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大高速铁路通车后,路基冻胀变形控制是其一项重要任务,为查明路基冻胀机理,探索适用的冻胀处理措施,对路基冻胀进行自动观测和深化分析研究。采用自动观测系统,对路肩以下5 m范围内路基的地温、水分、冻胀变形等进行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胀可分为5个阶段,冻深介于100~300 cm,基本上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基床表层冻胀量占总冻胀量的40%~94%;融沉变形稳定后,存在4mm以内的残余变形;路堤与路堑的冻胀发展过程极为接近,但路堤的冻深一般大于路堑,路堤的冻胀量一般略大于路堑。  相似文献   

2.
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存在的高寒冻土区路基地下水处理问题,系统地论述了采用保温渗水暗沟处理高寒冻土区深路堑、浅路堑、路堤地基等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路基地下水时的相应排水构造、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阐明了保温渗水暗沟的排水机理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道雄 《铁道勘察》2005,31(5):82-84
分析了积雪与路堤坡度、高度,积雪与路堑深度、坡度的关系,总结了积雪地区铁路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路堤设计: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边坡越陡越好;路堤高度应高于积雪面60~1 500cm。路堑设计:从设计上预防雪沉积的关键是增大路堑边坡上的临界储雪量,减少路堑上风面的移雪量。也就是说,路堑越深越好,坡度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岩溶的分布及特征,对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铁路岩溶路基类型(路堤、路堑)、岩溶地下水以及岩溶的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原则,对铁路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其处理方法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建时速200km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基工程是我国快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的关键。时速 2 0 0km的快速铁路路基较之过去的铁路路基从设计标准到施工要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仅从施工角度探讨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路堑施工、路基变形观测、路基支挡与防护工程等方面如何满足时速 2 0 0km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边坡与斜坡路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边坡研究最早从自然斜坡开始,主要研究热融滑塌、融冻泥流的变形特点、失稳机理、稳定性评价方法和工程处理措施。研究发现:厚层地下冰的热稳定性是决定斜坡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一般地区边坡稳定性不同。在冻土边坡方面,主要着重于厚层地下冰地段路堑边坡防护与支挡、沼泽化斜坡路基与陡坡地段冻土路堤稳定性研究。在冻土支挡建筑物方面,主要研究挡土墙与锚定板的设计计算方法,认为冻土支挡设计应考虑水平冻胀力,冻土挡墙的合理形式是柔性结构挡土墙,而锚定板设计需要考虑冻土的流变特性。从2007年8月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病害调查来看,路堑边坡和陡坡路堤是冻土路基病害高发地段,是影响青藏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7.
在客货共线铁路路基设计中,经常遇到填土高度小于路基基床厚度的低路堤、挖方路堑,现行设计规范规定了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天然地基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两项判定指标,如不满足该两项标准,就应进行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很多设计者在使用该标准时提出了疑问,本文旨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落实。通过计算Ⅰ、Ⅱ级铁路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动荷载和轨枕底部应力,采用布辛尼斯克公式算出了基床底层顶面及其以下不同深度处的应力,并根据动强度与静强度的关系确定出了基床底层的基本承载力新标准值,建议设计规范采用该新值后取消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指标。  相似文献   

8.
郭坚鸽 《铁道勘察》2012,38(3):38-41
在参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办法的基础上,按照路堤填高、路堑挖深、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既有线等定量及定性指标,初步建立了铁路路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分级方法,对赣龙扩能路基工点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铁路路基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风险有路基沉降、路基上拱、路堤局部塌陷、路堑边坡坍塌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制定、过程控制落实等风险管理。本文归纳总结了路基工程重要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论述了各管理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控制重点,并建议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实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临策铁路周边地域自然概况、沙害类型及成因和不同路基断面风速流场特征的研究分析,利用HOBO自动风向、风速记录仪对不同路基断面进行观测得知,在高路堤的轨道上易形成积沙;在中路堤边坡上易形成积沙,而在轨道上积沙较弱;在低路堤上,两侧的边坡及距坡脚一定距离处都易形成积沙,而轨道上方不易形成积沙.当风速够大(大于10.8 m/s)的时候半路堑轨道上不易积沙,但当小风速(小于8 m/s)通过路堑时,就易在路肩和轨道上形成沙物质的堆积;在全路堑迎风坡脚处,由于形成涡旋,所以在路肩及轨道上易形成沙物质的堆积.这一结论对临策铁路沙害治理及同类沙害类型路基断面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