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接受机制,探究影响无人驾驶汽车接受意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上,引入隐私关注与隐私损失变量,结合TAM模型构建无人驾驶汽车接受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意识的自动认知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认知会对消费者的接受意向产生影响。自动认知产生的两种技术倾向(促进技术使用与抑制技术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接收新技术意向的形成,而且还会通过理性认知中的隐私关注间接调节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对接受意向的作用,隐私损失对接受意向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行为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外在感知变量,设计电动自行车骑行人不安全行为问卷,构建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对骑行人个人属性进行分析,通过AMOS软件建模分析,最终得到电动车骑行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路径图.结果表明:不安全性态度、主观规范、外在感知和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显著相关,其中外在感知与知觉行为控制最为显著,能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为交通管理部门矫正电动自行车不安全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刺激反应模型(S-O-R)研究网约车乘客的出行幸福感对再出行意愿的影响,将网约车感知质量作为初始变量,将出行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以网约车的再出行意愿为结果变量,建立PLS-SEM,分析网约车再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感知质量对网约车再出行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质量也通过影响出行幸福感,进而影响网约车再出行意愿。而认知满意度、出行平静情绪及出行活跃情绪对网约车再出行意愿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0.195、0.140、0.101,由此说明乘客在本次出行中所获得的幸福感对下一次出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这对网约车企业提升乘客的出行幸福感进而增强网约车出行意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动自行车送货人群是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快速发展在交通中的新产物,不仅顺应了绿色出行的要求,也很好地解决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送货人员出行频率高、骑行速度快、送货时间紧迫,违章行为极为普遍。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送货人员个人属性、骑行特性、风险感知、骑行偏好、闯红灯和分心行为意向的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心理行为角度,构建送货人员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多层回归模型,揭示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作用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普及的7个省市2013—2020年的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细致分析低碳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回归检验低碳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燃油车碳排放和新能源车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创新对汽车业碳排放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汽车业碳排放具有延续性特征,受前期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低碳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燃油车的碳减排,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会更显著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了完善乘客的公交出行链,设计了一种基于一卡通数据的公交换乘行为分析方法。文章首先分析公交换乘行为的时间和空间影响因素,然后设计以公交出行记录为基础的公交换乘行为识别流程,通过实例推断出研究时间段内所有对象的公交换乘行为,最后以公交换乘系数为依据判断城市公交直达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旅客出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识别,据此对旅客有效进行引导,保障其准时到达机场。本文以天津机场出港旅客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旅客出行行为,构建民航旅客出行行为特征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探寻影响民航旅客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这些主要因素的作用效应。本研究为合理引导旅客到达机场、减少排队、提高机场资源运行效率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为探寻民航旅客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雨桐  叶昕 《综合运输》2023,(3):163-169
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型出行方式,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必将引起居民出行行为的转变。为了研究上海市居民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的RP与SP数据,结合百度地图API数据,构建基于解析逼近估计方法的多项Probit模型。结果显示:共享自动驾驶汽车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中时间价值分别为64.34元/小时和81.55元/小时,弹性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于等候时间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费用;男性、已婚、高收入、高学历、自由职业者、合乘通勤者、年龄小于18岁的人群,以及家庭有未成年儿童、拥有沪C牌照小汽车的居民使用意愿较强。居民对于共享自动驾驶汽车越了解,使用意愿越强烈,而体验过自动驾驶服务的居民使用意愿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调动居住区潜在停车资源,是应对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为分析私家车位拥有者车位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新增感知效益与感知风险两个变量,分析潜变量之间的影响机理。基于成都市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指标多因果模型(MIMIC),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与心理潜变量两个角度,分析车位拥有者针对不同共享方案的共享意愿。研究得出,新增潜变量对共享方案选择意向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且车位业主的社会经济属性对模型中潜变量有不同程度影响,这些属性包括性别、教育程度、对共享概念的了解程度,以及车位产权情况等。对车位业主异质性的识别可有助于针对性地引导推广居住区车位共享。  相似文献   

