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管道漏磁内检测器为载体,通过对管体进行在线的漏磁内检测,可以达到量化管道缺陷、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文中介绍了管道金属损失漏磁内检测技术,分析了油气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原理及漏磁内检测系统组成,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管道缺陷尺寸对于漏磁场信号的影响,验证了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跨海架空管道主要位于浅海区域,检验人员难以接近,大部分检验项目只能采用非接触式检验方法。根据跨海架空管道的特点,介绍了管体腐蚀状况检测及安全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具体步骤和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对管体缺陷的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超标缺陷进行安全评价,且具有检测时不停输、不去除防腐涂层、实时在线检测的特点。应用上述方法对某跨海架空管道进行了检测评价,通过对管体腐蚀缺陷的检测评价,提出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开挖检查是挖开管道直接观察和测试管道腐蚀及防护状况的过程,是管道外检测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对管体存在的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判断,主要由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经验,由管道防腐层的缺陷点尺寸来判断破损程度。但是影响缺陷点破损程度的还有管体的阴极保护、杂散电流、管体表面腐蚀等情况。为了综合评价各种因素对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2007年、2008年西气东输东段3个标段的开挖数据,考虑管体的腐蚀情况、土壤腐蚀性、是否漏出管体、杂散电流干扰情况、缺陷点在管体上所处位置、管段类型(直管、弯头等)等6个方面对缺陷点破损程度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判断管体缺陷破损程度准则。  相似文献   

4.
针对管道漏磁内检测图像化显示研究,采用磁偶极子模型建立漏磁场分布与缺陷特征之间对应关系。建立Φ219管道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永磁场对不同缺陷及管道部件的漏磁信号分析,提取管道周向360°上径向漏磁信号,并将漏磁内检测信号转化成漏磁内检测图像。结果表明,通过对漏磁数据进行图像化显示更加直观辨别缺陷及管件特征,并对后续图像处理表征缺陷大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站场管道在线检测的技术手段.建立了以超声导波、超声相控阵、TOFD和管道防腐层及管体外壁腐蚀直接调查等检测手段为一体的站场管道在线检测系统.详细阐述了各个检测手段在站场管道在线检测中的实施及其具有的作用,对输油站场管道防腐层和保温层性能、管体腐蚀情况及管道对接环焊缝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几种检测方法的组合使用能...  相似文献   

6.
文中研究目的是拓展瞬变电磁技术在管道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使其由"点测"向"全覆盖"检测方向发展。文中研究了管体缺陷与TEM信号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与磁记忆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全覆盖TEM检测方法和磁记忆方法在管体缺陷异常的检出和分级上结论相当,只要在连续采集数据时尽可能控制移动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因素,保证检测灵敏度和重现性,即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管道漏磁检测过程中缺陷漏磁场与补板漏磁场的识别方法。根据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漏磁场动态数据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管道漏磁检测的数值仿真模型,将缺陷、补板、缺陷与补板同时存在的漏磁场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相邻补板漏磁场的分析,得出补板漏磁场与缺陷漏磁场的识别方法,为提高漏磁检测的精确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管道腐蚀检测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管道沿线环境调查,管线探测与测绘,管道防腐层完整性检测,管体检测,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检测,管道泄漏检测、监测及腐蚀管道的安全评价.管道腐蚀的根本在于管体,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防护广泛采用施加防腐蚀涂层并附加阴极保护.针对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检测评价、管体检测评价这两方面内容,介绍两种管道腐蚀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输油管道缺陷检测,提出了一种内壁电磁检测的方法。该技术利用内检测器在管道中行进时,电磁场对管道进行磁化,被检测处若无缺陷则磁场无泄漏,若存在缺陷则可以检测到漏磁场的存在,并且根据漏磁场的特征确定缺陷的特征。为了进行理论研究,运用ANSYS软件仿真获得漏磁场不同方向的分量特征曲线结果。以缺陷长度为研究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缺陷长度增加,漏磁信号范围变宽,径向峰峰值增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站场管道的特点及潜在危险,研究了站场埋地管道腐蚀防护系统的检验方法、特点及难点,以及低频导波、漏磁、远场涡流、超声C扫描、磁记忆和X射线衍射应力测试等管体检测技术的原理、精度、适用性及不足,给出了多种管体检测技术组合的综合检验技术路线。最后结合工程案例,总结出综合运用当前检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站场管道缺陷的不停输检验,指出当前管道检验技术仍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振动的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可对结构参数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结构损伤识别.该方法目前已用于压力管道的损伤检测中.通常采用单输出模态实验法,即各个节点进行逐点激励,这样就带来了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对此,采用多输出模态实验,同时在管道模型上布置多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使检测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压力管道损伤诊断的模态实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役老管道存在防腐层老化、管体腐蚀等问题,急需对在役风险管道进行检测和安全评价。文中以湖田输气站至烯烃厂天然气管线为实例,提出了管道完整性检测技术与安全评价方法,确定管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措施及建议,保障管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了解金属磁记忆检测在管道缺陷识别、尺寸量化和剩余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将来的研究方向,综合分析了基于金属磁记忆的管道缺陷识别的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缺陷尺寸量化的现有文献,归纳出管道缺陷尺寸量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阐述了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和数据收集存在的问题。数学方法、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将成为金属磁记忆研究的有力工具,根据真实环境下的管道相关实验数据建立管道缺陷识别、尺寸量化和管道剩余寿命的自动化分析系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性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京市二高压线为例,介绍了城市管网安全性的检则和评价方法。对土壤环境性质、防腐层破损程度和管体腐蚀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的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偏高,呈弱碱性,土壤环境腐蚀性综合评价为中等。管线防腐层老化严重,厚度较薄且有破损点,保护性能比较差。管道的部分管体已经遭到破坏,003号探坑处已经不符合强度安全要求;其他探坑处管道在现在的服役条件下,剩余壁厚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但是管体已经发生腐蚀,建议加强检测或采用阴极保护。  相似文献   

