过程,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总体目标,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通过建设全路联网运行的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动车组运用检修业务,达到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作业高效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动车运用所管理信息系统,以计划、作业、技术、物流、安全、质量等核心业务为主线,涵盖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的生产管理、生产支持、经营管理3方面,实现了计划编制科学合理、作业组织实施高效、动车组运用检修管理流程规范、生产劳动组织和检修模式优化、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动车组等先进的铁路现代化装备大量投入运行,标志着铁路高速时代的来临。建立优质高效的物资供应体系,是确保动车组安全运营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上海动车客车段积极适应铁路物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保证动车组供应物资质量为基础、保障动车组运用检修生产需要为目标,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计划、合理储备、区域供应、整体效益”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路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安全保供这个中心,全面修订管理制度,强化物资基础管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挥发了物资供应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宁动车所开通运营一年多来,通过积极介入动车所建设,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抓好联调联试,实现动车组检修生产,确保了动车组安全运行,不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而且为南宁铁路局动车组检修运用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运用中的维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是关系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装置,保障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在运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其维护与检修工作就举足轻重.在现有维修体制及维修理念基础上,对动车组的车载通信设备维修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就先进的维修技术,组织管理形式及维修人员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动车组车载通信设备的运用与维修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铁路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在生产作业、安全保卫、运输指挥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广州东动车所是动车组列车与客运列车停靠、检修的场所,安全防范要求高,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技术手段加强场所的安全管理,来保障动车组列车与客运列车停放、检修全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段动车组高级修检修的实际需要,是提高动车组检修效率、保障动车组检修质量和在线运行安全、充分发挥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势的重要生产系统.系统采用信息集成技术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将动车组检修资源和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与综合运用,从而提高了动车组检修效率,保障了动车组检修质量,确保了动车组在线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作为动车组间连接的重要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到动车组重联和救援时的安全运行,但目前对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的检修和维护仍然采用人工检查和依靠经验判断的方法。文章针对复兴号动车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智能化车钩检测装置,该装置可对车钩缓冲装置的动作状态进行自动化测试,并根据得到的连挂关键数据智能分析车钩状态,为复兴号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ATP车载设备是保证动车组运行安全的关键设备,其信息化管理是客运专线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运专线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手段。在总结既有ATP车载设备运用检修业务流程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下建设电务系统专业化的ATP车载设备运用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对物理结构、系统功能和实现思路进行了详细设计,不仅实现了检修及计划的无纸化作业目标,而且通过自动化等方式可减少人为的数据录入错误,提高作业效率,有效支撑相关运用检修业务的开展,强化专业检修能力,达到"作业高效率、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动车段承担动车组高级修作业,是保障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延长动车组续航里程的重要设施,动车段工程设计是高速铁路设计技术的重要课题。在成都动车段工程设计中,基于既有路网规划,测算全路动车组检修数据,发现存在检修能力缺口,大胆提出需补强路网检修能力,增设成都动车段;根据成都枢纽布局特点,首次提出"两站一段"的段址选择模式,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工艺技术因素,避免与市政道路干扰;创新采用大量工程技术,比如转向架流水修采用"直线型径路流水修,关键工序双工位补强"方式,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库内地基方案等。成都动车段工程技术创新,完善了工程设计,积累了动车组检修技术经验,继承发展,为其他动车段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借鉴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远程运维中的实践经验,立足动车组运维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动车组运行和检修过程中的应用需求,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动车组运维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数字孪生动车组、数字孪生运用所和数字孪生高级修车间3大应用,实现动车组运维全要素融合展示,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支持精准化运维管理。数字孪生技术在动车组运维中的应用研究,有助于解决动车组运维信息化存在的数据分散、数据挖掘不够深入和缺乏融合展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称重设备在武汉动车组检修基地应用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称重设备在动车组检修基地应用的表面现象出发,深层次地挖掘其设计方法对检修作业带来的便利,为以后动车组检修基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车检修车间是高速铁路列车维护检修的重要场所,研究中以某动车检修车间为开发对象,鉴于等比例的三维检修车间模型构造复杂,开展了研究对象的简化建模,将其导入到Unity3D中进行系统开发;运用碰撞检测技术,结合C#脚本语言、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信息管理和读取;使用NGUI插件,对列车检修车间建筑、设备进行虚拟化及数字化设计,建立了虚拟检修车间漫游系统。该漫游系统具有真实感较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使体验者快捷地了解检修车间结构和作业流程,对相关人员培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铁路动车组WiFi运营服务系统实时运行状态,提高系统运维效率,缩短售后响应时间,节约应急资源,使运营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提出一种基于Zabbix的综合性监控系统。在阐述Zabbix开源框架与数据可视化基础之上,结合铁路动车组WiFi运营服务系统部署环境及应用场景,围绕系统运维及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Zabbix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利用Zabbix优秀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将车载WiFi设备系统参数信息、列车开行信息、平台运营等数据高度集中、可视化展示,同时,通过使用推送媒介建立实时性、高效性的推送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铁路动车组WiFi运营服务系统资源数据的高度共享。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可以提高铁路动车组WiFi运营服务系统运维的高效化、统一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动车组车载列控设备的维修体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动车组车载列控设备维护检修模式进行分析,阐述了适合动车组车栽列控设备的维护检修模式的理念,并探讨了动车组车栽列控设备维护检修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维护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数据融合、数据集成技术,对高速列车运用维护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高速列车安全运营、高效检修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智慧动车段”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可靠的采集、各类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整合和共享各类动车段信息资源,为动车段提供高效、可靠、规范、智能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动车组运维安全保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对“智慧动车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描述,提出“智慧动车段”总体框架,并重点对智慧应用进行规划,提出涵盖动车组运维和动车段经营管理的智慧应用主题,为未来的动车段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