10.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各出行方式单位里程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法,结合对天津市交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合于天津的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小雁塔为中心周边区域的停车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出行者停车场选择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停车场选择行为的出行者性别、出行目的、停车费用和停车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影响停车场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停车费用和停车目的。结果表明,停车时间和停车目的对停车场的选择行为影响较为显著;出行者性别和停车费用对停车场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门到门”视角下的高铁服务能力,本文从高铁城际出行链视角出发,以成渝间城际出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百度地图API获取市内衔接交通出行时间,对同城高铁车站可达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市内出行和城际出行,选取面积和人口覆盖率指标,建立城际高铁可达性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高铁车站衔接交通行程时间圈层结构显著,受到城市交通网络和出行方向的影响;城际高铁可达性不仅与衔接交通出行模式的相关,还受到发车站选择的影响,可通过优化列车接入站方案来提高整体可达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气象灾害频发,对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大城市交通系统影响严重。以城市常见的台风、暴雨为研究背景,建立多元Logit模型,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进行预测,得出费用、途中时间和换乘次数三个决策变量对出行选择行为有负效应,其中,途中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乘客倾向于选择时间和速度有保证性的地铁方式出行。同时为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应急预警方案的制定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潍坊市城市布局及公共交通发展特点,通过对潍坊市金马街沿线居民进行公交出行意愿调查,建立居民大站快车与常规公交出行选择意愿的BL模型。对模型进行标定,分析影响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的显著性因素,并对大站快车与常规公交出行分担率进行预测,对接驳距离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接驳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对大站快车出行分担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性数据平台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属性与出行行为之间关系。通过构建Logistic-SEM模型发现,学历、年龄、性格、健康状况、有无汽车是影响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显著性因素。按照重要度排序为:年龄有无汽车健康状况学历性格;其次,构建了可用于预测西安市居民是否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Logistic模型。同时,由于居民自身属性的不同在出行目的、骑行路线和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原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居民属性是影响出行行为的根本,出行目的是出行行为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是现代地理服务软件、交通服务部门的目标之一,基于活动出行的时空可达性研究更具实践意义。本文综合时空约束理论与效用模型,提出了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轨道时空可达性模型,其影响因子不仅包含了站点的活动吸引力、个体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还有站点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区位因素。和以往模型相比,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加全面,实现了更接近于反映真实状况的个人出行可达性研究。最后,通过对广佛地铁可达性进行实证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特定时空约束条件下可达性分布特征的有效性,可为个体出行活动地点推荐以及智能交通出行提供最优的出行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是扩大自行车出行分担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确定合适的研究变量后,通过意向调查法(Stated Preference Survey)构造虚拟情景,以此来捕捉非机动车出行者对于不同路线之间的偏好,运用多项Logi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出行路线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红绿灯数量、隔离设施和道路绿荫都是非机动出行者在选择出行路线时所主要考虑的因素,年轻出行者群体较为偏爱标线隔离的非机动车道。  相似文献   

18.
针对老年人个体出行行为——出行链性质的研究是制定老龄化社会出行需求管理政策的依据。本文对北京市60岁以上部分老年人的出行链进行访谈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和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老年人出行链性质,通过研究家庭结构、伤残状况、社会经济属性等因素对老年人出行链性质的影响,表明老年人的出行以居家生活购物与养老休闲娱乐为主,且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组成与结构以及伤残情况对出行链复杂性有着决定性影响。制定公交普遍服务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出行,要有利于老年人的购物与休闲娱乐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对现存的交通系统和传统的交通规划、设计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老龄人口的出行行为,为我国未来老龄化背景下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老龄人口出行的文献,对老龄人口的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出行对老龄人口的意义以及相应的交通对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应当结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实际特点开展关于老龄人口的意愿出行需求分析与预测的方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攀升,所带来的城市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展低碳交通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本文基于我国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大力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建立以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将是实现城市交通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需不断提高交通能效,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