15.
输油气站场管道敷设复杂,且多数没有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存在腐蚀风险。选择输油气站场典型腐蚀调查点,通过外观检查、厚度测试、漏点检测、粘结力测试及缺陷点活性评价,对某输油站场防腐层、保温层性能及管道腐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产区管道防腐层失效严重,管体腐蚀,最大腐蚀坑深2.18 mm;立管出入土界面也存在腐蚀。文中分析了腐蚀原因,给出了站场维护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成品油管道针孔缺陷或微泄漏等常规检测难以识别的技术难题,应用基于声学检测原理的GOTTSBERG Leak Detection (GLD)声学内检测器对成品油管道进行微泄漏内检测研究,在被检测管道上设置了人工模拟泄漏孔等特征点,该技术能够有效识别人工模拟微泄漏以及穿越段、弯头、超声流量计等管道特征信息,为成品油管道的输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管道全位置下向焊焊接技术在管道封堵焊接中的应用,分析管道全位置下向焊工艺的特点,提出在管道封堵动火管线碰口连头作业环节中,管道坡口形式和组对要求、焊条选择、焊接电流选择的标准,重点研究在焊接过程中根焊、热焊、填充焊和盖面焊时的焊接规范和焊接操作要求,并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避免产生缺陷的工艺措施。实践证明:在管道封诸作业中,管道全位置下向焊工艺是一种有效的焊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铁大线管道投产后,长期低输量运行,从未进行过内检测。根据NACE RP0502,在铁大线开展了ECDA的适用性研究。CIPS/DCVG检测中,通过安装GPS同步断流器中断所有电流源和在杂散电流干扰段测试桩处安装智能数据记录仪,对CIPS数据进行校正,可以有效识别防腐层缺陷位置和更加准确评价阴极保护水平。评价结果表明:间接检测防腐层缺陷定位准确;管体外腐蚀危害轻;ECDA过程有效。最后,提出完整性管理(PIM)向建设期前移和重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在试验场地预先埋设16根试验管道,在每根管道上预先制造了4种尺寸的圆形人工缺陷,16根管道平均分成4组,每组管道埋设深度不同,通过信号源提供300 m A、600 m A、1 000 m A输出电流,模拟实际检测现场,分别测得防腐层缺陷处电流衰减情况,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比分析管道埋深、防腐层缺陷尺寸及信号源电流值对检测埋地钢质管道防腐层的影响,提出防腐层检测工作中提高缺陷检出率和判断缺陷尺寸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油田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发展,开采深度广度不断提升,管道腐蚀问题呈现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文中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油田压力管道典型缺陷的致因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对缺陷管道的无损检测,宏观、微观形貌及金相分析,化学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仿真模拟分析确定产生缺陷的原因,从而提出预防腐蚀、减小风险的方法,提高管道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基于该方法对缺陷致因分析开展了实际应用,并能有效解决相应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